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广东船舶业扩展航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广东船舶业扩展航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十一五”期间,中国船舶业实现了总量的迅速增长。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快速增长之后,在市场调整的形势下,必将面临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中国船舶业对推进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认识已比较一致,关键是“如何进行调整”?广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对广东船舶业发展新的规划方向,引导船舶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本刊一直关注广东以及其他地区的船舶业发展。在这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本刊认为,对于广东船舶企业来说,深入解读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思想,正视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制定相关发展策略,都显得尤为重要。

广东“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在船舶制造业方面,广东省将大力推进船舶产业尖端化,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的(超)大型、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及配套产业,重点建设广州、中山、珠海三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在海洋空间发展方面,广东省将对珠三角、粤东、粤西地区的海域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推进港口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珠三角、粤东、粤西港口群协调发展,提升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随着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广东造船业将会面临众多的机遇和挑战。

船舶产业急需调整结构,广东在竞争中“做优做强”

“十一五”期间,中国船舶业得到高速发展,几乎所有的总目标都超额完成。但是,相对于总量的增长,我国造船业在“质”的方面提升幅度远跟不上。中国船舶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今年3月,中船协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国船舶产业现状中存在的不足被一一指出。基础设施设备效能低,优势技术以及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了阻碍船舶产业在“质”的飞跃的瓶颈。

“十二五”规划指示,将重点发展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新兴产业。未来五年间,中国的船舶产业将迎来一场重大的结构调整。为了在即将来临的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广东船舶企业也需结合自身情况,把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更加注重在“质”方面的不断提升,做优做强。

“十二五”,规划广东造船业重点建设项目

广东“十二五”规划,积极引导广东地区的船舶企业向东西两翼发展,依托港口建设修船项目,同时进一步关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发展。

四大基地的建设成为重点

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广东将重点在广州、珠海、中山三地建设以下四大项目,形成珠三角“船舶制造”以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广州龙穴――建造高端大型船舶

广州龙穴大型修造船基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目前,广东省建造的船舶主要以中小型船舶为主,但建造大型船舶的技术和设备相对缺乏。针对此现状,“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力度对广州龙穴修造船基地进行扩建,依托中船集团,加大对高附加值,高技术船舶的建造力度,尤其是大型及超大型船舶。开拓海洋工程等高端船舶,扩大相关高端船舶产能。

龙穴造船

广州大岗――推进中低速柴油机项目

广州大岗大型装备产业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十二五”期间,将在其中建设占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广州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中船集团的中低速柴油及项目建设。目前,全球的船用柴油机生产总体上已成熟,往往在新船订单一出现就会引起各大企业争抢。中国船用柴油机企业面临的最大影响,是来自韩国厂家的倾销。韩国船用柴油机产业规模大,品牌有力,配套产业完备,低生产成本为其带来优势。展望于推进广州大岗的中低速柴油机项目,未来将能在一定程度上应对韩国柴油机倾销。

珠海――打造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珠海市将在高栏港,重点建造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该基地以总装和总承包为目标,未来将重点打造世界级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珠海高栏港邻近油气资源丰富的南海海域,这样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海工装备的运输,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中山――完善船舶和海洋工程相关配套产业

“十二五”期间,中山市将加快推进中船集团中山基地建设,中山长兴造船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产品,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促进船舶修造与配套工业的协调发展。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备受关注

“十二五“规划中,多次重点提到了“发展海洋工程新兴产业”,南海深海油气田将被进一步开发。为了确保这些海洋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对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完善的要求,也由此而生。今年3月份,在福州举行的中国船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在深化海洋工程开发中,重点在广州、深圳、珠海布局建设海工装备聚集区。

近年来,产业的集群化促进产业发展、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已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战略方式,全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发展现象也日趋明显。例如竞争对手日本和韩国,其海洋工程制造业都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如日本的横滨、神户、长崎和韩国的釜山等。广州、深圳、珠海三地,将在未来为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油气终端处理和加工储备提供有力的支持。

珠海高栏港

纵观全局,认清形势

广东船舶产业总量规模偏小

广东省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但与浙江等省市相比,存在总量规模偏小的现状。现有的广东船舶企业中,中船集团能建造大型船舶,但大部分船厂主要生产中小型船舶,大型造船设施不足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船舶配套产业规模较小,本地配套率低下,也是广东船舶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广东船舶企业科研投入总体不足,缺少专业的船舶研发机构,设计能力薄弱,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差。广东现有船舶产品中知名船型较少,与世界船舶市场发展趋势不相符。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制约了我省造船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优势环境促进广东船舶发展潜力

广东省对外经济发展成熟,处于优良的地理位置,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一位,能建众多深水海港,这些优势环境都将对广东船舶企业有重大的正面推动作用。随着“十二五“规划把发展重点移到了海洋工程新兴产业之上,南海深海油气田开发,创造了对海洋工程装备的巨大需求市场。

积极应对,在竞争中发展

面对未来船舶业的激烈竞争,广东省响应“十二五“规划,将建设广州、珠海、中山三地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完善相关配套产业链。而广东地区的船舶企业自身,也应积极应对,规划合适自身发展的道路,在竞争中求发展。

抓好生产,做高附加值船舶,增加销售额

据统计,2010年全球成交新船1.252亿载重吨,(国内估计是1.5亿载重吨),相比2009年增长136%。完工量14,717万载重吨,亚洲船东订单变得相对活跃。在这样的机遇之下,广东船舶企业应抓好生产,打造高价值船舶,通过“质”来提高销售额。打破只重视“吨位”的观念,着眼于总体效益。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对研发的投入,建设人才队伍

企业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设计能力,重点是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系列化船型开发与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以及关键船用配套设备。尤其在关注环保节能的大主题下,应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开发,推广节能节材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效能,推广“绿色造船”。

另外,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大力培养船舶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投入更多的科研经费,打造优秀人才队伍。

相关链接

浙江省、福建省的“十二五”规划中,船舶业相关部分的摘要整理

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总体布局。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区,促进宁波、舟山区域统筹联动发展,加快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择优发展石化、船舶、钢铁等现代临港工业,着力引进和组织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强、附加值高的重大项目。对于船舶工业,重点发展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大型船舶以及船用主(辅)机、动力装置、甲板机械等配套设备,做强特种船舶和远洋渔船,积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和中高档游艇,提升发展船舶修理业。

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提升海洋装备工业技术集成和设备成套化水平。打造国家级海洋先进装备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发挥沿海地区船舶工业特色优势,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船、液化天然气船、综合服务船、邮轮游艇、体育船艇、节能型船用柴油机及船用电子信息设备等高附加值船舶和船用设备,加快形成现代船舶产业链协作体系。

优化完善集疏运网络。整合港口资源,建设一批深水码头和重点港区,发展集装箱运输,进一步提高港口吞吐能力。

扶持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技术等航运服务业,建设一批航运服务集聚区和宁波、舟山远洋船员服务基地。

――摘自《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发展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游艇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加快建设船舶产业集中区,推进国家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推动兴化湾南岸、罗源湾南岸等装备制造业后备基地规划建设。

壮大提升海洋优势产业。加快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发展,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着力优化提升临港工业,推动形成东南沿海重要的临港重化产业基地。推动临港工业与运输、金融、保险、商贸等产业联动发展。加快现代海洋渔业、船舶修造、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技术含量,培植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福州、宁德港一体化整合,加快主要港区的专业化、规模化开发建设,加快大宗散装货物接卸转运中心建设,积极拓展集装箱运输业务,提升临港产业配套服务水平,建成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配套完善江阴港区,培育江阴港区集装箱干线运输,积极发展罗源湾大宗散装货物接卸转运业务。加快平潭港区建设。推动宁德港区与临港产业协调发展,建设三都澳1,000万吨原油商业储备、矿石中转储备基地、15万吨煤储运码头和LNG接收站配套码头。

――摘自《福建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