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集群形成机理的理论评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关于集群经济形成动力到底来源于自下而上的市场自发力量,还是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力量的争论一直都是产业集群理论争论的中心,而且这一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因此,我们通过对国外有关集群形成机理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思考,探索集群发展机制和规律,这对指导我国当前中西部发展产业集群经济无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形成机理 政府角色定位
一、市场自发型的观点
1.马歇尔的观点。在马歇尔(1890)看来,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力是自下而上的。工业之所以能够在产业区内集聚,除了自然条件和宫廷的奖励外,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则是根本原因。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他将相关部门的企业在特定地区形成的集群称为“产业区”,并把这种“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经济称为“外部经济”。
2.韦伯的观点。韦伯认为,集聚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各个工厂为了追求集聚的好处―――利益的增大、成本的节省而自发形成的,只有当工厂为追求集聚的好处而迁移,且所增加的运费小于或等于迁移后集聚而节约的成本时。因此,他认为集聚的产生是自上而下自发形成的,是通过企业对集聚的好处的追求而自发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集群的形成是不需要政府这种外部力量的。
3.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的配置效益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区域外部经济的差异,一是区域之间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差异。当区域之间存在比较优势差异时,在“资源趋向效益,效益吸引资源”的原则指导下,产业势必在收益高的区位形成集聚。
二、克鲁格曼的政府推动型观点
克鲁格曼的模型为产业政策扶持提供了理论依据,产业政策有可能成为地方产业集聚诞生和不断自我强化的促成因素,但他又指出产业政策或贸易保护措施只不过是各种影响地方产业集聚形成演变的因素之一,并不必然导致制定者的预期愿望,产业集聚中所依赖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虽然如此,克鲁格曼认为,有些产业具有较好的增长和生产率发展前景,政府应选取这些产业去形成集群,集中力量去发展这些产业,其他的则让其自生自灭。从这个意义上讲,克鲁格曼认为,集群形成是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外部力量的扶持。
三、波特的中性观点
波特认为,所有的集群都是好的。任何产业,任何集群,如果使用先进技术,有受到良好培训的人员,你可以通过制鞋致富,也可以种庄稼致富,只要是用先进的方法从事这些行业,所有的集群都是好的,不应挑选集群,而应扶植所有的集群。这和克鲁格曼的重点扶植某些产业发展观点截然不同。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波特认为,不要去干预市场、扭曲竞争,而应去寻找制约集群发展的因素,着手加以解决。在他的钻石模型中,政府角色定位是:干预与放任的平衡。
四、文献评论
马歇尔研究集聚的最大贡献是他发现了一种产生集群的“空气”―协同创新的环境。但是马歇尔是为了研究企业组织而探讨外部规模经济的,同时,在他的那个时代,企业之间的联系基本上限于物质的投入产出,信息、创新等非物质联系几乎不存在,因此,受研究目的与所处的历史时代所限,马歇尔没能将他的协同创新的环境这一思路充分展开,挖掘集群产生的非物质因素。
韦伯探讨了产业集群优势的因素,量化了集群形成的规则,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价值。但是,韦伯对集群的研究同其区位理论中的其它内容一样,是种脱离了实际的“纯理论”,脱离了一切制度、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单纯从资源、能源的角度加以考察,结论缺乏一定的现实性。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产业集群的形成相当程度上决定于地区的社会文化因素,韦伯却将其抽象掉了,这是其缺陷之处。
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不是完全的,充分的,而是相对的,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提出区域要素优势落差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其理论不足是未将研究重点放在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原因上,忽略了非市场因素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阻滞。当不同区域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过一个调整过程,区域间的比较优势落差不复存在后,这一机制对于解释产业的集聚便不再有效。
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主要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它们通过无差异空间、无运输成本等严格的假定前提条件得出相应的区位理论、区域增长理论等。而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理论则正是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将运输成本纳入到其理论分析框架,把因运输成本的减少而引起的聚集经济、外部性、规模经济等要素放在了企业区位选择、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与发散性问题的分析上,从而得出与传统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增长及发展理论所不同的观点。波特集群理论认为,国家竞争优势不是遗传的一竞争优势必须创造;传统的生产要素无论如何丰富,都不足以保证长期的成功,持续创新和提高生产率才是关键。
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优势理论在全球传播很广,但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区位不一定有竞争优势的群聚,有很多成功的“孤独明星”;钻石模型没有考虑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因素;波特模型中微观变量的作用不清楚,其模型中应该更多地强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该模型最严重的局限在于它本质上是保守的,它解释了已经存在的群是如何诞生和成长的,但是不能预测创门将如何发展,以及什么是还未诞生的“成功中心”等问题。竞争优势理论过分强调国家和区域政府在产业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并把复杂的经济活动因素简单地构造成四个基本的要素,而且忽视了跨国的贸易活动对“钻石模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第284页,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Web A 1929:industry location 135-138,李刚剑等译:1997:《工业区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3]区域比较优势理论一方面汲取了马歇尔外部经济的原理,另一方面继承了俄林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挖掘了不同区域比较优势落差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4]Boudeville JR 1966:Problems of Regional Planning. Edingburg.Ledingburgh University Press
[5]王辑慈:《现代工业地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6]KrugmanP 1991a :G eography and trade .Cambridge ,MA:MIT Press;1991b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183-199
[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