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措施与管理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措施与管理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迅猛。加强对建筑施工裂缝控制措施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裂缝控制方法。

关键词:建筑裂缝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早在二十世纪的50年代,在建筑领域里面“温度伸缩缝问题”是一个具有规范性的问题,但是并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学术性问题。但是却时常有反常现象在某些实际工程中出现。例如有些超出了规范很多却没有开裂,但是有的工程很短却严重开裂的这类情况的出现就在更大程度上的被广大学者和工程师们关注了,关于温度应力、温度控制和裂缝控制的这个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的课题就开始出现了。近几年来,工程温度裂缝的问题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日趋扩大以及结构形式日益复杂变得更加的突出。近代关于混凝土强度的微观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的工程实践提供的经验表明结构裂缝是不能避免的,是一种能被人们接受的材料特征,所以应该控制裂缝的有害程度在科学的允许范围之内。房屋建筑裂缝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会降低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严重时甚至房屋建筑的垮塌破坏的严重事故。事实上,房屋建筑工程裂缝的产生通过一定有效的施工措施是可以控制甚至避免的。

1.建筑施工常见裂缝及其影响因素

1.1房屋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引起的裂缝

由于受房屋建筑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企业资质、资金状况、施工技术、监理水平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各组织单位之间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有的设计单位在房屋建筑初步设计阶段,考虑不够周全,没有对当地的施工环境(温度、湿度、地质条件等)进行认真的分析,导致变形缝设置位置和伸缩不当、建筑结构不合理等设计缺陷,从而降低了房屋建筑的刚度要求,使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承受的拉压应力出现的过早、过大,进而导致了斜缝、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等的出现。与此同时,有的施工单位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建筑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施工管理和裂缝防治的措施也没有落实到位,这也是导致裂缝出现的重要因素。例如水灰比过大、沙石级配不良等因素都容易导致混凝土的收缩程度过大,这就为裂缝的出现埋下了隐患。所以,房屋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是引起裂缝的重要因素。

1.2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的形式主要有八字形裂缝和水平裂缝。八字形裂缝一般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 1~2 个开间的范围内,严重时可发展至房屋 1/3 长度范围内,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裂缝多沿窗口对角线方向产生。这是由于砖砌体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线胀系数差异较大引起的。

1.3冻胀导致的裂缝

女儿墙等屋面上部结构出现漏水后冻胀或者地基土的冻胀都会导致冻胀裂缝的出现。例如,当气温低于零度时,地基表面的水分开始结冰,这时地基下部的水分在压力的作用下移到上部,因为不同地基位置的水位存在差异,所以地基土冻土的深度、冻胀隆起的高度也就不尽相同,这就类似于地基沉降导致的裂缝,在地基内部形成剪应力和拉应力,当超出一定范围时就会导致裂缝的形成。

1.4地基沉降导致的裂缝

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为地形等因素,导致地基土没有没有被充分压实,或者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不同位置地基土的密度存在差异,或者在基础设计时存在设计缺陷等原因,都会导致房屋施工完成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地基沉降。而当沉降程度存在差异时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位移,导致上部结构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形成,而当应力不断增大,超出了墙体的承受范围时就会导致裂缝的发生,地基沉降导致的裂缝多会由上而下发展,因为地基不同部位沉降程度的差异,所以会形成不同形式的裂缝。

2.房屋建筑裂缝的有效防治对策

2.1“防”的主要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设计规范,适当控制房屋长度,超过50 m时应设置温度伸缩缝(按抗震缝设计),以减少钢筋混凝土热胀变形的累积而造成砖砌体拉应力的增大。

2)从建筑构造上,可以把砖混建筑物的屋面设计成坡屋顶,减少太阳辐射导致的屋面结构升温,也可在屋顶设置水箱间或设备间等,把大面积的屋顶分隔成若干块,使楼板刚度减小而降低

温度应力。如果是平屋面,应加强屋顶的保温隔热措施,增加保温层的厚度(尤其注意排水天沟处的保温层厚度不应减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在屋顶加设屋面架空隔热层,通过空气流动而降温,使屋面板的温差减小从而降低温度应力。另外,屋顶应尽可能采用女儿墙,尽量避免采用大挑檐,当必须采用挑檐时,应每隔30 m左右留施工缝或温度缝。

3)在结构设计上,可以在建筑物的屋顶楼板中间设置钢筋混凝土膨胀带,宽度约2 m,提高一个混凝土级别,内掺微膨胀剂(如12 %的UEA),适当提高配筋率,并按上下双层配置钢筋。也可

以把整个屋顶混凝土全部设计成膨胀混凝土(如内掺8 %的UEA)。通过这些措施,来抵抗新浇灌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

4)在施工措施上,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执行现行施工操作规程,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砖砌体、保温层施工规范,做到钢筋摆放准确到位,砌筑砂浆、混凝土、保温层配合比合理规范,砖砌体砌筑砂浆饱满,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等。应尽量避免顶层墙体和楼板在冬季及高温季节施工。在屋面保温层的施工中应特别注意保温层的厚度控制和保温材料的选用,严禁在施工中擅自减小厚度和选用保温性能较差的材料。

砂浆的和易性是保证砌体砌筑质量的重要条件,在砂浆中掺入塑化材料(如石灰膏、电石膏及粉煤灰等)有利于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砌筑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墙体的强度指标,但塑化材料的掺量对砂浆强度十分敏感,掺量如超过规定用量一倍,砂浆强度约下降 40%。因此,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要注意控制砂浆的强度等级。掺入塑化材料后,如砂浆强度低于设计要求,应适当调整配合比。此外,正确的砂浆搅拌加料顺序和均匀充分的搅拌也是提高砂浆匀质性与和易性的有效措施,但不得用增加微沫剂掺量的方法来改善砂浆的和易性。

瓦工的砌筑质量是墙体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要做到灰缝均匀饱满,厚度适中;要满足《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对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程度(贴灰面)的要求,以及对墙、柱表面垂直度和平整度的偏差规定,避免出现倾斜、鼓肚等现象,保证墙体良好的稳定性;要遵循正确的砌筑方法,才能保证砌筑质量。因此不论清、混水墙,均应满足错缝的要求。

2.2温度裂缝的防治对策

针对温度裂缝,在建筑屋面可加设隔热层或者保温层,并尽量避免高温条件下的施工,因为在高温环境下,屋面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而导致冷热不均,为裂缝的产生埋下隐患;在建筑墙体部位,当建筑物超过50m时就要设置合理的温度伸缩缝,并尽量设置在应力变化集中的部位,避免温度变化导致的裂缝。同时,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坚持分段浇筑,并尽量先浇筑两侧后浇筑施工带,尽量降低裂缝发生的可能性。

2.3冻胀裂缝的防治对策

对于容易发生冻胀裂缝的房屋建筑,在屋面和女儿墙等容易漏水的位置要严格施工的工艺和流程,必要时要做防水处理,同时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对于基础的埋藏深度,一定要确保比冰冻线低;垫层尽量选用弹性好、含水量小的灰土垫层,尽量采用整体性的基础并留有足够的缝隙,从而降低冻胀裂缝发生的可能性。

2.4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裂缝的防治对策

对于该类型裂缝,应对地基采取加固措施,对于出现的裂缝要进行进行修复。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当地的地质资料和地质情况,在结果设计时做到科学、合理,尤其是在布桩时,要尽量提高基础承载力的可靠系数,当地基土各部位严重不均时,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或改变基础埋深,保证其各部位受力均匀;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更是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维护措施,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大。

2.5监测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先进行温度和温度应力的估算,有针对性地取抗裂措施,对重要结构应进行实时温度监控。一般采用在结构物内部预埋温度传感器,实时测量结构物内部温度值,然后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计算内外温差,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温差。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施工中,除应进行水泥水化热的测定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进行混凝土烧筑温度的监测,在养护过程中应进行混凝土浇筑块体升降温、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等监测。这些监测结果能及时反馈现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内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措施的效果、为工程技术人员及时采取温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系指温凝土振捣后位于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100mm深处的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测试每工作班(8h)应不少于2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的测试一般在前期每2-4小时测一次,后期每4-8小时测一次。

2.6为了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采用分块浇筑。分块浇筑又可分为分层潘筑法和分段跳仓浇筑法两种。分层浇筑法目前有全面分层法、分段分层法、斜面分层法3种浇注方案。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用分层多次浇注,施工层之间的结合按施工缝处理,即薄层浇注技术,它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得以充分地散发,但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分层浇筑的间歇时间。若间歇时间过长,则会延长施工工期,另一方面也会使原混凝土对新浇层混凝土产生较大的约束,从而在上下层混凝土结合面产生难以发现的垂直裂缝。若间歇时间过短,则正处于下层混凝土升温阶段,表面温度较高,这时覆盖上层混凝土,就会明显地不利于下层混凝土的散热,同时也容易导致上层混凝土升温,就有可能超过混凝土要求的最高温升,从而加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因此,选择上层混凝土覆盖的适宜时间应是在下层混凝土温度己降到一定值时,即上层混凝土温升倒加到下层后,下层混凝土温度回升值不大于原混凝土最高温升。如果混凝土结构厚度较大,工期又紧张,则这样的薄层浇筑技术虽然可行但不现实,而且存在施工缝。

3.小结:

综上所述,引起房屋建筑裂缝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对裂缝的防治措施也是纷繁复杂。虽然目前学术界对房屋建筑裂缝的成因、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理论还未完全达成共识,但是对于房屋病害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经实践证明也基本能取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施工工艺和规范,多加强研究和比较,综合利用房屋裂缝的多种防治措施,尽量减少房屋建筑裂缝的出现,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加优越、安全的环境。作为一名工作在建筑一线的员工来说,一定要掌握好裂缝控制的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达到二者的结合。这不仅仅可以使得裂缝的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使得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社会建设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因此,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十分迫切。

参考文献

[1]祁建奎,何若彤. 浅析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J].科技信息.2009(05)

[2]胡辉云. 房屋建筑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3]高富,徐建康. 防治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措施探析[J].民营科技.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