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被“听证”的涨价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目繁多的价格听证会,通常会演绎成一场假民主与假科学的活报剧,暴露出听证制度本身的弊端――不少听证会实际成为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操纵价格的工具
“各地水电气等资源性价格改革提速,可能都要上涨。”2010年5月12日,一则消息开始在内地的互联网上传播――水电气价的提高似乎已经进入倒计时。
事实上,水电气价格上涨的传言在去年下半年就频频听闻。2010年以来,北京、上海、成都、沈阳、哈尔滨、兰州、洛阳、济南、福州等城市相继召开调整水价的听证会,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听证会”沦为“涨价会”
“听证会在参与人员选择方面确实存在问题,选择谁不选择谁,只有政府才能决定这个事。”
199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正式实施,12年以来,从中国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已经召开了上万次价格听证会。但正如国家发改委坦承的那样:“听证的最终结果绝大多数都是涨价。因此,有人认为听证会其实就是‘涨价会’,只是涨多还是涨少,一次涨还是多次涨的差别。”
为什么价格听证会大多是“涨价会”呢?国家发改委解释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历史原因方面是资源性产品、公用事业和公益均为“福利性”低价格。
第二个原因则是利益诉求多元化。而“利益多元化要求政府在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和平衡多方面的利益关系,采取听证会的形势无疑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因此,‘逢听必涨’背后的实质是‘逢涨必听’”。
但国家发改委的这些说辞,社会公众并不认可。在他们看来,听证会已经成为既得利益集团谋取好处的工具,因为听证会的结果所维护的往往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民众的利益。为此,才会出现听证结果一边倒现象:要么全体一致赞成涨价,要么反对者寥寥,甚至仅仅一人。
比如,2010年以来召开的水价听证会上,就多次传来“洛阳只有一名听证代表反对涨价”、“哈尔滨唯一一位反对涨价的听证代表”、“北京大多数代表同意第二种调价方案”、“济南水价听证会低收入群体无一代表”、“福州听证代表产生程序不合法”等消息。
针对上述情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行政法研究所所长何兵在接受CCN记者采访时表示,“听证会在参与人员选择方面确实存在问题,选择谁不选择谁,只有政府才能决定这个事。所以,导致真正的意见不能表达。还有,听证会也存在效率问题,不然怎么会听证归听证,涨价归涨价”。
水价“听证”的背后
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天然的千丝万缕关系,使人们对各个城市相继召开的调整水价听证会,产生了无穷的想象。
看来,社会公众的指责绝非空穴来风。
当前,中国的城市水业被称为“暴利”行业,被喻为“上万亿”的大蛋糕、“是一个淘金场”。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推测,按照规划,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65%,未来十几年环境服务业的服务人口将增加到8亿,供水、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的主业收入将达到每年24004L元,并形成稳定的现金流,“水务行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收益稳定的重要产业”。
不过,中国水务市场曾经呈现“战国时代,群雄并起”的局面。
外资纷纷不期而至,争相淘金中国水市场,但始料未及的遭遇空前败北,之后偃旗息鼓、悄然隐退。
随即,国内社会资本蜂拥进入,他们资金雄厚、在公关资源、通道、本土化的形象方面,简直得天独厚,与政府方面关系盘根错节、可谓“枝枝相覆盖、叶叶相沟通”。
例如国内重要水务集团之一的北京首创集团,本身就是北京市政府重组后再分离上市的,主要高级管理人员都是北京市原计委的人员,政府的背景使得在他们在同等谈判中,占有很大的优势。
从2002年开始,首创股份逐步收缩其他业务,积极拓展水务业务,涉足包括污水处理、城市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等在内的整个水务产业链,强化其在水务领域的专业化、规模化运作和市场开拓能力,全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02年10月,首创与马鞍山自来水公司共同成立马鞍山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据悉,首创集团还对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的改制颇有参与兴趣。
事实上,首创公司介入水务市场的现象并非孤案。
当前,中国水务市场已经呈现“国进民退”态势,而2000多亿中央环保资金的投人更使国有水企的腰杆变得硬朗。
现在,通过上市融资并借助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国有水企已经纷纷成为省级水务市场并购整合的竞争主体。然而,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天然的千丝万缕关系,使人们对各个城市相继召开的调整水价听证会,产生了无穷的想象。
“听证”会未了
绝对多数的普通市民和绝对多数的出租车司机是反对出租车涨价的。但是,两天后的听证会结果却依然是涨价。
当前,中国水务市场已经呈现“国进民退”态势,而200多亿中央环保资金的投入更使国有水企的腰杆变得硬朗。
水价听证会是如此,电、气、油等等调价听证会同样照落窠臼。
2010年3月30日,洛阳市举行出租车运价调整听证会,对调整出租车运价提出两套方案。2009年11月13日,武汉市召开出租车价格听证会,“19位听证代表一致赞同上调的士起步价”。2009年7月10日,镇江市召开价格听证会进行听证,“在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决定具体联动方案”。
拥有数十家出租车公司的北京市早在2006年4月26日,就对出租车租价由每公里1.6元调至2元的方案进行了听证。有趣的是,会上仅有的两名出租车司机均赞成涨价。而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有九成以上的司机反对涨价。
就在这次听证会之前的4月24日,CCN记者曾参加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与会的北京市出租车司机董听说,他调查了143名出租车司机,其中96.61%反对涨价。研讨会上,各方代表最后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绝对多数的普通市民和绝对多数的出租车司机是反对出租车涨价的。但是,两天后的听证会结果却依然是涨价。
2004年9月,北京召开居民电价听证会,重点讨论两套涨价方案。与此同时,中国还有6个省市开始酝酿居民生活电价的调整方案,包括天津、浙江、重庆、云南、贵州和福建。其中,重庆和浙江已经先后在当年6月底召开了调整民用电价的听证会。听证会后,重庆居民生活用电从8月1日起每度从现行的0.432元上调3.1分。浙江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也进行了调整。与北京同属华北电网的天津市电价每度均增2.8分,民用电价调整听证会也将举行。
2006年12月22日,北京市举行燃气价格调价听证会,“近九成代表同意天燃气调价”。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燃气价格纷纷看涨,听证会也接二
连三召开。
针对各种名目繁多的听证会,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如此评价:“政府冒充民意干些事、干些错事。需要涨价的时候政府就通过听证会来走过场,听证会就变成涨价会。”
假民主与假科学的活报剧
滑天下之大稽的是,各地价格听证会消费者代表往往同声相应地对涨价唱赞歌,这就未免有些匪夷所思。
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网络发文回应对听证会制度的质疑,表示“价格听证会制度实施以来,为我国公共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坦率地承认,“社会各方面的议论增多也表明,这一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后,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做到更加公开透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从而保障定调价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不过,国家发改委的声明尚余音绕梁,2010年5月21日,成都市举行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及特种用水调价听证会。据悉,来自社会各界的27名听证代表参加了此次听证会。听证会上,大部分代表赞成调价,仅1人明确反对、1人建议暂缓。
无独有偶,此前的2009年11月21日,南宁水价听证会上唯一反对者戴熹认为听证会上的代表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反映广大老百姓的心声。
2009年12月8日,在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上,唯一一个反对涨价的消费者代表刘晓天苦于轮不着发言,便向主持人――哈尔滨市物价局副局长杨慧扔去一瓶矿泉水……
“追根溯源”,2006年12月15日,长沙市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自来水价格听证会召开,来自不同行业的24名正式代表及3名旁听代表对水价调整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结果显示,12人“同意”,14人“原则同意”,1人“反对”。
从利益驱动角度看,消费者总是反对涨价的,否则就有悖“经济人理性”。但滑天下之大稽的是,各地价格听证会消费者代表往往同声相应地对涨价唱赞歌,这就未免有些匪夷所思。
人们深入考究就会发现,价格听证会人员的组成结构经不起推敲。于是,无数次的听证会每每演绎成一场假民主与假科学的活报剧。
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了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听证会。但瑜不掩瑕,绝无仅有的价格听“降”实在难以遮盖价格“逢听必涨”的滥觞。
根据《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规定:听证会代表应当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听证会参加人员的人数和人员的构成比例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听证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中消费者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会参加人总数的五分之二。
“但遗憾的是,聘张三还是李四,怎么个聘法,《办法》中并没有说明。”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邱宝昌认为,“不公开、不透明的聘请过程难免会引来争议。”
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李恩平也对CCN记者表示。“价格昕证会应该说还有改进的地方,听证会成员的组成应该更加透明公开些吧?”
相关链接
听证会怪象之“扔水瓶”
2009年12月8日,黑龙江哈尔滨市水价上调听证会进行中,消费者代表、退休职工刘天晓突然高举右手站起身,并高声说道“主持人不公”,随后将一瓶还未喝完的矿泉水瓶扔向主持人。他激动地表示,从听证代表发言开始,他就一直举手要求发言,但一直都没被主持人叫到名字,这明显不合理。
听证会怪象之“身份造假”
啥尔滨水价听证代表的身份涉嫌造假。身份为“退休职工”的刘汝文代表向媒体透露,他是哈尔滨现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到退休的年龄,也不是退休职工。而另一名所谓“下岗职工”的代表谷孝发是哈尔滨市局退休干部。更有媒体报道,13名消费者代表中,12人涉嫌身份造假。
听证会怪象之“被代表”
2009年10月21日,银川市召开水价听证会。市民石磊提出质疑,宁夏区内大部分听证会结果为什么都与网上民众调查结果大相径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非听证代表的合理化意见并没有被听证会听取。
2009年12月18日,济南市物价局主持召开了水价听证会。24名听证代表中,有处长、教授、高工,就是没有一名下岗职工、特困家庭人员或退休人员。
听证会怪象之“闭目听证”
2009年12月18日济南水价听证会上,有代表闭目“听”证。轮到他发言时,才睁开惺忪睡眼,拿过话筒,念起了事先准备好的稿子,旗帜鲜明地“支持涨价”。
听证会怪象之“代表玩潜伏”
福州水价听证会还未开,就引起了争议。省消委会了炮轰水价听证会消费者参加入、消费者旁听人产生的程序问题,还对这些人的不公开身份,表示了强烈质疑。除了福建省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声和光愿意公开身份之外,其他7名消费者参加人和2名消费者旁听人均不愿意公开身份。
听证会怪象之“逢听必涨”
在百姓意识中,几乎无一例外的每一次民生价格听证会都会达到涨价的目的,无一例外的是每一次直接下发的“涨价接轨令”都能得到有效执行。《价格法》实施以来,中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已召开了上万次价格听证会,而听证的最终结果绝大多数都是涨价。因此,有人认为听证会其实就是“涨价会”,只是涨多还是涨少,一次涨还是多次涨的差别。
听证会怪象之“无间道”
在沈阳,一位姓沈的男士,作为一家出租车企业的法人代表,以消费者代表身份报名参加沈阳出租车调价听证会,经消协推荐及物价部门审查通过。知情者举报由《辽宁晚报》曝光后,沈阳市消协则取消了他的代表资格,并补报了另一位消费者代表。
听证会怪象之“被拒绝”
郑州市供暖企业正在酝酿涨价,为此将择日召开听证会对调价方案进行讨论。据报道,郑州这次价格听证,不少听证代表要求查暖气成本账,但郑州市热力公司和郑州市物价局互相推诿,听证代表的要求屡被拒绝。还有消费者希望郑州市物价局按照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公布他们所审核的热力公司价格成本,但也被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