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谍中谍4》科技拯救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中多处场景出现手机,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影片一开始就出现的人像识别手机。电影一开场,特工戴上隐形眼镜,拿着手机,在下火车的人潮中寻找跟踪对象,隐形眼镜将特工看到的信息传递给手机,通过人脸识别功能与数据库中的人物特征进行对比锁定,准确地发现了目标并拿到情报。小巷中,该特工被迎面走来的美女杀手干掉后,这倒霉手机才发出姗姗来迟的报警声并显示出杀手姓名和信息。这一场景给观众造成一个错觉――手机已经完全可以进行人像识别。
人像识别的核心在于人脸模型的建立、特征点的选取、识别算法的计算处理,最后才是和数据库中已知数据的比对,这一切,超出现有手机的独立运算能力。由于人的面部特征非常复杂,从目前已知的技术来说,要进行人像识别需要采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特征点,在采集到面部关键特征点之后,主要的脸部区域被裁剪,经过预处理后进入识别算法,最后完成人像特征的提取。
这一系列操作需要采集和运算的数据量非常大,尤其是在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要进行人像识别,需要处理的数据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靠手机在几秒钟之内处理完毕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什么?英伟达4核处理器?老实说,40核处理器都不可能完成!因此,电影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手机所识别的人像信息刷新存在延迟,原因很简单――手机并不能独立进行人像识别,而只是人像采集和面部特征点提取的终端。特工通过隐形眼镜获取的图像传输到手机,手机完成预处理后传往云端,通过云服务器的强大计算能力迅速分析出目标并反馈给手机。
你或许反问,为什么特工独自面对女杀手的时候,手机识别不管用了呢?其实,火车站这类公共区域的信号基站较多,而在小巷中手机信号会出现明显衰减。现实中,这类应用的雏形已经出现,只是限于技术、算法和网络条件,还无法做到于千万人中准确识别一人,但要想进行个体的识别,花一点时间是可以成功的。
电影中,最刺激的莫过于阿汤哥爬上哈里发塔。为了攻破哈里发塔的防火墙必须跟服务器进行物理连接,阿汤哥通过一双电驱动的“壁虎手套”在哈里发塔外墙玩起了飞檐走壁。关键时刻,“壁虎手套”华丽的故障坑了一把主角,惊险感十足。这个创意取自壁虎,和中国武侠中的壁虎游墙功大概是同一个意思,不过这个手套采用的技术就不是来自壁虎了。
壁虎是如何爬墙的呢?显微镜发明后,有科学家希望通过研究壁虎的脚掌结构找到答案,可惜显微镜倍率所限,一百多年时间里没什么大的发现。直到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后,科学家们才发现壁虎脚掌皮瓣的皱褶上均匀覆盖着长度30~130微米的细小刚毛,而且每根刚毛末端还具有被称为匙突(spatu]ae)的树枝般分支。因为匙突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壁虎脚掌与墙面的接触面积,让壁虎的脚掌与墙面的接触距离非常小,小到范德华力能够起作用的分子层面。
我推测,这手套采用了电子吸真空的方式来实现强大的吸附力,如果采用的是壁虎脚掌科技的仿生学手套,阿汤哥的爬墙之旅不仅没危险,反而充满了惬意。当然,假设阿汤哥没有掌握好手掌向上卷曲指尖的技术,那他只有一直吸附在哈里发塔上了。
《谍中谍4》里出现了很多的先进科技,比如眨眼拍照的隐形眼镜(与人像识别隐形眼镜原理相似),比如显示在宝马车挡风玻璃上的GPS路线图(目前已经实现数字仪表投影到挡风玻璃上的技术),比如忽悠克里姆林宫守卫的仿真3D屏幕(两个墙的边沿部分再怎么完美融合也会有破绽,大约是因为守卫是近视眼,而且还忘了戴眼镜),比如让特工人员悬浮的滋悬浮技术(和磁悬浮列车同理,但这位特工的身体需要接上能将他击过的电流)……
所有这一切不过是一些已有雏形的技术,或者对现有技术的扩展想象,我们能在电影中看到未来生活的影子,虽然细究起来破绽不少,但你不得不佩服编剧和导演的想象力。看此类电影就是图热闹,没必要去认真深究,否则,你又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