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贫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贫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寻贫困大学生自身具有的积极的内在资源和心理倾向,为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四川省437名贫困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复原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贫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能够有效预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结论 社会在给予贫困大学生外界支持的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对支持的主观感受性,挖掘他们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在帮困工作中做到针对性和有为性。

【关键词】 社会支持;精神卫生;学生;贫困

【中图分类号】 R 161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50-02

近年来,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收费制度的实施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得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日益凸现,成为目前倍受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针对此群体的研究也呈日趋繁荣之势,综观既往文献,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1]、援助体系的构建、心理贫困[2]等方面。大量的研究发现,在面临困境时,贫困大学生自身具有应对压力、增进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力量,能够使自己从困境中回复过来,表现出积极的心理倾向[3-4]。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在探讨压力问题的时候,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开始从引发问题的危机因子转向个体健康保护机制的建构[3]。在此类研究中,心理复原力(resilience)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5-7],被认为是“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积极修补、调适机制的过程,以获取朝向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弹性资源,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的一个结构成分,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期望和评价,是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的信念,许多研究者认为它比个体实际获得的支持更可能表现出个体心理健康的增益。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假设,领悟社会支持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重要保护因子,复原力良好的个体具有较好的领悟社会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西南交通大学51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437份,其中男生209名,女生228名;文科学生231名,理科学生206名。

1.2 测量工具

1.2.1 心理复原力量表 该量表是根据Wagnild(1993)等编制的心理复原力量表(RS)[8]和心理复原力特质量表(TRS)[9]编写而成,包括个人能力、对自我以及生活的接纳、自我管理和心理社会支持4个维度。由43个项目组成,采用Likert的5点记分方式,数字1~5分别代表 “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复原力水平越好。

修订后的心理复原力量表内部一致性信系数为0.851。在结构效度方面,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KMO系数为0.903,Bartlett’s球形检验达到0.000显著水平(X2=4 939.037,df=903),各项目的负荷在0.45~0.76之间。表明修订后的心理复原力量表在信、效度上达到了心理测验的要求。

1.2.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是由Zimet等编制[10]。该量表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分别测定个体领悟到的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了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该量表由12个项目组成,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人支持3个维度。

本研究中根据研究的需要将量表题项中的“领导、同事”改为“学校、亲戚、同学”,采用Likert的5点记分方式,即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相应按1~5赋值。修订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5,分半系数为0.785。结构效度方面,KMO系数为0.841,Bartlett’s球形检验达到0.000显著水平(X2=1 304.151,df=66),该量表共解释总变异量的54.50%;项目负荷在0.512~0.697之间。这表明修订后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达到心理测验的要求。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文理学科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比较 结果显示,男、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理科贫困大学生在个人能力和自我调控2个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文科学生的得分高于理科学生。见表1。

2.2 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心理复原力量表及其各维度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其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

2.3 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将数据进一步回归分析,以心理复原力为因变量,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为自变量,考察它们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的总分进入回归方程(B=0.34,P

3 讨论

社会支持被看作是决定心理应激与健康关系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弹性资源和保护性的因子,是通过个体大量的社会网络而获得的。对个体社会支持的考察大致分为2类:一是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另一类是主观体验到的支持,是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程度。许多研究强调,社会支持的效果与被感知到的支持程度一致,而作为社会支持结构成分之一的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期望和评价,是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的信念[11-12]。相对于实际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对于了解和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更可能表现出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增益,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13]。本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感受到的来自家庭、学校、同伴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领悟社会支持能够影响到个体的复原力水平。进一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预测其心理复原力水平,表明来自家庭、学校、同伴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促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

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良好,在心理复原力的影响因素中,领悟社会支持作为外在保护因子有助于促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很多研究者已经指出,贫困生一方面在客观上需要得到支持,另一方面他们主观上对所获得支持的评价却是消极的。因此,社会及高校除了增加外界为低支持者提供更多支持外,还应提高他们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增强他们的心理复原力水平。

4 参考文献

[1] 谢桂阳,程刚.高校贫困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科学,2002,25(5):627-632.

[2] 邓志军.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教育探索,2004,12:92-94.

[3] RUTTER M . Psychosocial resilience and protective mechanisms. Am J Orthopsychi,1987,57(3):313-316.

[4] 韩春伶,曾练武.当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工作对策.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5):189-190.

[5] HOWARD DE.Searching for resilience among African-American youth exposed to community violence: theoretical issues. J Adolesc Health,1996:18(4):254-262.

[6] MASTEN AS,HUBBARD JJ,GEST SD,et petence in the context of adversity: Pathways to resilience and maladaptation from childhood to late adolescence. Devtal Psychopathol,1999,11(1): 143-169.

[7] D' IMPERIO RL.Factors related to resilience for adolescents facing chronic adversity in an urban setting. Michigen:UMI,1996.

[8] WAGNILD GM,YOUNG HM.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Resilience Scale. J Nurs Meas,1993,1(2):165-178.

[9] CHOK,HIEW C,RESILIENCE,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Canada.China:ICP,2004.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1.

[11]BARRERA M.Distinction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concepts ,measures and models. Am J Comm Psychol,1986,14:413-445.

[12]DUNKEL-SCHETTER C,BENNETT TL.Differentiating the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aspects of social support//SARASON IG,SARASON GR,PIERCE GR. Social support : An interactional view. New York:Wiley,1990:267-296.

[13]叶俊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5,28(6):1 468-1 471.

(收稿日期:2008-11-07;修回日期:200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