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想追求 4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想追求 4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语:

人的生命历程,也就是对理想追求历程。如果失去了理想的引领,我们就会失去前进的勇气与动力。高尔基说过:高远的目标产生不竭的动力。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曾经将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也就是告诫我们:理想目标的实现具有阶段性,只有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理想的指引,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草木一秋,人生几何?岁月匆匆,理想如歌。时不我待,不要在被动的等待中徘徊;要主动与世界接触,去挥洒人生,去享受生命的绝美姿态。

选文1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节选)

我们的理想,是在创造一个“少年中国”。

为创造我们理想的“少年中国”,我很希望这一班与我们理想相同的少年好友,大家都把自己的少年精神拿出来,努力去作我们的“少年运动”。我们“少年运动”的第一步,就是要作两种文化运动:一个是精神改造的运动,一个是物质改造的运动。

精神改造的运动,就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宣传“互助”“博爱”的道理,改造现代堕落的人心,使人人都把“人”的面目拿出来对他的同胞:把那占据的冲动,变为创造的冲动;把那残杀的生活,变为友爱的生活;把那侵夺的习惯,变为同劳的习惯;把那私营的心理,变为公善的心理。这个精神的改造,实在是要与物质的改造一致进行,而在物质的改造开始的时期,更是要紧。因为人类在马克思所谓“前史”的期间,习染恶性很深,物质的改造虽然成功,人心内部的恶,若不剔除净尽,他在新社会新生活里依然还要复萌,这改造的社会组织,终于受他的害,保持不住。

物质改造的运动,就是本着勤工主义的精神,创造一种“劳工神圣”的组织,改造现代游惰本性、掠夺主义的经济制度,把那劳工的生活,从这种制度下解放出来,使人人都需工作,作工的人都能吃饭。因为经济组织没有改变,精神的改造很难成功。在从前的经济组织里,何尝没有人讲过“博爱”“互助”的道理,不过这表面构造(就是一切文化的构造)的力量,到底比不上基础构造(就是经济构造)的力量大。你只管讲你的道理,他时时从根本上破坏你的道理,使你永远不能实现。

“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我们的一生生涯,是向“少年中国”进行的一条长路程。我们为达到这条路程的终点,应该把这两种文化运动,当作车的两轮,鸟的双翼,用全生涯的努力鼓舞着向前进行,向前飞跃。

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我们既然是20世纪的少年,就该把眼光放得远些,不要受腐败家庭的束缚,不要受狭隘爱国心的拘牵。我们的新生活,小到完成我的个性,大到企图世界的幸福。我们的家庭范围,已经扩充到全世界了,其余都是进化轨道上的遗迹,都该打破。

我所希望的“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是物心两面改造的运动,是灵肉一致改造的运动,是打破知识阶级的运动,是加入劳工团体的运动,是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的运动,是以世界为家庭扩充联合的运动。

少年中国的少年啊!少年中国的运动,就是世界改造的运动,少年中国的少年,都应该是世界的少年。

(选自《少年中国》第一卷第三期1919年9月15日)

品读赏析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须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作者用朝气蓬勃的理想中的少年来定位中国,既是比喻性修饰,更是状态性界定。本文主体部分从两个角度提出努力措施,并辅之以澎湃的激情和诗一般的语言,呼吁少年中国的少年朋友共同为此目标而奋斗。特别是第二自然段,以“把”字引领,构成句式相对整齐的语段,涉及精神生活各个层面,具体细致,说理中有鼓动,激情中有分析,收到了极佳宣传鼓动之效,不愧为演讲名作。

选文2

理想

周国平

1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

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2

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一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如果说前者还有一个是否切合社会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于后者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的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一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为你不想,决不能以不切实际为由来替自己辩解。

3

理想有何用?人有灵魂生活和肉身生活。灵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

理想便是灵魂生活的寄托。

所以,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灵魂生活,理想主义对他便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对于没有灵魂的东西,理想毫无用处。

4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

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

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上!那么,你们还要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吗?

(选自《人生哲思录》)

品读赏析

在人们重物质轻精神浮躁不安的现状中,本文对理想追求的阐述,显得清醒清高清远。作者擅长比较分析,让理想追求在特定的坐标中显现出清晰的面目,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理想之于年轻人与中年人迥然有别,这是对社会现象的高度概括,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细微观察,更隐含作者对美好情愫失落的深深遗憾。这样我们就真正理解了结论:“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选文3

有梦才有远方

罗 西

雪夜茫茫,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吗?寒冷孤寂中,它怀抱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归大地时,它就会以两片绿叶问候春天,而那两片绿叶,就是曾经在雪地下轻轻的梦呓。

候鸟南飞,征途迢迢,它的梦呢?在远方,在视野里,那是南方湛蓝的大海。它很累很累,但依然往前奋飞。因为梦又赐给它另一对翅膀。

窗前托腮凝思的少女,你是想做一朵云的诗,还是做一只蝶的画?

风中奔跑的翩翩少年,你是想做一只鹰,与天比高,还是做一条壮阔的长河,为大地抒怀?

我喜欢做梦。梦让我看到窗外的阳光,梦让我看到天边的彩霞,梦给我不变的召唤与步伐,梦引领我去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1952年,一个叫查克贝瑞的美国青年,做了这么一个梦:超越贝多芬!并把这个消息告诉柴可夫斯基。多年以后,他成功了,成为摇滚音乐的奠基人之一。梦赋予他豪迈的宣言,梦也引领他走向光明的大道。梦启发了他的初心,他则用成功证明了梦的真实与壮美――因为有了梦,才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了理想;有了理想,才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历程。

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

没有梦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

太阳总在有梦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梦的地方朦胧。梦是永恒的微笑,使你的心灵永远充满激情,使你的双眼永远澄澈明亮。

世界的万花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未来的天空下也传来迷人的歌唱。我们整装待发,用美梦打扮,从实干开始,等到我们抵达秋天的果园,轻轻地擦去夏天留在我们脸上的汗水与灰尘时,我们就可以听得见曾经对春天说过的那句话:

美梦成真!

(选自《读者》2008年第15期)

品读赏析

这是一篇如诗如画的阐述理想追求的美文,文章之胜在于所有的说理均付之以形象,开篇以小草的梦起笔,因有信念,方有春回大地时的绿叶;接着是联翩而至的候鸟、少女、少年,然后到“我”,由远及近,由自然及人生;接着再以一个美国青年为例,故事简短,但每一个字都与“梦想”有关,极具说服力;结尾是一声轻轻的召唤,站在果园面对春天的誓言。全文从起笔到收束,时时在举例,时时在描景,又时时在说理,时时在抒情,由于事理融合,情景交融,作者对理想追求的阐述如风行水上,毫无滞涩生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