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服务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服务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引言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很多高校教学活动中相对薄弱环节,在教育部一再出台相关的政策强调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之时,不少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运行是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一环。高效、灵活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从近几年全国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可以将校企合作模式归结为以下几种。

1.1 建设企业内的校方实习基地。

该模式是校企合作较为常见的一种合作模式,学校采用挂牌的方式在企业内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每年拨出专款对实习基地进行维护和建设。学校很多实践教学活动都可以在实习中进行。该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操作较为简单;校企之间的责任划分界限比较清晰;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较为容易。不足之处在于当同一城市的不同高校在同一企业建立相近的实习基地时,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容易发生资源使用上的冲突。此外,该种模式下很多企业参与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面临生产压力,在只有简单的经济关系的条件下,企业不愿意牺牲更多的精力参与校方的教学活动。

1.2 开展校企人员之间的挂职锻炼。

在很多高校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都会派遣教师先期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尤为如此。相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大学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在参与到企业的各种管理、科研活动中往往能够从理论的角度为企业提供一些好的建议。采用这种方式后续校方的实践教学活动将可以更好地开展,这是因为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一方面年轻教学的企业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挂职锻炼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挂职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得到了加强。此外,企业也可以派遣相应的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到学校进行代课,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

1.3 举办股份制合作企业。

高等院校与企业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共同投资兴建合资公司。该公司的组成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董事会制度,校方和企业分别占有相应比例的股份。合资双方对该公司的责任以各自出资的份额为限。合资双方按各自出资额在总投入资本中所占比例分享该公司的利润和承担风险。合资公司按市场化的模式运作,树立服务意识,以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在市场上竞争,逐步拓宽市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证投资人的经济利益和人才培养需要。

这一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企业的技术和市场的优势,盘活了企业资产;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先进设备及办学优势,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然而,这一模式的缺点在于投资大,市场风险高。

1.4 举办股份制合作办学机构。

高等院校与企业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办学机构。所成立的办学机构依托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各自办学、实训及就业等优势资源,针对市场的人才需求形势,开设相关专业。高等院校与企业采取股份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双方按一定比例分享股份。此外,企业为办学机构的学生提供训练场地和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

这一校企合作模式大大的提高了企业对学生培养的参与度,发挥了高等院校自身的办学优势以及企业的市场优势。但是,这一模式的缺点在于投资较大,专业设置以及学生将来就业更多的依赖于合作企业。

1.5 在高校建设设计工作室。

为使学生尽早接触工作岗位,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高等院校与有关企业合作建立了“产学一体化”工作室,经营方式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由学校、企业、教师各按一定比例投资入股,利益按股分配,实行工作室主任负责制。

这一模式调动了各方积极性,首先,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自由,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其次,建立了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发挥、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责任制的建立和市场理念的形成;第三,工作室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和智力资源,又为企业提供了生产基地,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但是,这一模式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管理的难度大,需要协调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各方面关系和利益。此外,这一模式在设计类专业应用较多,很难推广至其他专业。

1.5 举办各专业冠名班。

冠名班(订单班)是指用人单位与高等院校签订用人协议,按企业用工标准,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考选若干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冠以企业名称。对于冠名班的教学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

该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短期性即企业不需要某一专业的人才时,冠名班即会被取消,双方合作终止。另外,这一合作的模式仅仅适用于某一企业,无法将人才的培养进行拓展。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更多的注重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校和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实习和实训环节上,很多情况下由于激励机制的单一性导致企业参与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在理论教学环节上,企业参与的程度也不高,而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的延生,没有企业参与的理论教学难免脱离实际或流于形式。

2.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服务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提出

独立学院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高等教学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与公立高校相比独立学院一般在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上更加偏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样做是为了与重点高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良好的区分。但如何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理论性,避免陷入过于倚重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模式(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进行区分),已成为摆在独立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1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独立学院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是个根本性的问题。独立学院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来恰当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其定位既要区别与公立本科院校,又要区别与高职高专等专业技术类院校。在重点高校、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都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下,独立院校一方面应当有别于重点高校、普通本科院校在强化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独立院校也应当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注重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提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现行的种种校企合作模式基本上都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问题完全由校方单方面把关,理论教学活动有脱离实践的倾向。这不但不利于提高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竞争力,也使实践教学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2.2 “互动服务型”校企合作模式构建。

2.2.1 建立校企相关人员互动式交流与服务的人才合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校企相关人员互动交流机制是促进校企“互动服务型”合作模式发展的基础一环。学校和合作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人才互换与交流制度和规定,鼓励相关教师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科研工作中,鼓励企业相关人员在工作之余到学校进行代课。充分体现学校服务于企业和企业服务于企业的互动服务机制。将这种机制变成一种经常性和常规性的工作,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交流工作。

2.2.2 合作校方为企业建立专门的人员培训基地。

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中更多偏重于企业对学校实践教学工作在资源上的配合,学校对于企业的贡献和服务往往被忽略。这就导致了学校对于企业具有了一定的依赖性和实践教学工作中的被动性。学校为合作企业建立专门的人员培训基地,可以利用学校在师资队伍,图书资源上的优势为企业新进员工或需要晋升的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这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宗旨。同时帮助企业解决了新员工培训,员工理论知识补充等问题。

2.2.3 合作企业为校方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并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

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中应该加强和完善的工作。传统的实训基地一旦建立起来之后企业一般会指定零时性的校企联络人。但实训基地后期的功能完善工作确是相对滞后的工作,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跨组织的基地管理团队。为此有必要抽调企业相关人员与学校教师之间组成跨组织的工作团队。团队应有具体的工作职责

和工作章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的同时,可采用矩阵型组织结构来进行团队的构建。

2.2.4 校企之间建立起长效的互动激励机制。

缺乏对参与者的有效激励也是造成校企合作难题的主要原因。长效的激励机制应该既采用经济激励手段又采取晋升等其他激励手段。校企之间尤其是学校应该拿出专门的资金对参与校企互动服务和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人员予以奖励,尤其是企业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人员。企业也应该依据在整个跨组织团队中的表现对相关的员工进行奖励和晋升。只有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相关人员才有积极性和热情参与到整个校企合作的工作中来。

2.2.5 校企人员建立专门的资源交流平台。

建立专门的资源交流平台是促进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系统性的重要工作。在人才方案制定,教学大纲建立,实训方案设计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制过程中学校均应该多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交流过程中可以采用研讨会、座谈会、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对上述教学文档和方案的科学性,与实践教学的相符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反复的探讨。同时,企业相关人员在遇到管理或科研等课题时也可以采用上述形式与学校相关教师进行双向的沟通。

2.2.6 校企之间建立必要的信息共享系统。

在软硬件条件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校企之间必要的信息共享系统将大大提高校企之间沟通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可以利用该系统实训招标方案,将实训项目以具体项目的方式在多个建立信息共享的企业之间进行公开招标。企业也可以对于自身的各种项目在系统中进行招标和。此外,建立论坛,交流组等方式也可以很好地促进各种信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共享,尤其对于一些实践教学方案,可以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的交流,减少校企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

3.结论与展望

对于独立院校而言实践教学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建立校企之间的“互动服务型”合作模式将增加企业在参与该模式中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学校在理论教学中脱离实践的现象。对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都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倪依纯.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

[2] 韩伟平.论校企合作双赢的价值取向[J].教育与职业,2009(18) .

[3] 单强.“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S学院案例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02) .

[4] 张亚军,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24) .

[5] 史方平.企业锻炼:加强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