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像检查要合理 降低危害方为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像检查要合理 降低危害方为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急诊室里,医生给出了意外从高空跌落、头部摔伤的农民工开了张CT检查单,伤者跟医生“讨价还价”:“我脑子很清醒,继续干活都没问题,能不能不做CT……”

体检科里,一位老板同样也在“磨”医生:“我来你这里就是要接受最好的检查,钱就不用替我考虑了,尽管给我多开些检查项目……”

上面这两类人医生经常碰到,前者觉得经济负担重,“太贵没必要”;后者却陷入“多多益善”的误区。临床上不少人都会有这两类极端的错误观念。

盲目选择影像检查危害很大,有时还会耽误诊断和抢救时机。如头部急性外伤的患者往往伤情凶险,经常从外部看不出损伤程度,如果仅做简单的透视或头颅照片,查不出脑部出血、颅骨骨折等情况,一时半会儿虽然没事,但可能会贻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最后要确诊还是必须再做CT,不但浪费了卫生资源,更增加了病人的负担。

检查方法无贵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医学影像学发展速度很快,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新的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层出不穷,不单是病人搞不清楚,事实上不少临床医生也不一定都清楚。其实,各种检查方法在价格上确有贵廉之别。但应该指出,在医学上,它们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有应用是否恰当。比如以CT或MRI来检查一些轻微的损伤,用途并不太大,其正当化原则也会受到质疑;再如,若首选用超声检查去观察肢体外伤骨折,也给人以“吃错药”的感觉。

临床上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

X光片:摄片曝光时间短,放射防护容易实施,患者接受的辐射远比透视要少。更重要的是影像记录于胶片等介质(如刻入光盘)上,便于医生反复研究病变细节,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医生或专家的会诊而大大地减少漏诊、误诊的可能性,还可作为疾病档案以供前后对照。但摄片所得到的只是平面的、静止的影像,无法看到相关部位的动态状况。

B超:没有辐射,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能观察到许多脏器的功能状态,如心脏的收缩舒张、胆囊的收缩、膈肌的运动等,从而判断其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扫描。另外,鉴别病变是囊性还是实质性,即判断病灶中是否存在液体也是它的突出优势。但超声图像显示相对较粗糙,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像透视一样有较大的依赖性。

CT:能将人体组织以一层层的图像显示出来,加上有计算机的帮助,密度分辨力特别高,又消除了影像重叠,实现了将活生生的人体在轻松舒适、毫无痛苦的状态下像切萝卜一样自上而下地一片片“切开来看”的愿望。但存在辐射,且层层显示的整体观较照片要差,价格也较贵。

病情复杂,应联合检查,减少漏诊误诊

其实,任何一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都具有自己固有的优点和不足,在不同的场合下,它们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曾有肝炎病史的肝癌发病高危人群在定期体检时,一般只采用简便价廉的B超,但若检查结果没发现肝癌病灶,而患者血液化验有异常时,则应结合CT来进一步检查。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们一早就选用CT或血管造影,会不会比B超检查更能早期发现病灶,工作更有效率呢?事实上采用任何一种影像学检查来探查肝癌病灶都存在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首选CT或血管造影,还存在费用不经济或有一定损伤的顾虑。

很多研究报告都表明,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查方法诊断的错漏率将明显降低。因此,当一种检查结果不能解释疑虑时,应考虑采用另一种方法做进一步的检查。例如,在通过食道吞钡检查明确了食道癌的诊断之后,为了了解病灶有无向周围器官浸润扩散,应该采用CT做进一步的检查;在B超检查发现了肝内典型的肝癌声像图后,为了解有无肺部转移,可用胸部X线平片检查;对于已经X线平片或CT检查确诊为肺部恶性肿瘤的患者,为了判明患者是否存在骨骼转移,应用ECT检查能得到较好的答案;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了血管阻塞性病变之后,采用介入插管造影,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即时实施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