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视点三:实现“减负高效”“不轻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视点三:实现“减负高效”“不轻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响亮的回答――“拒绝成绩导向和急功近利”

多年来,和平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开放型德育体系,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初步形成了“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关系和谐”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形成了和平教育发展的显著特色。和平区于2001年年初在全市率先推出“百名教师进社区”的创新举措。从全区中小学校选派了百名优秀教师到各个社区居委会,专职从事社区德育工作。在实践中,社区教师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社区居民的欢迎,成为学生校外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未成年人的“知心朋友”。教育系统聘请基层派出所的优秀公安干警兼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参与学校的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全区成立了159所家长学校,覆盖所有中小学和社区,每年参加学习的家长约20余万人次。区内每所学校都成立了由在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通报学校的重大事情,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

和平区把实施高效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重点问题和小学、初中学生多元评价这一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加大对学科高效教学实施途径、策略、方法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的力度。要求教师“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兴趣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当堂教,当堂会,保目标,促落实,减负担”的可操作性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实践中,各学校探索形成了“教师候课制”“弹性作业制”“教学视导制”“流程管理制”“质量监控制”等课堂教学和管理制度,创设了教学能手引领课、教学能手指导课、师徒结对研究课、“点将课”、家长开放课、分学科抽签课、常态高效教学开放课等多种展示交流的平台。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区教育局相继制定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减负”的“八项规定”和“八条措施”,校长、教师签署了减负协议书。制定了《和平区关于聚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指导意见》等文件,召开两届教学工作会议,推进常态课增效减负。区教育局中、小学科,区督导室、教研室联合下校视导,并组织教师观摩优质课、高效课,努力实现“增效减负”。

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平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文化、卫生、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多方联动,于2010年6月建立了和平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紧紧围绕“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坚持“中心引领辐射、资源共建共享、心育网络延伸、三位一体联动”的工作模式,探索形成了以中心为指导,纵向连接区、校两级,横向贯穿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单位的“三结合”网状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为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心家园”。

各学校将心育与德育相结合、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课堂指导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全区所有中学和部分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有的学校还针对现有心理健康教材的不足,开发了符合本校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校本教材。注重心育学科渗透。各学校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人格品质、情感表露、人际关系等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在教师中推广“课堂语言评价集锦”,鼓励教师撰写心育学科渗透教学反思与个案,充分利用教案评比、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公开课等契机,深化“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思想。由于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不同、心理发展特点不同,大部分学校分年级制订了团体辅导方案,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如,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幼小衔接”为主,小学中年级、八年级及高二年级学生以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的辅导为主,还定期开展“新生适应”“职业规划”等发展性心理辅导。全区30所公办中小学、62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晴小屋”“阳光谈心房”“心灵驿站”等各具特色的心理咨询室,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实现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100%全覆盖。

近年来,各学校心理兴趣小组、心理社团等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先后成立,形成了一个连续性、大范围的互助团队,以他们为主体组织的活动在引导交往、树立自信、化解困惑等方面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逐渐显现出学生在心育中的主力军作用。还有多所学校注重心育工作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不断创新心育工作方式,打造心育品牌活动,班级博客、心理剧、手语操、手指操、个性文化衫设计等特色活动纷纷涌现。

教育人“在线”――信息化引领现代化

随着电脑技术、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在线”成为教育人新的职业状态,“在线”也拓宽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对话、合作的时空。

和平教育的“减负高效”,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和辅助。2003年,和平区率先建立了教育城域网,基本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2007年,成立了独立法人单位的教育信息化职能部门,承担教育信息化规划、研究、建设、评价与管理等工作。2012年,区教育局投入巨资新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网络数据资源中心和视频演播中心,为义务教育学校添置计算机1846台,投影仪、实物展台380套,白板455块。区教育局信息中心拥有一支教育专业程序开发团队,自主设计开发了“学生成绩管理、幼儿园招生管理、特长生认定管理、人事招聘、教师业务水平考核管理、网络管理员在线研修”等多个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权威认证。

为充分发挥信息时代教育的“在线”功能,和平区建设好教育门户网站。采用了“统一、分布使用、规范管理”的模式,建设包括“和平教育网、和平德育网、岳阳道小学三结合网”等50多个网站,形成了和平教育网站群。在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共有12所学校的网站获得“全国百佳网站”“全国优秀网站”等荣誉称号。

教育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特征,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为此,和平区作了有益的尝试。一是完善设施。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集中运行、分布使用”的建设原则,构建网络体系,充分运用云计算和虚拟技术,建设天津市首个区县级数据资源中心,统一部署使用协同办公平台、视频点播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党员管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研校训通系统等,并按照《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室室通”。二是助力“减负”。建立了学生学业成长分析系统,借助网络平台将教育相关的主体融入进来,利用系统提供的强大功能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很好地解决了对教学质量的横向比较、纵向跟踪,实现了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教师可以精确地分析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轨迹,查找到增长点,并给予相应的帮助,这些使该系统成为“增效减负”的利器。三是改进教学。为进一步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用好多媒体设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和平区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并将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率纳入学校教育信息化考核范围。在全员培训、大力普及、常态应用的基础上,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四是服务育人。不断探索新的育人途径,建设德育网站、班级博客,为师生融合、生生交流、家校互动、家长之间互助提供了便利条件。

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平区现有市级教研、区级教研、学区片教研、协作校教研、校本教研五级教研模式,经过研究探索,搭建了具有和平特色的网络教研平台。在授课环节,教研员借助教研视讯子系统,召集教师“在线”观课、议课,依托这一系统,教师不再需要往返奔波于各个学校之间,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在课后反思、交流研讨的基础上,还鼓励教师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改进、再开发、再利用,逐步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区域教育资源中心。区教育局还尝试建设了和平区基础教育“共享课堂”平台。将“首席教师领衔团队”、骨干教师的常态课堂进行录制、重新编码,并结合不同课例的特点制作成“微视频”,同时将使用的课件、教案、练习题等与课堂实录整合,生成低粒度教学资源,通过“共享课堂”平台进行即时、同步更新,从而形成覆盖义务教育全学科、全学段的,完整的、生态的、不断更新与完善的视频资源体系。“共享课堂”的建设,强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高位均衡,每一个学生都能聆听名师授课,接受名师辅导,实现“人人上优质学校”的梦想……

透视和平,我们看见的是“热门”背后理性、辩证的思考和实践。面对学校教育“单一、单向”的局面,他们做“加法”,把家庭、社区、社会资源吸纳进来,拓展教育的空间,在全区公办中小学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服务标准,主动接受监督评价……面对外界对教育“应试情结”和“优质资源过于集中”的批判,面对一些教师和学生存在的“职业倦怠”“成长困局”,他们做“减法”,给教育“降温”,给教师“松绑”,给学生“减负”……“看见”和平,不禁感觉教育的世界真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