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感和教学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感和教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实行有层次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分析和品味。把握分析比较的方法,在尊重文本、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大胆创新。本文以语文阅读教学理论为逻辑起点,分析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阅读;教学;层次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一、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

(一)阅读教学的工具性

人文精神很久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很多语文专业教师与专家在构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时主张加强人文教育,而且他们在强调人文教育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否定了阅读教学的使用性,给人造成一种人文教育可以单独承担语文教学工具作用的概念。语文课程讲究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指语文是人们日常的交际工具,而人文性是指语文是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两者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缺一不可。[1]

阅读作为语文素养内容的主要能力,可以洗礼学生的灵魂,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熏陶,一直以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能被替代。

(二)当下中学生阅读能力削弱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教学中多媒体被泛滥使用,教学方式的拓展越来越趋向盲目性,课堂活动越来越形式主义,社会上普遍出现“泛语文”、非语文、去语文的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非常的复杂,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弱化甚至摒弃,很多的专家和语文专业教师对这个现象开始警惕并且提出强烈的批评。钱梦龙老师对因为多媒体的滥用而造成的文本研读被忽略的现象非常的痛心疾首,他把在语文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称为“倒霉体”。

近几年来,专家提出“将微观分析坚持到底”的教学主张,这是为了改善文本阅读被忽视的现象,而提倡文本细读的主张[2]。

在进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要细读所有的篇章和文本是不必要的,同时也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生活中,根据阅读目的的选择和文本的自身质量而言,有些文本只需要粗读,而具体到中学语文教材以及课堂操作中,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时间要求我们要在短时间内分轻重进行教学,实行有层次的阅读教学。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

(一)学会快速提取信息和整体感知阶段

阅读方式的选择由阅读的目的决定。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阅读文本我们只需要对其内容有所了解就可以,并不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品味。就新闻而言,如,人们通常不会去深入探究其中股票的升降、普通事件的进展以及体育运动的输赢,而只是浏览一下了解事件的结果就可以了。正因为如此,“消息”才依据人们这种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而产生[3]。在“消息”中,开门见山的写出高潮,题目和导语则包含了事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人们在阅读时进行跳跃式阅读,更有甚者只看题目而忽略正文。

阅读方式受阅读目的而非阅读文体的影响,相同的阅读目的决定了相似的阅读方式。对于那些报刊上的社论、报道等议论文、记叙文,人们只需要浏览文体全篇,对全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疏通文意,对整体文本有个大致的总体印象即可[4]。

语文教学服务于生活,中学语文教学是组成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在短时间内捕捉信息,抓住主要内容,掌握总体意义,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也是阅读教学的初级层次。

(二)深入分析和鉴赏地细读阶段

深入分析是要求深入感知文本整体,是阅读的高层次要求。往往要深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并反复品读才能知其内涵的文本。阅读在这个层次上是对文本深意的探索以及判断信息的价值,是鉴赏品析的过程,而不再是单纯的对信息的接受[5]。

在细读阶段,人们要根据自己的道德准则对文本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进行认定。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中,在阅读中,人们后来的阅读在受先前阅读的影响下,形成“前理解”水平。在认知心理学上来看,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对由外部环境输入的新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6]。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欣赏和接受信息,而是要求对阅读的水平有高层次地提升,对阅读对象的写作手法有更高的鉴赏能力,是有目的性的[7]。细读要求对文本中隐含的艺术上的形象和手法进行深度的评价,专家也不可能在看到一部作品就能立刻正确直接地感受到文本中隐含的艺术形象。因此,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到作品的写作手法、写作意图以及表达方式,还要使学生懂得作者怎样进行选材选词以及谋篇布局,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具体的内容才能对文本融会贯通,进行深层次地鉴赏。

(三)审美阅读和创造性地阅读

我们可以通俗的把阅读看做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心里交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进入思维的是文本的大体知觉和文字表象所表达的意义,随着自己思维的转动,就将这些感知转变为理性的思考从而体会到文本所表达的深层情感,从中得到自己的感悟。在深入阅读之后,就会体味到美的感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到了阅读的最高要求层次――审美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层次。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一直在推崇审美教育,以求教学的目标是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实现。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学更是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审美认识。审美不单单是对“美”的认识,同时也要对其深入了解从而提出自己创造性的深层次理解,审美追求已经深入贯穿到科学技术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中了。[8]

三、阅读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根据以上所说的,在对学生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美的认识,尤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学中区别于生活中自然美的艺术美,自然美直白地说就是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而艺术美不同于自然美的特点就在于其不但有形式美还有内容美,相对于自然美,艺术美更侧重于情感精神方面[9]。在培养学生审美阅读的过程中,增加其审美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在进行审美培养的时候就会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于情景的布置,为学生铺设审美的台阶,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到阅读的对象中,对其所表达的意蕴能更好地融会贯通,从中得到审美享受,积累到新的审美经验,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通过对教学的普遍认识,我们不难发现,考试中学生在阅读这一方面的成绩与教师在阅读这一方面投入的精力和努力是不成正比的,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去研究出文本的深层蕴意。时间久了,学生只是通过照搬的方式学到了背诵记忆,自己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和创造性却逐渐消退了,对于那些在考试中没有见过的新文本,他们就常常毫无头绪,茫然不知所答。

本文认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实现审美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我们要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争取让学生达到审美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最高境界。然而,因为阅读的三个层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难层次分明的实现,而是呈复杂的交替出现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掌握教学方法,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引导学生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从浅意义到深境界深入,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蒋红森,主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绍振.将微观分析坚持到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5).

[3]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4]龙协涛.文学阅读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李晶.有效教师[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 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8]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9] 孙绍振.多元解读和一元层层深入[J]. 中学语文教学,200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