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法国农庄游学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法国农庄游学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终于!终于来到了法国的Boisbuchet农庄!

这个连Google Map 也显示不到的古堡庄园,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年龄的学员聚首一堂进行创意集训。

一星期的工作坊,起树屋装家具吹玻璃的有趣课程,学费人民币九千至二万不等。贵?这里客席授课的,可是庞比度邀来的国际级设计师、建筑师,能与业界翘楚平起平坐睡草地,难得的机会已经让人争破头,本次记者有幸获邀,肯定要带大家走进这个设计界人士梦寐以求的创意集训营……

小镇有个庞比度

正如农庄主人Alexander 所说的:“A place of nowhere gathers the people from everywhere!”从巴黎到Boisbuchet 的四小时路程,我们坐的火车和的士就像时光机,把我们从繁华的巴黎送到19世纪的宁静小镇,农庄总占地150公顷,最近的村庄都在3公里以外,自成一国。农场有大片草地,有过百年历史的古城堡,有走地鸡、马、驴,更有奇形怪状的建筑物,都是二十年来工作坊学员留下的杰作,部分更是庞比度常设展品的雏型。

工作坊气氛轻松,职员们好像24小时都处于“闲置”状态,看不见半分紧张。Tina说一年有三分一时间都在Boisbuchet,见证过很多学员在工作坊表现出色,其后获得导师的赏识写推荐信,甚或聘请!

一个十多人的工作坊,平均就有来自8个国家的学员,称作“八国联军”都不过分。

无废气、无污水,纵然夏天非常酷热,但胜在够干爽,隅然来一阵阵凉风,夹着花香,这就是纯正的法国味道吧。

Q:可否简介一下工作坊的由来?

A: 今年已是Boisbuchet工作坊二十周年了,1989年开始由巴黎庞比度中心与德国威察博物馆合办,每年7月至9月就会在这里举行约30个关于建筑、设计、艺术等课程,每个由6日至10日不等,导师和学员在这段日子会一同生活,起居饮食和工作娱乐都形影不离。

Q:导师是何许人也?

A: 每个课程都有一至两位由庞比度请来的国际级大师教授,例如获得国际设计大奖终生成就奖的德国家品设计家Vladimir Kagan、英国著名设计品牌Inflate的主脑Nick Crosbie,曾是Herms、Swarovski、Muji设计师的吉冈德仁、荷兰珠宝设计殿堂级人物Dinie Besems、被誉为南美最佳设计师的巴西兄弟Humberto和Fernando Campana等等数之不尽,他们的作品很多都是巴黎庞比度的永久展品呢。

慕尼黑奥运场地建筑师Jrg Schlaich在08年和学员一起建成这个疑似太空馆的帐幕,以铝和纤维玻璃做支架,高四米长七米,随时可折叠。

工作坊主脑_Tina

德国威察博物馆(Vitra Design Museum)主任,也是Boisbuchet工作坊的负责人,基本上从课程策划至挑选导师都由她负责,本身是瑞士人,认为这里比家乡更美。

Q:参加者岂不是要精通多国语言?

A: 哈哈!当然不用,这里共通语言是英语,我们欢迎世界各地人士参加,无分国籍和年龄上限,也不一定要从事相关职业,学员包括大学生、教授、甚至CEO都有。

二十年来参加者已超过三千人,来自五十多个国家。

Q: 什么是最主要吸引你来的原因?

A: 当然是导师!到现在我不相信自己可以跟建筑大师Mathias一起去做project,就仿如足球迷可以与贝克汉姆同场踢球,你说兴不兴奋!?

Q: 享受这里的气氛吗?

A: 我太喜欢了!我们每日大约花一半时间在工作坊上,一半时间就是游山玩水,大片草地可以晒太阳、有缓跑径跑步、湖泊可以游水,边学边玩。

比利时学员_Jeroen

今年24岁的Jeroen在比利时任职建筑师,透过以前的大学教授得知这里有名师授课,今年首次参加,提起可以跟随国际级建筑师学艺,仍然难掩心中兴奋!

19世纪时兴建的古堡原本为农庄主人先辈的居所,由于太残旧不可以住人,已改为展览场地,现阶段展出世界建筑展,不过当然亦流传很多鬼故事啦。

庄园内的湖畔最宜独处沉思,真的静到掉入湖中都无人知晓!

在农庄内不时可以见到奇形怪状的东西,例如这些七彩缤纷的家,其实都是历年工作坊遗下的作品。

Q:参加者须经过任何甄选吗?

A: 工作坊对任何人都欢迎,不设任何笔试面试,只要年满18岁,填妥申请表后就可以,先到先得。有些国家例如意大利和台湾的大学还会为学生缴交学费,只要学生成绩达到要求就可以免费参加呢。一般来说以家具、玻璃设计最受欢迎,都是比较实在的题材;而平面设计例如书籍设计等则有较多空缺。

法式游学

大胆讲句, 逗留在Boisbuchet 两天后, 发现工作坊真的非常“法式”,也是他们经常挂在口中的“So French ”!没有点名也没有特定开工时间(最多吃饭有人打锣提醒),想干嘛干嘛,以下就是经观察后学员的基本生活时间表。

8:30am 早餐,晨之美

由于晚上大家都爱开篝火会不想睡,大部分人早餐时段都会失踪,包括负责人Tina和一众helper……(负责早餐的两位除外)早餐非常简单,法国面包两条、芝士、牛油、玉米片,另有牛奶和咖啡。

这里3餐都以自助形式供应,胃口再大都不怕!

又说外国人最注重早餐,但从这里的人数看来,年轻人都是的一样嗜睡。

10:00am轻轻松松又开工

有些工作坊只是在饭堂隔篱的工场进行,由于有分组关系,通常组员都会约埋人齐才开工。

早餐后理所当然休息一下,然后开始走到工作坊位置开工去也,工作坊分布在农庄不同位置,但最远的地方距离宿舍不过步行10分钟,而这个时候通常其他学员才会开始施施然加入。

12:00am尝天然有机Lunch

惟一大问题,鸡肉和玉米派很快沽清呢!胃口大者只能吃面包顶肚吧。

正当以为午餐会类似早餐一样简简单单,想不到反而有所惊喜;田园风味餐包括农场有机蔬菜沙律、玉米忌廉派、农场走地鸡、杂菜汤,另外还有面包和芝士等,之后还有甜品,而最难得是一星期内菜式都不会太重复。

这里驻场大厨乃专业法国厨师,曾在日本学艺,亦当过法国餐厅大厨,难怪午餐、晚餐一样有水准。

7:00am 农场米芝莲

由于日长关系,晚餐也不用开灯,在户外用膳亦不怕蚊虫。

晚餐最丰富!除了沙律外,主菜每晚不同,意粉、饭、Pizza、海鲜都可能有,例如这晚的咖喱鸡饭,采用意大利米加当地农场走地鸡,惹味可口,比一般餐厅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餐酒提供。

12:00am 交功课Party Time

周五晚上,学员在半荒废的古堡present功课, 气氛好神秘!

晚餐后大家通常会在工作坊继续赶工,然后一到午夜男男女女就开始变身成派对动物;在湖边开营火会或到附近小镇唱歌跳舞。啤酒果汁任饮,人人不醉无归!

2:00am 农庄自由行

摇呀摇,这里打发时间的方法层出不穷,难得是即使不爱社交也有自己的充分空间。

午饭后各人都会自由活动一番,有人选择亲亲大自然,摊倒到草地睡午觉;有人亲亲小动物,喂羊喂马;更多人是三五成群开着音乐,聚在一起聊天。加上夏天日照时间超长,同阳光玩游戏的时间好像用之不尽呢。

小朋友也不怕闷,自制游戏,一玩又大半天。

住宿古典建筑

学员全部都住在15世纪建筑风格的Dpendance的大楼内,下层是Office、Common room、电脑室和厨房,上层则有十间房,包括六人房, 四人房和双人房。当然没有专人打扫,而房门也没有锁,贵重物品自行锁在行李箱内吧。

课程一 柴娃娃 起树屋

每星期农庄会同时进行两个工作坊,今年27个工作坊之中,又以起树屋最为大操办。由导师Mathias 带领下,全组十一人要在五日内建好树屋,但想怎么起、用什么起、起多大,甚至在哪里起等都全无定章,组员们用了头两天时间走遍整个农庄找合适大树和起屋方法。

初生之犊不畏虎,他们竟挑选了全农庄最大、高十米树龄过百的一棵橡树,为了表达与大自然共存,决定纯以竹子、竹叶和绳在近两米高树干中搭起这“无添加”树屋。老实讲,出发前我心目中的树屋从来只有一个样,就是木屋架在一棵树上,从来不知树屋可与树纠缠在一起。Mathias说:“欧洲人建筑特色是钻钻钻;我们就是不想伤害树木,想出以绳绑著竹子,造出地板和外墙,外面再铺上竹叶,像有保护色一样与树结合。”这位星级建筑师又说,能够跟学员同住同吃喝,亦师亦友地构想树屋建造法,这种关系在工作时已很难遇到。“最难忘是首天来到时大家都笑说瑞士人一向只懂摩登建筑,我便通宵达旦与他们大谈瑞士建筑史,大家几乎都没有睡!”

客师无定向建树日志

五天时间内要起好树屋,效率当然不能低,Mathias与学员经过一轮“脑震荡”和讨论,又尝试过种种另类方法如以布筑墙等,异想天开得Mathias都吓一跳,可谓创意与效率兼备。

Day1 组员决定先建爬梯, 把竹削成幼身, 再卷出圆筒形,Mathias的儿子Dominic也有帮手呢。

Day2 锁定目标大树后,组员开始擒上去搭竹架,再用麻绳固定树枝。

Day3 组内之一的Antoine身材健硕,但其实畏高,他说这次决心克服阻碍呢。

Day4 附近有一大片竹林,学员Sonja说他们只会拣拾掉在地上的竹子,不会砍竹。

Day5 为赶工,连夜晚都要铺竹叶,幸好有照明设施,你看最尽头是没有外墙的,望出去漆黑一片。

Day6 第五日晚上终于完工,同甘共苦五日,大家早已熟落得很,拍个大合照!

长驻一月打工赚学费

在首天营火会的晚上,忽而有人以国语向我们打招呼,带给我们这种他乡遇故知见面礼的,原来是来自台湾的工作人员禹琦。外表纤细娇小、说话带点害羞的禹琦原来已在这里工作了大半个月,由当初不习惯西方人的热情,到现在和一众工读生已经玩到揽头揽颈,难怪她说:“可以玩、可以学、还有钱收,不是比当学员更吸引吗?”

Q:你是怎样申请当helper的呢?

A:这里共有15个工读生(即helper),大部分是以前曾经参加过工作坊的学员,自己再向主办单位申请的。而我则是透过台湾本土的“学学文创志业”甄选计划,审核学校成绩及面试而获选。工作期为一个月,食宿全包,另有薪金70,机票则要自费,若表现称职就可再得到20的资助;如果想参加工作坊,还可以放弃支薪,作为继后一周的学费,身份调转参与创作。

Q:工读生的职责是什么?

A:主要工作是负责一日四餐,例如今日我要负责早餐和下午茶点,其他时间都是自由活动,也有时候要到工作坊帮忙,看看学员有什么需要,例如找材料等。最辛苦就是准备早餐,因为早上七点半要开始切面包冲咖啡了!

A:最难忘是什么呢?

Q:说在这里工作,我觉得我也是在学习,一个月内认识了过百位朋友,多国外语同步练习,英文表达能力也进步神速!而最难忘应该是他们的派对吧,学员和helper会一起去到邻近小镇开派对,明明已经半夜三更还公然在街上播音乐喝啤酒,大家烂醉如泥地跟著播音乐的车子走回来,非常疯狂,我想这在亚洲很罕有吧。

课程二 成功之母会

爬完树屋,Tina 带我们到工场参观第二个课程,未入工场前已听到有电钻声和捶打声,而场内一片狼藉,大大小小的未完成品散落地上,周围都是锯子锤子等工具,而学员们都拿着一个个胶状物体舞来舞去,环境仿如中学时上生活培训课一样。

这时候叼住一支烟的导师过来跟我们解释:“今晚已是会,学员要完成生物聚合物的设计品,正在赶工呢。”

Tina 向我们介绍这位吞云吐雾的导师,他是瑞士设计师Beat Karrer,课程中他指导学员利用各种可溶可扭可屈可打可拗可摺可烧可切可压可画的物料,发挥无穷小宇宙设计出种种制品。会当晚,每组学员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心血结晶,虽然很多都是甩皮甩骨的失败作品;但说及过程中的乌龙和趣事,也逗得大家哈哈大笑;Karrer说制成品并不重要,试验中得到的成功感才最宝贵,确是“求学不是求分数”的最佳实践场地。

发明一

1、来自荷兰的Joanna与来自南韩的Haneul 和Yuwon一组,她们希望可以把作品永远留在这里,所以决定造路灯(Boisbucher 没有街灯,只靠电筒照明)。

2、她们先把生物降解塑胶(Biodegradable plastics)放进烤炉令其软化,再用圆筒固定其灯罩形状。

3、物料非常“平易近人”,在上面雕花都不成问题,令每盏灯都可照出不同的灯光花纹。

发明二

1、美国学员Hayes 想效法美国传说人物Johnny Chapman在49年内徒手在中西部洒下苹果种子,发明了这支懒人版的“播种杖”。

2、Hayes 说穷两日之力仍然摆不平生物聚合物,决定用同样是天然材料的竹作为用料,经改装后下面的洞口位可以跌出种子。

3只要拿著“播种杖”走一步扭一下,竹子下面部分的开关一打开,种子马上跌出。待包着的胶自然融化后就可以生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