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他在冰与火的爱中变成了“畸形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他在冰与火的爱中变成了“畸形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强在课堂上出怪声,

接老师的话,做小动作,东张西望。

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倒数第一。

老师和家长一致认为他是“多动症”。

那一次,在小强的心里埋下了报复的种子

小强的父亲是有名的商人,由于生意做得很大,平时很少回家,但只要回家,就给小强带来大量吃的、穿的、玩的,物质上有求必应,没求也给,而对小强的学习和其他问题,父亲基本不过问。

优越的家庭环境,加上父母的宠爱,小强在别人的眼里是幸福的。从小学到中学,全是妈妈开车接送,风雨无阻。只要小强喜欢的东西,只要能买得到的,家长从不说“不”。坐最好的车,穿名牌衣服,在最好的学校读书,可是,小强却让父母失望透顶。

小学毕业时,小强的父亲才知道儿子原来是班级学习最差的一个。那是小学毕业的最后一次家长会,母亲病了,父亲第一次去开家长会。

老师的话如雷贯耳:“你的孩子上课从来没有消停过,自己不学,还打扰其他同学。你们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用的、穿的、吃的比任何人都好,就是一个猪脑子……”父亲受不了老师的奚落。家长会没结束,就急急离开。

回到家,小强正在看电视,这下得了,父亲气不打一处来,拎过小强,一阵暴打。用小强的话说,“差点把腿打断”。但是小强没有哭,母亲在一边来回地护着,小强却不躲避,使劲将泪咽到肚子里。看小强流出的鼻血,母亲吓得大哭,小强却连眼也没眨一下。

父亲打后又后悔,心软了,于是便拿出几百元钱给儿子,说是零花钱,实质是一种弥补。小强接过钱,仍低着头。他说:“不敢看父亲,怕钱背后藏着阴谋。”那一次,在小强的心里埋下了报复的种子。他把所有的不满转嫁到别人的身上,只要有他在的地方,他就不会让周围的人安生。

老师和家长一致认为他是“多动症”

如今小强14岁了,上初中二年级。“这么大的孩子了,上课就没有静的时候。”老师经常把家长叫到学校。每一科的老师都反映,小强在课堂上出怪声,接老师的话儿,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有的同学竟当着小强的面说他是“弱智”。小强变成了孤家寡人,最令他伤心的并不是全年级的最后一名,而是身边没有一个要好的同学。

老师和家长一致认为他是“多动症”。

既然是病,得治呀。父母带小强到医院检查,医生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开了药就完事了。

接连服了四个月的药,不见效果,小强还是一如既往。

由于小强是家里惟一的儿子,全家人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以便将来经营家族的产业。母亲把所有精力和爱心都倾注在他身上。初中时,硬是托关系进入当地最好的学校。由于基础太差,老师讲课,他根本不知所云,当然也不会闲着,只要老师不在意,他回头说话,做各种动作以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母亲不知被老师叫到学校多少次,伤透了脑筋,有时免不了回家训斥几句。

一次,母子二人竟由争吵到动手厮打起来,从二楼打到一楼。又高又壮的小强,把母亲一步步逼到楼下,正好被邻居看到,母亲想找回点面子,给了小强一个耳光。不料小强怒目相对,狠狠地把母亲推倒在地。当时,母亲的腰就受了伤,幸亏被邻居送到医院。母亲在家躺了一个月,小强一句问候的话也没有。母子从此形同陌路,互不理睬。据小强的表姐说,母子已经有三个多月互不说话了。 在学校里受气,在家也没人理,小强像一匹野马,东混西混,每天神精恍惚。

在表姐的劝说下,他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通过画图分析及交流,看出小强也想把学习搞上去,无奈基础太差,怎么学也赶不上。其次,他所就读的学校是全市重点,学生竞争很激烈,对学习差、纪律松散的学生,同学老师都排斥。小强也认为,管住自己并且把学习搞好比登天还难。比如上课时,他总想认真听讲,但不知怎的,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尽管每次都下决心,刻苦学习,提高成绩,可上课听不懂,作业总是出错,同学不理他,自己不敢请教同学,更不敢问老师。如今连曾经最包容他的母亲也行同陌路。

成长中基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巨大的心理缺失感,导致“人格破产”,出现报复。

从亲情需要来看,父亲虽然满足了小强物质上的所有需求,但由于常年在外,偶尔回来也没有与小强有过感情深层次的交流,导致父爱的缺失。母亲虽然对儿子百般呵护,但方法简单,是一种很功利的爱。所以,一旦孩子无法实现家长的学习期望时,由爱生厌,由厌生恨 。

从归属需要看,小强所在的环境,学生素质高,全市的尖子生都集中在这里。学习差,行为不良的小强自然不受欢迎,老师的多次批评和下“逐客令”,加剧了同学对小强的疏远。小强游离于集体之外,归属的需要自然无法满足 。

从获得承认、获取尊重的需要看,小强虽然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但人格发展健全,内心里有表现自我获得他人认同的愿望。但在学校,小强几乎被全盘否定,在人格上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为此,他以上课的异常表现引起他人的注意,其心理学意义是:你们要尊重我,我需要你们的重视。

从成就需要看,父母对小强的期望偏高,缺乏学习兴趣和方法的小强力不能及,因此,从小学到初中,由于长期没有成就体验,导致自我评价低下,自信心丧失。

而这些需要满足又是人格结构的基本框架,处在心理发展可塑期的小强,在还没有来得及构建自己的人格框架时,就遭到来自学校、家庭力量的冲击,于是自暴自弃。其实,他内心的想法是――你们不尊重我,我就破罐子破摔,打碎“人格”上的自我。这是典型的“人格破产”行为。

自我支持系统中的自信心丧失,造成心理失衡,导致行为反应的偏差

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支持系统,这一系统和自我意识中的自我评价、自我接纳有关。即一个人自我评价客观较高的话,自我接纳的程度就高,自我支持系统就相对稳定,就能给人的行为系统提供有效和持续的能量。反之,像小强这样,长期处于超低的自我评价中,长期自我否定,心理严重失衡,自我支持系统丧失而紊乱,无法给行为系统提供动能,于是出现了厌学、违纪等偏差的行为反应。开始,他也曾努力过,但每一次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他无法自控。

以宣泄为主。对他内心的敏感、脆弱、高度自尊表示理解,对其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给予充分的同情。咨询师处处从小强的角度去理解这些问题时,小强由戒备,慢慢逐渐打开心扉,滔滔不绝地倾诉,内心得到极大的放松。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以调整认知为主。 对母亲的看法。妈妈动手打骂小强固然不对,但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望子成龙的心切,要体谅她的苦衷。 对老师的看法。老师批评,恰恰说明老师还在乎他,希望他能改正缺点,快点进步。

对同学的看法。在这样一个只看学习成绩的重点学校,同学交朋友的标准也是只看学习。因此,不是小强人品、待人接物有问题,而是学习没搞上去。如果把学习成绩提高了,同学自然就接纳了。

以行为、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主,指导主动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

指导小强主动找母亲和老师沟通,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给母亲道歉,表示愿意得到妈妈的帮助。找老师交流,承认自己过去的不对,希望得到老师的谅解,并说出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学习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和理解。 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书面的行为规范,包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放在醒目位置,经常提醒自己。

改变父母的做法。

在调适过程中,咨询师与小强的父母多次沟通,要求他们予以配合。父亲每次回家要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从精神上鼓励孩子,改变以前用物质来代替父爱的做法。

母亲每天把进步记下来,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每天给予表扬,鼓励。其次,让孩子自己坐车回家,不再接送,给孩子充足的成长空间。 每次来咨询室,母亲把小强的进步记录带来,大家一起分享孩子的进步,增强了孩子的自信。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小强有了明显的进步,初三学期期末考试,英语等三科及格,年级排名上升了90个名次,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大有改善。小强放学回家,主动与母聊天,聊同学,聊老师,谈学习。母亲说:“如今,小强和我成了最好的朋友。”父亲的感受最深,他说:“第一次回家拥抱儿子,孩子哭了,我也哭了,其实爱和钱没有关系。现在我们关系很好,回到家,儿子又是倒水,又是问老爸辛苦吧。看着儿子的进步,比挣多少钱心里都舒服。”

在最后一次咨询时,小强对咨询师说:“老师,我一定好好努力,争取考上高中,将来上大学。现在才感受到,我并不比别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