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中部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中部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走中部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集中力量使中部以传统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部门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使轻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能够寻优顺势,高速、健康的发展起来。借鉴成功经验,吸引外部投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动力、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关键词 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中部特色;新型工业化

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ake the road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part, focus on leading the industrial sector which was led by traditional heavy industries to the road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and find advantages of light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develop them.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develop high-tech industries vigorously. Form the industry pattern with high-tech industries as the pilot, pillar industries as a driving force, basic industries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 as the founda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ervices industry. Use high technology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KeywordsTraditional industries,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part, New industrialization

一、引言

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由低技术,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状态的演变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高新技术产业虽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并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产业。

我国传统产业又因地区差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整体水平还较为落后。湖北省等中部广大地区传统产业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改造升级。

二、两地区发展情况分析

湖北省是传统产业大省,传统的产业部门包括钢铁,煤炭、化学,冶金、纺织、汽车等,传统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在现有的经济体系中,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其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传统产业将永远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两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2007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16亿元,已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0.8:47.3:51.9,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

从表1和表2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湖北的产业状况依然是“二、三、一”格局,这虽符合我国的整体趋势,但比较起来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农业较为落后;湖北省对于工业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但第二产业没有长足的发展优势 ;第三产业基本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没有优势。离上海等地区相对比较成熟的产业结构“三、二、一”来说还有较大差距。

(二)湖北省轻重工业发展不协调

轻工业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得基础产业部门,其健康的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湖北省轻工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建国后湖北省成为国家重工业基地,国家投资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形成了重工业的绝对优势格局。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湖北省的轻工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轻重工业发展不协调。

2007年统计显示,湖北省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454.07亿元其中轻工业只有1898.34亿元,重工业5555.73亿元,大型企业3288.07亿元中型企业1925.28亿元。轻重工业比重为28.6∶71.4。在湖北重工业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三)湖北省经济运行效率低

湖北的能源丰富,其中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蕴藏丰富,水能资源优势突出,但是从表3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标对比中可以看到,湖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高于江浙一带其他省份,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是其他省份的两倍还要多。也就是说,湖北省工业发展的成本高于其他省份,侧面反映了,湖北当前的社会生产效率较低,经济运行成本过高。

(四)两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差距较大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中部的整体情况与东部相距甚远,湖北省在高技术产业方面与江浙一带省份的差距也较大,虽然东部企业数量仅占全国的77.97%,但不论是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值、还是主营业务收入,东部地区所持有的比例均超过全国的85%,中部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省份。

湖北省除了在与军事工业最为相关的航空航天制造业方面占较大的优势外,湖北省在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方面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高新技术产业总体上与江浙沿海一带差距较大。

(五)湖北省技术投入较少

上海的R&D资金投入达到404956万元,江苏的R&D资金投入达到517115万元,而湖北的R&D资金投入只有86372万元,整个湖北省的科技投入还没有上海一个市的四分之一。

传统产业要摆脱“夕阳产业”的局面,就必须要在现代技术的引领下,通过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变原先落后的生产方式,从表5中我们可以找到湖北在传统改造上落后的答案。

(六)两地区各自产业特色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的沿海地区形成了以传统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产业或轻型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极具特色产业集群。大多数集群的主导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的技术含量低,产业链短,利润率低,附加值小,并且过分依赖外国市场,创新能力差而需要进一步改造。

从表6中可我们可以看到中部与江浙沿海一带不同的发展格局,江浙的私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占绝对的优势,整个经济实体的很大一部分需要私营企业来拉动,而湖北省依然是以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为主。产业结构特点和区域差异决定了湖北省不可能也不能走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也不能照搬浙江产业升级的模式。

二、湖北省传统产业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产业转换缺口大

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则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尺度和指标。湖北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传统产业持续落后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阻碍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湖北省过多的依赖传统产业,而这些传统产业支柱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这些工业比重大,生产设备落后,导致生产效率差,附加值低,进行技术改造所能利用的资金有限,形成了传统旧技术无法淘汰,新的技术改造举步维艰,形成较大的产业缺口。

(二)高新技术发展落后

湖北省科技投入的力度不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减慢了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速度。比如说上海的微电子控制设备占全国总电子控制设备原价的21.79%,江苏达到16.59%,湖北只有0.85%。湖北省在技术改造上的落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资金短缺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慢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金的短缺,没有吸引外部投资来发展当地的经济。湖北省在东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外移时,并没有很好的抓住机遇,没有做好投资环境的建设去吸引投资。也没有很好的抓住当前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并由此会带来新的技术与经验的机遇。

(四)传统的政策及体制的障碍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在指导思想上去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导致传统产业长期得不到调整和改善。我国过去只注重传统产业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忽视了企业的技术改造,造成了企业设备陈旧、老化,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低,能耗物耗高,劳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的严重局面。使得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各大国有企业很难快速的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积重难返,阻碍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五)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与压力

技术改造是一种风险投资,短期效益不高,不像传统产业那样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生产见效快。湖北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购买的国内技术经费方面的支出远远少于江浙一带的省份。对许多国有企业而言,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缺乏动力。企业领导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在新的经济形式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战略地位。

三、对湖北省传统产业提升的几点对策

如何去有效的整合湖北省经济发展中的各个有效因素,实现整个区域和谐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活力,真正的走向中部特色的新兴工业化道路。笔者通过借鉴江浙一带发展的经验,结合湖北省自身所具有的特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

重点支持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产能,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培育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产业。加快东风汽车公司的发展,重点支持武钢、新冶钢等骨干企业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推进武汉乙烯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光通讯设备、新型电子元器材和激光加工设备等领域的研发制造,重点支持船舶、发电和输变电、数控机床、环保机械及成套设备等加快发展,增强系统设计和成套供应能力,提高数字化和本地化制造水平。

(二)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的转化和渗透。必须加快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引进,淘汰落后的技术。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尤其是抓好重点工业企业的降废减排,抓好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和产业高附加值化,缩短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周期,降低改造成本。

(三)建设中部特色工业园区

湖北省要发展具有中部特色的工业园区,形成现代制造业密集区和高新技术发展区。大力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各类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和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武汉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重要的电子和家电生产基地。支持武汉石化工业园和鄂州葛店高新技术开发区、仙桃无纺布制品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的发展,加快培育大企业和精品名牌。大力支持有竞争力的大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

(四)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

综合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城市交通建设,完善通信、管道、电力等基础产业建设。抓住湖北省东西部之间的区位优势,建立投资开发区,发展物流等新的产业,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外部投资。一直以来,中部地区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产业的创新、换代。但可以借鉴经验,通过吸收外资来提升改造的速度以及设备更新换代的能力。

(五)承接大公司转移的机遇

跨国公司为寻找最优优势,不断的在全球寻找新的厂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将会带动技术的溢出和产业的转移,我们应及时抓住这次产业转移的机遇。这些公司拥有着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完善的供货和销售体系,这些将影响和改变着一个地区整体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在大力引进这些公司带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将会促进整个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升级。

(六)充分依靠高等院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地区的要有先进的科技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体系。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地区有着一大批的高等院校,在校人数与科研机构数在全国都排在前列。湖北省要坚定不移沿着高等教育大省的步伐不断前进,更要较好的实现“实验室”和“市场”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杨立华.湖北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的转变[J].经济纵横.2007(9).

[2]梁崇海.新时期湖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考[C].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2004.

[3]张向阳,朱有为,孙津.嵌入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J].国际贸易问题.2005(4).

[4]刘国新,刘升福.加入WTO后湖北产业结构升级的探讨[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2006(3).

[5]湖北年鉴2007.湖北年鉴编纂委员会[M].武汉:湖北年鉴社,2007.

[6]王丽生.中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之路[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4.

[7]王立军,凌云.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8]谢先达,周春蕾.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1).

作者简介:王育健,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黄彬(1965-),女,广东江门人,湖北经济学经济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