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撂荒成都东郊的“莫斯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撂荒成都东郊的“莫斯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起成都东郊,上世纪50到70年代出生的人多半会联想起那些终日冒着浓烟的烟囱、宽大的厂房、云集的宿舍、轰鸣的马达、一派欣欣向荣的成都工业重地景象,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工厂里散发出的钢铁气息。

在计划经济时代,城东有过无比的辉煌,而作为这份辉煌的原点――建于1956年的成都刃具厂俄式“红楼”,至今仍矗立在二环路刃具立交边。如今的刃具厂早已停产多年,但住在附近的退休工人走过红楼时,总要多看一眼。多年来,他们一直自豪地称自己为“厂里人”。

回望红楼

站在红楼外,淡淡的阳光中似乎仍可感受到曾经的东郊工业气息,沿路而生的香樟树挺拔俊朗,衬托得那排红色的俄式建筑更加显眼。抬头向建筑里望去,破碎的窗玻璃上附着薄薄的尘灰,里面的厂房已空洞无物,好像被时间凝固住了曾经涌动的生机与力量。

时光回转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著名的哈尔滨刃具厂给成都送来苏联专家的厂房设计图纸,工程师们依样画葫芦,克隆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刃具厂,成都“莫斯科”就这样拔地而起。

那时,刃具厂的洋楼绝对算是成都最豪华的高楼大厦,就连1960年修建的锦江宾馆也小它几岁。大楼最初是米黄色,后来改成了红色,市民都亲切地称它为“红楼”。屋顶呈波浪式边沿,尖顶方柱,厚厚的墙壁,和周围的平房比起来,要气派许多。大楼左边是车间,右边是办公区,中间最高,有五层,顶上还有个阁楼式的小房子,很是别致。红楼还是当时成都的最高建筑,消防大队曾在楼顶上设过望点,被“厂里人”称之为望火台。建设的时候地基挖得很深,除了地表的楼层外,地下还有两层,用于放置厂房的防潮设施。

红楼修好后,成都各大高校纷纷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进楼参观,红楼高端洋气的建筑风格和从容有序的生产情景,给前来参观的大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此工作过的工人,对红楼更是难以忘怀,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润着这些老工人的汗水和记忆。在当时,刃具厂以生产块规、小钻头、千分表等量具、刃具而闻名,生产的产品都叫川牌,其中块规更是川牌产品中的王牌,在全世界都是免检产品。

神秘的东郊

“厂里人”的红楼建设回忆里,当然少不了与之相关的苏联人。

每到周末,这些苏联专家都爱进城,到总府路背后的华兴街去逛耍,华兴街上有座哥特式老建筑,是当时的“中苏友好协会”。

由于纪律规定,苏联专家从不逛中国的商店,因为有为苏联人服务的“专家商店”或叫“友谊商店”,那里的货品更加丰富,价格也更便宜。他们也从不在外就餐,哪怕是走在最繁华的商业街道,满眼尽是诱人的成都小吃,他们也只是饶有兴趣地近处围观拍照,而不会去品尝。

60年代初期,这些苏联专家突然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他们走后,人们渐渐发现红楼的后面,有不少生产特殊物件的工厂,而这些神秘工厂的厂房,都被高耸的“莫斯科”遮蔽了。住在附近的居民时常猜测议论,修建“莫斯科”是“障眼法”,是为了不暴露东郊的那些国防工厂。连接城区与东郊的两座大桥也以番号命名:一号桥、二号桥。老成都人都记得,从城里到东郊的护城河桥边,竖立着醒目的木头牌子,用中英文写着:“外国人禁止入内”。这些牌子直到80年代都还在。而红楼工人的工资里,就有8元“保密费”。那时很多人都向往去红楼工作,因为他们认为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修旧如旧的地标

随着成都东郊工业结构的调整,刃具厂和许多东郊工厂一样,告别了那个火红而激昂的大工业时代,但红楼却被保留下来。

2007年,红楼被列入第七批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也是四川第一次将近现代工业文物升级为省级文保单位。为了保护这幢楼,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在转让方式上实行了捆绑式转让,并规定:不能改变红楼的外部景观;不能在其周边12米之内修建其他建筑物。

闫守北,成都通瑞置业的副总经理。从2006年3月开始,他频繁地出入城东刃具厂。一个月后,通瑞置业成为红楼的新主人。拿到土地之后,闫守北立即带领团队重点研究可以保留哪些,怎样保留得原汁原味,使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经过多次交流,闫守北的感受越来越坚定:“今后的红楼将是这个城市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红楼的未来没有像闫守北所说的那样发展。2008年,突出其来的汶川地震让红楼塔顶严重受损,通瑞置业不得不斥资完成对红楼的加固工程。大量的维修工程让闫守北疲惫不堪,将红楼打造成东郊地标的豪言壮语也渐行渐远。

如今站在红楼面前,你会发现它只是一座被俄式建筑包裹着的荒废工厂。“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也没发现这些苏联建筑有其他用处。”家住红楼附近小区的居民说。

然而,许多“厂里人”的心头一直牵挂红楼。“留住红楼,就是留住了我们那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在他们眼里,红楼是城东变迁中留下的宝贵痕迹,它不该捧着长满荒草的省级文物单位牌子。他们希望那个自己曾经挥洒汗水的地方,也能像红光电子管厂(即现在的东区音乐公园)那样,被打造成存在于人们眼前、心中的“东郊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