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物质的比热容》一课的小实验引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质的比热容》一课的小实验引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科版9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十二章第三节内容是《物质的比热容》,教材的引入方式是这样的:给出一个海边的情境,提出夏天中午赤脚走在沙滩上感到很烫,而走在海水中却比较凉;夜晚走在沙滩上感到凉了,走在海水中却还有些温暖。根据这一情境,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呢?由此,课本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可能是沙子比海水吸热升温快,接着进行了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的科学活动。我们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往往也是按照课本上的这个情境进行引入的。

因为是一次赛课,十多位老师同时上了这个课题,人人都是这样的引入,也不免会让评委听的乏味。于是我在准备这节课时,心里也想着要改变这一引入方式,思考着如何才能准确而又有新意的进行新课的引入。

经过思考后我发现,其实就在我们的教室走廊上,就有同样的情况:走廊上的铁栏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很烫,而走廊上铁栏杆边的水泥墙壁却不热。这一现象让我突发奇想,能不能用演示实验在上课时再现,而且实验现象要能直观、明显才好。

我在实验室随手找来了两根不同材料做成的筷子,一根是竹子做的筷子,一根是合金做的筷子。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两个水杯中。发现:放竹筷子的那个烧杯中没有什么现象发生,而放入合金筷子的烧杯中看到了明显的水汽化现象,同时听到了“嗤……”的声音。这个现象令我很是高兴,明显的汽化现象和听到的声音足以说明两根筷子温度的不同,但是如果在教室上课演示,这么多的学生可能不一定能看的很清楚,声音是不是会听不到呢?

后来,我将实验又进行了改进,将加热后的竹筷子和合金筷子分别放到两根火柴头上,发现:放竹筷子的火柴头没有反应,而放合金筷子的火柴头却被点燃了!

这个现象可是相当的直观,视觉上的冲击也是能让学生眼前一亮的。利用这个实验在分析现象时也很容易引导学生找到现象的本质。于是,我在比赛时,使用了这个小实验进行了新课的引入。我说:“我昨天突发奇想了一种新的点火方式,大家想不想见识一下?”,后来,在一位学生的参与下,合作完成了这个实验,效果很明显,评委看了也连连称赞。实验完成后我是这样引导的:刚才我用酒精灯对两根筷子进行了加热,那么对这两根筷子而言,它们就在吸收热量。我用同一个酒精灯同时加热了一样长时间,那么对两根筷子而言,它们吸收到的热量也应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一难点,学生在这个实验操作上是很容易得到的了。在明确了吸收的热量相同后,我再引导:既然吸收的热量相同,我们却看到只有金属筷子能把火柴头点燃,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学生也很容易的回答:说明金属筷子的末温更高。于是很顺利的得到了书本上类似的猜想。

反思这样的设计处理,这个实验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情境引入,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好在解决了课本上的一段“信息快递”。作为一个难点的突破,如何在设计实验时进行处理,利用这个小实验进行引入的话,就很自然的提前解决了,分解了设计实验中繁杂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