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俄罗斯农村教育改革引发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俄罗斯农村教育改革引发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俄罗斯农村教育传统上充当着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角色。俄罗斯的农村教育是俄罗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第5条“国家对俄罗斯公民在教育方面的权利保障”中第1款规定,俄罗斯境内的公民,不分种族、民族、语言、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社会地位、财产和职业状况、社会出身、居住地点等,均可接受教育,并得到保障。进入21世纪,俄罗斯在实施新一轮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进程中,将相当的注意力集中于农村学校改革,出台了一整套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的农村学校结构改革设想。

一、俄罗斯农村教育改革进展情况

1.俄罗斯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

在俄罗斯经济滑坡、教育经费十分有限的条件下,许多农村学校既无力保证正常运转,教学质量更是受到严重影响,一系列问题凸显出来,直接影响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

学校的设备和基础设施陈旧。据统计,现有15000所乡村学校的校舍需要大修,约三干所学校的校舍处于面临倒塌的危险状态。

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较难有保证。农村地区学校闭塞、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高,70%的教师未受过高等职业教育,23%的教师只受过中等职业教育,致使教育质量降低。

财政保证不足。乡村学校的财政拨款减少,财政来源受限,使得学校的设备和基础设施状况进一步恶化,教育质量无法提高。同时,农村学校一个学生的单位预算开支要比城市学校高。

现代化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严重缺乏。这些问题造成无法及时地联络学生和组织学生上下学,对教育进程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教育质量较低。农村的孩子从一开始就没有在教育方面得到平等的待遇,也没有平等的机会享受各种教育服务。农村学校没能给予学生高质量的教育,导致农村学生在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时竞争力低下。

2.俄罗斯农村学校结构改革的内容

俄罗斯农村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成为多方关注的中心,而针对这些学校自身特点进行结构上的改革,不啻是摆脱困境、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此,2001年12月,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并颁布《俄罗斯农村学校的结构改革构想》,提出在2002年~2010年期间实施对农村普通学校结构改革的计划,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建立农村学校网,保证给予学生较高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如愿得到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

二是在农村地区,根据其自然条件和道路交通网络欠发达等具体情况,建立远程教育和教学体系中心。

三是建立综合体,将普教学校与初级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联合起来,与辅助教育学校或补充教育学校联合起来,并与农村中的社会实体联合起来。

四是将学生人数较少的初级学校,改建为基础教育学校或中等(完全)教育学校的分校。

二、由俄罗斯农村教育改革引发思考

苏联作为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之一,曾经有过辉煌。在七十余年的历史时期,国家实现了11年制义务教育,彻底消除了文盲,苏联还曾经是世界上拥有工程师数量最多的国家,教育水平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在苏联,农村教育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学校多年来为在农村地区消除文盲、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对农民进行继续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府及全社会关注的重点。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教育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 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2000年全国小学553622所,其中城市32145所,县镇81184所,农村440284所,分别占5.81%,14.66%,79.53%;小学在校生数130132548人,其中城市18166507人,县镇26928904人,农村85037183人,分别占13.96%.20.69%,65.35%。初中学校62704所,其中城市14473所。县镇20852所,农村41942所,分别占18.73%,26.99%.54.28%;在校生61676458人,其中城市10346351人,县镇17045443人,农村34284664人,分别占16.78%,27.64%.55.59%。如果从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来看,没有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公平原则,更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

中俄两国同为教育大国,尽管从城市与农村的人口数量与学校数量所占的比重上有较大差异(1999年,俄罗斯城乡人口数比例为76:24;中国约为35:65),但中俄两国的农村教育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俄罗斯教育部采取了多项措施,各地教育部门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农村学校的结构改革实验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好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由此,引发以下思考:

1.要更加关注我国的农村教育,通过立法和政策保证农村教育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关注不够,对农村学校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也认识不足。实际上,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当地“唯一的精神文化中心”。而俄罗斯农村教育改革的思路中极其强调农村学校的国有学校地位,强调国家在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方面必须承担的责任。并且,通过立法保证农村教育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迅速发展农村教育。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发展农村教育,国务院总理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EFA)高层会议上表示,当前中国教育的三大任务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2.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可以采取一些应急措施

俄罗斯农村地区教育改革所需的财政开支,分别由联邦一级财政、区域/地区财政和地方财政预算加以保证。在我国,为缓解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困难,可以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农村教育的投资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财政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完善势必要经历一段发展过程,而目前农村教育的经费短缺不可能等新体制完善之后才解决,这就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主要包括: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发达地区继续发挥乡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投资作用;在基本实

现小康目标的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财力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的阶段,继续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例如义务教育适当收取杂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单项教育集资等。当然,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也是增加教育投入,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途径。完善国家预算审核程序和投资决策程序,把一部分经费用于教育主要是农村教育,把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的水平提高到基本弥补税费改革后的缺口;另一方面在近几年内把国债的一部分用于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近期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的困难等等。值得高兴的是,国务院总理在2005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EFA)高层会议上曾表示,从明年开始,“中国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学杂费。”

3.创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提高布局调整的经济效益

俄罗斯政府首先对学校结构进行调整,不但是改善学校的物质设施、师资配备、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质量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教育服务,进而提高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的必然途径。在我国实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同样也有利于提高规模办学效益,提高资源共享率,同时可以促使政府投入更有效益。

4.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授课

这是《俄罗斯农村学校的结构改革设想》为北部及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困难地区提出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方式。这种授课方式的优点是经济实用,教学的花费只需购买一套电视接收系统,用6500美元就可配置好供100人使用的教学设施,这笔花费只是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尽管通过卫星授课不能取代教师,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水平的不足,从而达到保证普及农村居民的普通教育并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我国的农村学校现在刚刚开始发展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开展,也可以对西部等偏远地区的农村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5.在偏远、交通不便地区,建立农村寄宿学校

俄罗斯这次农村教育改革的另一成功举措是:建立了五日制的中心寄宿学校。在西伯利亚等地由于交通不便,学生上学需要步行很长时间,一旦气候条件恶化,正常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而通过建立寄宿学校,可以优化资源组合,既能改善教学设施和师资条件,又可减少学生在交通方面的困难。

此外,在道路交通设施以及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也有一些学校实施了“农村校车计划”,由校方或地方提供车辆,周边学校的学生交纳一定费用,校车可以按指定路线到达几所学校,这种做法已经得到当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