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变革中创新的2012中国广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变革中创新的2012中国广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回首过去的2012年,中国广播在新旧媒体的变革中依旧占有一席之地——挖掘传统广播资源,发挥传统广播优势;研究新媒体规律,寻找广播与新媒体的契合点;探索广告经营模式,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这些都是中国广播人在2012年里探索广播多元化发展所做的努力。

广播传播形态:向权威信息与舆论引导并重转变

2012年,我国各级广播电台依然肩负着传递中央声音、解读国家政策、关注社会动态、反映百姓心声、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重要任务。在新旧媒体的竞争中,媒体间的竞争已由信息竞争进入观点竞争,中国广播2012年通过理念更新和流程再造,从单纯的信息向权威信息与舆论引导并重的新闻传播形态转变。从“快”新闻向“深”新闻转变,是中国广播在2012年里新闻改革的又一个突破口。

以中国新闻广播的龙头频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例,经过流程再造后的中国之声,一方面突出“新”与“快”,另一方面加大了新闻评论的力度,从早间6点30分开始一直到午夜12点,全程扩大特约观察员对新闻解读和评论的时间、领域及融入样态。同时,加强主编与特约观察员的沟通与策划,以保证中国之声的新闻观点和评论信息量多、价值高、评说精彩、导向正确。改版后的《央广夜新闻》,每期节目里都有一名特约观察员自始至终参与新闻点评,有效拓展了新闻的张力和活力。而主持人与特约观察员的热烈交谈、有趣对话,也让直播间的气氛变得轻松活跃。

同时,中国之声还积极建立并扩充“智库”,邀请到姚景源先生、曹景行先生、刘伟先生、金一南将军等各方面的重量级专家作为中国之声的特约观察员。目前,中国之声专家库吸纳了近2000名专家、学者、官员及部委发言人。除了在直播间里全天坐镇的特约观察员进行实时点评,还有对于重大事件的“更新性重复”报道,每个时段不断更新进展、补充背景,以递进效果呈现新闻全貌;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整合,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语态关注和解读同一新闻。中国之声坚持新闻立台,努力争当“有思想的媒体”。

延伸广播公共服务职能

2012年6月,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京津塘段)FM99.6开播。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按照“平时服务、突发应急”的原则进行建设,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状态下,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为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司机、乘客提供实时路况、天气、资讯、娱乐等信息服务。除了传统广播媒体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紧急广播和数据推送功能,可以实现基于位置的智能差异化交通信息服务,全面提升现有公路网络的信息服务水平和效率,提高应对公路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采用先进的小功率同步调频广播技术,定向传播、带状覆盖。这为广播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正如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所说:“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是针对高速公路用路者的专门节目,架起了高速公路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信息沟通的桥梁,搭建了公路交通部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新型平台,开启了中国交通广播发展的新时代。”

2012年9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开播,这是中国首个国家对农广播,是第一套全国性的公益性、对象性对农广播频率,也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波、农村大喇叭、互联网、移动终端客户端以及直播卫星等渠道覆盖全国,全天24小时播出。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期间,广电总局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通过直播卫星实现对2亿农户、6亿农民的广播电视覆盖。中国乡村之声正是通过卫星直播的方法,用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说,在坚持新闻立台的同时,中国广播人不断强化广播的公共服务职能,全国性广播和对象性广播齐头并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积极推进对民族地区广播的建设,先后推出了藏语频率和维吾尔语频率,藏语广播和维吾尔语广播节目内容更加及时充分,逐步全面覆盖、新疆等民族边疆地区。截至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无线广播节目已达16套,形成以频率类型化、内容专业化、服务对象化为核心的广播专业化传播体系,集全国广播、区域广播、城市广播、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等国家公共广播服务体系于一体,全天播音达336.5小时,大大提升了广播传播力,不断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多元化、受众细分化的需求,尤其是在重大事件、重大报道中充分发挥了国家电台的舆论引导力和新闻竞争力。

“走出去”能力不断增强

经广电总局批准,2012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2012年5月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这是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首次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召开。2012年7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之声正式开播,香港之声以国际化的视角,为香港听众提供来自全球和祖国内地的权威新闻信息。香港之声的开播开创了内地广播整频率进入香港的历史,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香港电台利用广播数码技术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广播走向海外,走向西方发达国家的能力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全球已拥有75家整频率调频和中波电台,每天播出落地节目1500多小时。在地区分布上,美洲20个、非洲20个、亚洲13个、欧洲12个、大洋洲10个。在国家分布上,直接覆盖33个国家,其中,近半数分布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建设14个整频率电台,取得重要突破。

这是中国广播“走出去”的重要体现,彰显了中国广播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的不断加强。中国广播在“走出去”的同时,顺应世界广播发展潮流,创新观念,创新交流与合作的体制机制,在理念、经验和节目等方面同境外的广播同行密切了沟通和交流。中国广播“走出去”,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外听众。

类型化广播:经10年发展,转型成功

2012年12月2日,中国内地第一个类型化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Music Radio音乐之声迎来开播10周年纪念日。10年来,“品质节目”和“品牌活动”成为音乐之声展翅腾飞的双翼。音乐之声的中国TOP排行榜、全球流行音乐金榜树立了华语流行音乐的风向标,“我要上学”公益活动高擎媒体责任的爱心旗帜,每年数十场与听众零距离互动的音乐活动,赢得了受众最喜爱的音乐电台褒扬。

音乐之声2002年诞生,标志着中国广播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系列台、专业台改革后,在新世纪再次破旧立新,进入以“窄播”实现“广播”、以“个性”突破“共性”的类型化时代,引领着中国广播改革与发展的新历程。此后,全国大多数省台都实施了类型化播出,类型化广播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广播播出的主流模式。

广告经营:实践和理论水平提升

2012年,由于经济下行,新媒体扩张,广播广告的发展面临较大的阻力。统计显示:我国传统媒体的广告刊例花费同比增长3.9%,增幅为近5年最低。电台媒体虽以同比增幅11.5%蝉联增长最快的传统媒体,但较2011年同期33.9%的增速呈现出大幅回落的状态。①同时广播广告的资源量经过连续几年的发掘后,出现了饱和状态下的缩减,广播广告的发展从资源扩张逐渐转型为价值提升。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告经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独创了广播广告的碎片化营销理论、甲方数据营销理论、剩余时间销售理论,创造出“价格—饱和度—收入数字”模型、梭形产品阵列模型等,付诸实践后,广告收入有很大提升。

注释:

①《中央台2013年广告价格向社会公布》,中国广播网,2013年1月4日

(作者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中心宣传联络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