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捕“捉”漏网之鱼――隐蔽的胃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捕“捉”漏网之鱼――隐蔽的胃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实例

许先生今年37岁,近2年来经常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常有嗳气,有时出现进餐后呕吐。在某大医院,许先生做了2次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慢性胃炎。吃了不少治胃病的药,可疗效甚微。最近,他去另一家医院做腹部CT检查,报告为胃癌。外科手术探查证实为胃体胃癌,逐进行了手术切除。许先生和家属十分纳闷,为什么做了2次胃镜检查,居然也会“漏诊”胃癌?

人类一生中均可患胃癌。近年来,我国每年有近20多万新发胃癌病例,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但是,我国胃癌的诊断现状很不理想,漏诊率较高,因此,胃癌漏诊后的及时补救工作十分重要。2009年,我院消化内科在一项胃癌临床研究中检出了35例漏诊的胃癌病人,这些病人在12个月内平均接受过2.2次的胃镜检查,均未疑及胃癌,说明胃癌漏诊并不少见;其中的25例患者(71.4%)经手术证实仍然属早期胃癌。

为什么经过先进的胃镜检查,胃癌仍会漏诊?这是因为在临床上,胃癌的形态千奇百怪,病灶较小的早期胃癌常常和胃溃疡、糜烂、萎缩性胃炎相混淆;广泛浸润的皮革胃的黏膜表面常常正常,包括从医多年的高年资医生有时也难以鉴别。因此,胃癌的漏诊情况是常见的。据日本统计,胃癌的漏诊率约为10-20%。

胃癌漏诊虽然常见,但医生不能“放任自流”。我们总结的下列方法对诊断胃癌有一定的补救作用。

1. 有以下病灶者“近”期复查

胃镜检查中发现有胃溃疡、糜烂、不规则凹陷、小结节或黏膜色泽改变(发红、苍白、褪色等),即使活检病理报告为普通胃炎,患者也应在3个月内再次去医院接受胃镜复查。医生会在胃镜下对原病灶仔细观察,并钳取多块活组织行病理学复查,可发现部分漏诊胃癌。

2. 诊断不明者应接受“特殊”检查

若胃镜下发现可疑病灶,但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异常,应采用特殊检查,如胃镜下喷洒色素提高识别力、超声胃镜检查、放大胃镜检查等,特别是应用先进的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可以直接在胃镜下看到胃黏膜的组织结构,甚至可以直接发现癌组织和癌细胞,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3. 无病灶者“定”期复查

一些易患胃癌的高危人群,特别是40岁以上者,即使没有发现特殊病变,一般也应在1年内作胃镜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以减少胃癌漏诊率。

总之,在胃癌防治战略中首先要采用有效的筛查方法。除推广普查,出现症状后主动就诊外,采用科学的补救方法,能更大程度上发现早期胃癌,减少胃癌漏诊率。

胃镜检查是胃癌首选诊断方法!

胃癌的首选诊断方法仍然是胃镜检查,必要时辅以X线钡餐检查或CT检查。通常,医生在给病人做胃镜检查时,都会全方位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并对各部位作照相记录,可疑部位还会作多块、多方向活检及其病理学检查。怀疑广泛浸润的胃癌或有腹腔转移等情况时,医生还会追加胃X线钡餐检查以及上腹部CT检查。

胃癌高危人群 严防漏诊发生下列人群患胃癌的机会比普通人群高,因此,高危人群更需要提高警惕,防止胃癌漏诊发生。

1.直系亲属中患胃癌或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者;

2.胃镜下,胃黏膜出现糜烂、溃疡、颗粒或小结节,活检病理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者;

3.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或重度肠腺化生者;

4. 胃溃疡经治不愈或出现不断变换部位的胃溃疡;

5.不论何种原因行胃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留胃,特别是贲门部或吻合口易患残胃癌;

6.胃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胃腺瘤病人;

7.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合并有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或有胃癌家族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