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科学发展观大胆吸收和合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方面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真总结汲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作出的自觉回应,是对世界上各种发展观的一次新概括和新总结,为解决人类诸多矛盾、缔造一个和谐世界提供了新视野,为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资源,是对当代西方迄今所实行的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的超越与创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创新

科学发展观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突出了又好又快地发展,丰富了对发展的认识,创新了发展的理念。具体说来,它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将发展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量的扩展发展到质与量的统一,克服了以往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就在于,强调要“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突出了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内涵;明确将人、地和谐发展,区域和谐发展,人际和谐发展,代际和谐发展提上了发展日程。因此,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的大思路与发展规划的科学性方面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科学发展观不是以传统的“发展”内涵为基础和前提的,而是以现代化的“发展”内涵为前提和基础。

传统的发展内涵没有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同人本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发展内涵狭隘地界定为物质财富的增加。因此,经济增长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追求的主要目标,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评价与诊断的重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是否进步的最重要指标。而这种经济增长型发展观曾对我国的发展理论产生深远影响,使我们对发展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局限于经济的发展,一切工作唯“GDP增长”马首是瞻。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型发展观创造了全新的工业社会的经济发展奇迹,但也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等问题。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对传统发展观进行反思。以1983年联合国推出的《新发展观》一书为标志,一种新的综合发展观诞生了,综合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水平、文化观念、社会转型、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发展。综合型发展观虽然强调了当展的综合发展,弥补了传统发展观只注重经济发展的缺陷,但是综合发展观只是着眼于当代的发展,而没有考虑后代的发展。而随着资源、环境危机的加深,人们开始考虑发展的可持续问题。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推出《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清晰界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由此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而这一观念在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宣言粉口电1世纪议程》文件中得到完整体现,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被全球持不同发展理念的各类国家所普遍认同。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汲取综合发展观河持续发展观等现展观念的精华,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宽广视野对发展作出的新侄释。强调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第一次明确了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发展内涵层面对以往的发展理论作出重大理论创新。

一、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深化认识,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昌盛,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至高无上。

第一,必须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围绕造福于民来开展。竭尽全力地做好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工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2]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责任意识,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二,必须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央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三个总体要求之一,集中体现了切实让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执政理念。

第三,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群众的民利。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元化投入的民生保障机制,使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难点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和改善。

第四,必须深入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工作。

二、发展目标的创新

发展的目标上由“物本”转向“人本”。传统发展观坚持“以物为本”,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终极关怀,把人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这种发展观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落后的局面,就必须致力于以物质增长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只要物质财富增长起来,发展中国家的一切经济问题就自然会解决。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中国家努力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而忽视了经济的增长质量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经济发展代价的增加,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和“见物不见人”的现象。科学发展观克服了传统发展观的物本性,把发展的终极关怀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认为社会的细胞是人,人是社会的主体。因此,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离开人的发展去谈论社会的发展,将会导致机械的、客体的社会发展观。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与实践指向》《人民日报》2008-10-11陈世润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卢继富、叶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