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下一站,新兴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回报的新兴市场,风险早就有所降低。换言之,很多新兴市场已经不再“新兴”
・两大主题支持着新兴市场的蓬勃发展,即内需和基础建设
・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的新兴市场国家大都兼具自身增长主题和资源优势
新兴市场过去总是和金融危机、财政赤字或者企业负债联系在一起,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励精图治和锐意改革,情况已经大不相同。财政及贸易状况得到改善,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内需和基建两大主题支持其乐观的中长期成长前景,这使当今的新兴市场比过去倍增吸引力。
在世界的另一边,美国次贷危机阴霾未消,成熟市场丧失了过去的稳健风格,反而波动加剧。
此时此刻,拓宽视野,看看新兴市场拥有哪些投资机会,对于资产配置单一集中于A股的内地投资人而言,就别具意义。
新兴市场不再“新兴”
过去15年中,新兴市场可谓一枝独秀。根据汤姆森金融的统计,从1993年到2007年中,在全球表现最佳的股市排行榜上,有14年新兴市场拔得头筹,仅有1995年的冠军旁落成熟市场,其余年份,则是波兰、巴西、俄罗斯、土耳其、韩国、以色列、巴基斯坦、泰国、哥伦比亚、埃及、中国和秘鲁等夺魁(图1)。
如果把新兴市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更是优于成熟市场。过去五年,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指数增长高达356%,远高于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数的110%;如果以10年来计算,则前者回报243%,更较后者67%优势明显(图2)。
有种传统观点认为,新兴市场是兼具高回报和高风险的投资选择。但是,如果对其指数的夏普比率及债权评级变化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实高回报的新兴市场,风险早就有所降低。换言之,很多新兴市场已经不再“新兴”。
以五年和10年计的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指数,年化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分别为2和0.57,均高于摩根士丹利成熟市场指数的1.7和0.39,这说明,新兴市场的风险报酬率已经优于成熟市场。
同时,被广泛用来反映新兴市场信贷质量的摩根大通新兴市场债券指数中,已经约有半数的债券获评为投资级别,比例远高于1998年时的大约10%。
令新兴市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基本面因素在过去10多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深受政局动荡、社会失序的困扰。经济方面,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经常项目赤字,同时又有恶性通胀,银行利率高企,财政上更高度依赖外国贷款,甚至数度出现金融危机。结果,新兴市场的企业也大都处于负债状态,盈利增长欠佳,回报也不理想。
但是,随后的全球化和外包趋势为新兴市场打开了经济开放之路,贸易情况得到改善。审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通胀目标的设定,又帮助实际利率下调。加上一些新兴国家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在近年来迅速膨胀的全球商品需求中受惠,使这些新兴市场的经常项目收支盈余大幅上升,外汇储备急增,有能力偿还外债,并变成净债权国。同时,企业也严守财务纪律,减少借贷,回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内需基建两大主题
虽然受近期美国次贷风暴影响,全球股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波动,但新兴市场的调整主要还是因投资者信心受挫和获利回吐所致。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宽,从一个比较长期的投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新兴市场的中长期增长势头仍然十分强劲。
内需和基础建设这两大主题支持着新兴市场的蓬勃发展。
在内需方面,受惠于人口结构年轻,以及家庭收入不断上升等因素,新兴市场未来的内需潜力巨大。在亚洲(不包括日本),超过65岁的人口比例仅6%,将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投入消费大军;目前,约有2.5亿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5000美元,至2010年更将增至5亿人,日渐庞大的富裕人群也定会消费更多,这将使通信、饮食、金融、房产等内需相关行业受惠。强大的内需威力已经开始显现,仅中国和印度,每年增长的手机数量,就相当于德国市场的两倍。
在基础建设方面,由于过去投资不足,供需存在庞大缺口,如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加上基建项目融资能力有所改善,预计未来三年,全球新兴市场投向基建方面的开支总额有望超过1.3万亿美元,其中,以中国(31%)、海湾地区(18%)、俄罗斯(16%)、印度(9%)等地比重最大(图3)。新兴市场的这股基建潮,推高了全球对能源和天然资源的需求,反过来,又让盛产这些资源的新兴市场从中受惠。
在这两大增长动力的强劲支持下,全球新兴市场的经济高速增长,从2000年至2006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保持5.5%的增幅。预计2007年和2008年更可分别高达7.8%和6.9%,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4.9%和4.1%。受惠于经济高速增长,很多新兴市场的货币已和人民币一样,进入升值阶段。有些货币的升值速度和幅度甚至超过了人民币,例如,巴西雷亚尔、泰国泰铢及波兰兹罗提等(图4)。
从龙象共舞到新领域
凭借良好的增长前景,新兴市场受到了投资家的普遍看好。各种与新兴市场相关的投资概念孕育而生,比如,龙象共舞(Chindia)、金砖四国(BRIC)、新钻11国(Next 11)等。也有以政治和地理概念对新兴市场作出简单归纳,各种投资主题贯穿其中,既有重合也有区别。
中印两国在新兴市场中所占份额最大,受人关注最久。两国的人口相加共24亿人,占到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25年,两国将分别有57%和39%的人口完成城市化,其内需和基建增长主题尤其突出。
俄罗斯和巴西除了上述两大有利因素,还蕴藏丰富的天然资源。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巴西的铁矿石、森林资源和农产品独具优势,都在此轮全球旺盛需求中成为受益者。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大都兼具自身增长主题和资源优势。
以上这些可算是比较主流的新兴市场。近年来,又有一些另类的“新新兴市场”开始为人留意。“新新兴市场”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比新兴市场更新的市场。最近出现的“亚洲新领域”就是这样的概念,包括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和哈萨克斯坦等。这些亚洲区内尚未完全对外资开放的小型市场,现在可以通过参与凭证(Participatory Notes)或者在外国证交所上市的存托凭证(ADRs/GDRs)间接投资。
这些市场的确是高风险和高回报并存,比如,巴基斯坦虽然政局不稳,但却拥有发展蓬勃、利润丰厚的银行业。斯里兰卡虽然曾受海啸重创,但其后恢复性的基础建设却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另外,哈萨克斯坦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孟加拉出口大量纺织品和农产品,越南在加工贸易方面具有工资低廉的优势,这些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而言,都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
主题多样分散组合
如此看来,新兴市场拥有丰富的投资主题,无论是看好原材料、基建,或者是看好内需动力的投资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合适的投资目标(图5)。而这也构成了新兴市场的最大优势,即,可组合出多元化的配置,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观察不同新兴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可发现,在过去10年中,各新兴市场股市之间相关系数相当低。比如,埃及与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及中国A股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仅有0.37、0.18、0.23、0.33和0.05;而上证A股指数与各新兴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更低。
在基金业较为成熟的海外市场中,新兴市场主题的各类基金正越来越受人青睐。根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的统计,2007年,香港有三类基金最受欢迎,依次为大中华股票基金、亚洲地区股票基金(不包括日本)和新兴市场股票基金,资金流入额分别达到108亿、92亿和56亿美元,占到香港基金业总体的54%。而在债券方面,2007年,各类债券基金均呈净流出,只有新兴市场债券基金为净流入,并实现13亿美元销售额,占香港债券基金总销售额的45.2%。
超凡策略引入对冲
由于投资专家看好的是新兴市场的中长期增长前景,因此,传统上,针对新兴市场的投资策略也较偏重长期持仓,持股时间至少一年或更长。比较流行的研究方式是“自下而上”,即通过实地公司考察,来发掘估值较低并且拥有良好价值增长前景的股票。
基金经理或研究员在实地拜访公司后,会对候选公司进行投资评级,包括两大类回报评判标准:第一类是企业的结构素质,考察内容包括竞争优势的性质及可持续性、资本回报、资本结构、企业和行业的周期性、管理层素质、营运杠杆比例、公司治理、分红派息政策,等等。第二类是预期相对回报,考察内容包括绝对及相对估值、价值重估的可能性、触发因素和企业行动、本地和海外股份流动性、环球/行业影响,以及卖方分析员覆盖程度和效率等。根据不同表现,给候选公司打出“优质”、“良好”、“重组中”、“买卖”或者“跑赢大市”和“跑输大市”等评级。
但是,虽然新兴市场的基本面因素较过去已经有很大改善,但是,其中仍有不少市场,尤其是那些新领域市场,存在效率欠缺或者走势波动的问题。因此,国际投资界有一种最新的策略认为,在传统的中长期策略基础之上,还应加入积极的管理,引入对冲机制,来争取主动,防范风险。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超凡策略”。这种策略除了主要投资于股票以外,也引入衍生工具,比如,远期合约、期权、认股证及期货等,通过积极使用这些衍生工具来管理整体持仓,使得基金投资能够更加灵活,从而达到减轻跌势影响的目的。举例来说,“超凡策略”认为,在市况欠佳的时候,可以积极减少或者沽出股票持仓,转而持有大量净额现金。同时还可以运用指数期货,迅速降低整体市场持仓,这种做法相比沽出股票以提高现金水平的策略,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超凡策略”使用的指数期货可以对冲新兴市场的潜在下跌风险,其中,比较主要的期货市场包括韩国、台湾地区、印度、南非和巴西等,另外,墨西哥、匈牙利和波兰也有流通性较低的期货市场。
采用“超凡策略”投资新兴市场,仍然属于偏重长仓的投资方法,因此,可望于市况上升时,捕捉到升市中的增值机会。但是,由于创新式地引入了对冲机制,当股市走势疲软时,对冲机制就能发挥作用,基金损失有望比传统股票基金缩小。
三大风险或妨碍表现
今年以来,受到美国次贷风暴的影响,全球股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震荡调整,新兴市场也未能完全幸免于难。虽然新兴市场长期前景正面,但从中短期来看,其表现面临三大风险。
首先,假设美国的次贷问题愈演愈烈,美国经济走软趋势超过预期,那么,投资者的信心将持续受挫,风险承受能力进一步萎缩,使得股市波动加剧。预计新兴市场在今年上半年都将维持波动,直至未来美国经济数据能明确显示次贷问题出现好转,股市才有望转稳。
次贷问题除了打击投资者信心,也会对新兴市场的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有分析人士认为,新兴市场已和成熟市场脱钩,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种观点未必准确。实际上,欧美对新兴市场仍有影响,只是程度比过去降低。在过去10年中,美国在亚洲(不包括日本)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约22%降至不到15%。在中国和印度,对美国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2%和1%。不过,虽然新兴市场总体的独立性有所加强,但是,其中一些出口占经济比重较大的地区,比如台湾、韩国、新加坡等,仍然会较大程度地受到欧美走势的影响。
其次,假设中国经济增长急剧放缓甚至衰退,也会对新兴市场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之一,新兴市场的增长有很大比例依赖中国的强大需求。所以,假如中国出现宏观调控过度,比如加息过快,幅度过大,导致经济出现衰退,则可能减少原材料和能源需求,对新兴市场构成影响。
第三,很多新兴市场面临通胀压力,虽然核心通胀还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但包含能源和食品价格在内的整体通胀已经普遍高企。今年2月,俄罗斯和智利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高达12.7%和8.1%。很多新兴市场政府面临两难境地:是加息应对通胀,还是跟随美国减息。
虽然存在以上短期的不确定因素,但从中长期来看,全球新兴市场正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阶段。在内需和基建两大长期增长动力的支持下,人口占全球八成但经济总量仅一半的新兴市场,未来还将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地域辽阔的新兴市场拥有多样的投资主题,其内部各国的经济发展各有轨迹,景气周期各异,因此,新兴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单个市场而言,显然拥有更强的风险分散优势。
面对成熟市场增长放缓的趋势,以及类似美国次贷等问题,新兴市场的机会值得投资人留意。投资人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风险偏好,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新兴市场配置,既能把握新兴市场的长线增长机会,又能起到分散风险的功效。■
作者为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投资服务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