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58.14%)显著高于对照组(37.21%)(P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茵栀黄;蓝光照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926-02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对较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如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则有可能产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sup】[1]【/sup】。因此,对新生儿黄疸应积极干预,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sup】[2]【/sup】。其中出生时龄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入标准

(1)均为足月分娩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正常,排除早产儿、极低体重儿;(2)新生儿无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羊水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先天性缺陷;(3)患儿母亲无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肝炎病原学检查为阴性;(4)排除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Rh血型不合及ABO血型不合。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对症、病因治疗及传统药物治疗(皮质激素、苯巴比妥、清蛋白)。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治疗。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每次3mL,每日3次。蓝光照射方法:将患儿置于蓝光治疗箱内照射蓝光,使用前将新生儿双眼、会阴、用黑布罩遮盖,其余部位均;采用双面照灯管,间断照射,每次照射12h,停12h,使用20w、24h时荧光灯管11支,波长4200~5000A,光辐射值>600μw/cm【sup】2【/sup】。调节箱内温度30℃,湿度55%~65%。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日本美能达公司,型号JM103),对两组患儿从出生的第2天开始常规连续每天经皮测胆红素值观察黄疸指数【sup】[2]【/sup】,直至出院为止,测量部位为前额眉间及胸部。于治疗前、治疗后两天、5天及8天抽取静脉血测量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以评定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sup】[3]【/sup】

(1)治愈:一般情况好,皮肤黄疸消退,小便颜色正常,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在90μmol/L以下;(2)好转:一般情况好,皮肤黄疸较治疗前减轻,血清总胆红素较入院时下降100~120μmol/L;(3)无效:皮肤黄疸较治疗前无改变,血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采用χ【sup】2【/sup】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为58.14%(25/43),明显高于对照组34.88%(15/43),P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的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aP

2.2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

表2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总

胆红素值的比较(μmol/L,±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bP

3 讨 论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自身的生理特点,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若有产前、产中、产后不利因素的影响,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更高。有文献报道【sup】[4]【/sup】足月儿黄疸发生率为60%,早产儿为80%。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与肝脏内Y、Z蛋白含量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抑制、胆红素排泄受到影响有关。同时,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酶可分解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能使血中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sup】[5-6]【/sup】。这也是引起新生儿黄疸最常的原因。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血中胆红素浓度如果过高(特别是非结合胆红素),使非结合胆红素与神经细胞结合,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病理性黄疸属于祖国医学“胎黄”范畴,认为多由于孕母食辛辣肥甘,心境不佳,致湿热郁结肝胆,移于胎胞,或为胎儿出生后外邪侵入,湿热蕴于中焦,移热肝胆,湿热熏蒸,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发黄疸【sup】[7-8]【/sup】。治宜清利湿热、泻下退黄。茵栀黄口服液由茵陈、栀子、金银花、黄芩4味药相配而成,茵陈具有较强的利胆作用,有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栀子的有效成分栀子苷有增加胆汁分泌的作用,金银花为清热解毒之要药,黄芩能清热利胆,护肝降酶,4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宣散热毒、利胆退黄功效,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可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sup】[9]【/sup】。现代药理研究表明【sup】[10]【/sup】黄芩提取物主要有黄芩苷元、黄芩甙、汉黄素,能利尿、抗过敏及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栀子中含有栀子素、红黄素、黄酮类等成分,能减少血中胆红素,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茵陈中含有茵栀酮、叶酸、β-蒎烯等成分,除能显著增胆汁分泌和利胆外,还能拮抗溶血,改善丙氨酸转移酶及退黄等作用。已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用茵栀黄后血浆胆红素排泄明显加快【sup】[11]【/sup】。本实验中,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蓝光波长425~480nm,与血清中胆红素的最高吸收波长460~465nm最接近。蓝光治疗是通过蓝光照射皮肤时,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异物体(双吡咯),后者可迅速地经胆汁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有效地预防黄疸加重及胆红素脑病的产生【sup】[12-13]【/sup】。以间断蓝光治疗效果较好,避免了连续光照的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青铜症等),也有利于母乳喂养【sup】[14]【/sup】。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杨光英,吴晓翠.新生儿黄疸治疗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4):249-250.

[2] 华晶.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在新生儿黄疸的应用[J].中华医学文摘儿科学,2004,23(1):61-62.

[3]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4.

[4] 余加林.新生儿黄疸[J].新医学杂志,2005,36(8):478-480.

[5] 周晓光,杨杰,杨琳琳.β-葡萄糖酸苷酶在母乳性黄疸发病中的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159.

[6] 张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例病因分析[J].实用儿科杂志,1997,12(3):214.

[7] 宁顺华.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5例[J].中医杂志,2006,47(2):133-134.

[8] 刘晓芹.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100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8):981-982

[9] 朱银燕.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12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1):40-41.

[10] 翟桂悦.茵栀黄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9):933.

[11] 杨华.茵栀黄注射液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64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学,2007,20(5):44.

[12] Chang YS,Hwang JH,Kwon HN,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efficacy of new blue light emitting diode phototherap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halogen quartz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J Korean Emed Sci,2005,20(1):61-64.

[13] 楚爱菊,董秀华.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9.

[14] 雷加萍,何亚薇.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2009,30(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