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育人活动的再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育人活动的再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全球化境遇下的文化思想冲突与大学生的矛盾心理

进入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已成为当代人所面对的生存境遇。全球化虽然发端于经济领域,但早已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过程,与其他社会历史过程一样,既是一个可观的必然进程,也是人的主体营造过程;既非人的随心所为,也不像自然过程自发进行,它总是在一定的价值主体的推动下,以某种价值为其向度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人类文化是趋于一体化、同质化,还是趋于多元化、分裂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还是民族文化认同的机遇?在这种文化思想冲突的现实中,大学生在还未进入社会之前,往往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出极为单纯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可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无论是人们的理念、行为、价值观、人生观都趋于多元化。而社会又决定着不同的结构群体处于不同的折回层面,高端结构群体表现出尤其的强势、自信,而低层的群体却表现出弱势、自卑,自觉不自觉地就形成了群体、阶层的分化。

二、大学生面对社会竞争和对未来预期的诱惑

物竞天择,这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大学生正活在竞争的前沿,既要学业上保证合格,又要对未来有很高的期望。然而,现实并非以他/她们的意志为转移,学习有着多种的因素,并不是全靠着努力,它还受智商、情商、经济、琐事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大、小环境的不同差异,冲击着大学生的情绪以及应具备的行为能力。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呵护、关注,在学校里却不可能处处受到如此的呵护与关注,只能靠自己的独立支撑能力来独自面对。一部分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自闭、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于表达、不能正常地与人沟通。

三、客观、主观因素困扰下大学生的种种表现

自闭。某大学的一名男生,不愿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在同一个场地内共同进行课外的自习、学习,他总是自己一个人在图书楼里相对最空旷的楼层放置一张阅览桌,将此楼层的进出口关闭后,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学习。另外一名男生则也类似于自闭不合群,他在图书楼内设置的卫生间旁边的拖把冲洗间内放置一张阅览桌,狭小的卫生冲洗间里,他几乎难以转身,而关上门后,灯光昏暗、味道异常,教职员工也不能正常出入。一名女生,不愿意与人正常的交往、沟通,一旦有了想要与人沟通的欲望时,却又很难与人正常的沟通,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表达、表述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障碍。她想要向老师说关于学习自行车这样简单的问题时,表现出严重的自卑、胆怯、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又一名已经毕业离校几年的男生,他回到学校相关的学生工作部门,要求求证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关于他从前在校内所填写的表格中他的籍贯的地名问题时,他表现出极其的焦虑、不安、反复、强迫,老师们耐心并小心翼翼地给他解答,尽量让他感到轻松、放松,但是,当他回到家以后,仍然纠结不下,反复几次给学校老师打电话,请老师不要生他的气,为此,老师又不得不耐心的、反复地对他解释,目的就是让他释怀、不再惦记此事。

四、“育人为本”是高等教育存在的第一意义

高等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育人”作为自己应该承担的、永恒的、最根本的任务。高等院校应该成为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深刻地认识育人为本,是对教育的本意进行再认识的重要前提。

1.以“人文化成”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

教育家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作为“个体”的有生命的人,“人文化成”是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人文化成”寓含两层意义:一是人文,再就是化成。“人文”注重的是潜移默化地教化人、熏陶人、引领人,“化成”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修身”和“修养”,只有在教育活动中坚守“人文化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的使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育人活动应该是大学文化生态环境的核心

大学文化生态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大学的精神文化则是大学文化生态环境中的“精神围墙”,是大学文化生态环境的灵魂。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物质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存在,是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学术文化、大学制度文化的总合。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主体的大学校园活动,是大学校园的“第二课堂”,随着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入发展,我国校园文化活动已逐步渗透到大学育人活动这个主战场。育人活动筑起大学生态环境中的“精神围墙”。大学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还在长期的教育和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大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受一定的文化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五、在三育人的整体机制中各司其职

1.教书育人是主

教师责在教书,它是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应把德育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强化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各个不同专业的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能时,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来赢得学生,用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用严明的纪律来规范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同时也还应该担负教学以外的课外活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

2.管理育人是三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要提升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让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受到高尚品质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学生政工干部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随时掌握学生的脉搏,以道德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制度建设和实施为重点,以形成高起点的校风文明为标志,切实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就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工作。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在各自的管理工作中,要相互支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讲实效、高效率、保质量。

3.服务育人

服务不一定是教育,但教育一定是服务。课堂的教学教育、政治理论教学,无一不在为学生的成才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服务育人对于教育影响深远而重要。寓教于乐、寓教于学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寓服务于教育之中则更带有根本性,因为服务育人在课堂以外也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教辅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应切实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自觉地把本职工作很好地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地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各自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学生。服务工作中要礼貌用语、态度热忱、耐心细致,从心里、从点滴去为学生着想,真正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学、朋友、兄弟姐妹、子女。只有这样,服务育人才能将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通过育人环境的拓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以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三育人的目的。

三育人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高素质的学生是为了实现社会科学的进步、经济建设持续的发展。社会科学的进步、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才能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兴旺发达、永不言败地立于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