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甜玉米的种植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超甜玉米淀粉含量少,籽粒千粒重只有110-180克,相当于普通玉米的1/3-1/2。甜玉米因其含糖量的高低而分为几个品种,包括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三大类型,甜玉米的品种很多,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依据生产目的选择对路的品种类型。发芽率低,顶土能力弱。为保证甜玉米全苗壮苗,要精细播种。
关键词:玉甜玉米;种植技术;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15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28-1
所谓甜玉术是普通玉米的一个变种,因其籽粒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出10倍左右,使得食用者口感甘甜,又称水果玉米。甜玉米所含有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利于吸收和消化。其中的油分含量也高于普通玉米,富有丰富的维生素。甜玉米的深加工,主要是甜玉米罐头或以鲜果穗上市,以其食味甜美,做法多样,消化率高,而普遍为人们所喜爱。有其较好的种植经济效益。
1 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
超甜玉米淀粉含量少,籽粒千粒重只有110-180克,相当于普通玉米的1/3-1/2。甜玉米因其含糖量的高低而分为几个品种,包括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三大类型,甜玉米的品种很多,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依据生产目的选择对路的品种类型。发芽率低,顶土能力弱。为保证甜玉米全苗壮苗,要精细播种。汪清县目前主要种植的品种,甜玉2号、甜玉4号、甜玉6号、甜单8号、津鲜一号、津鲜2号、中甜2号、科甜110等一些品种。选用发芽率高的种子,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田块。如以幼嫩果穗作为水果蔬菜上市为种植目的,应选用超甜玉米品种;如果以作罐头制品为种植目的,就应该选普通甜玉米品种。根据气候我们还要注意选择成熟期适当的品种,挑选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可以在不同时期陆续上市,从而能够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我们县主要种植超甜3号、超甜204和东甜206号等品种。选好种子才能保证有良好的收成,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 适时播种
甜玉米属于蔬菜作物,为了提早上市,抢占市场,培育壮苗,有计划进行种植,北方一般根据市场需要和气候条件,应选用早熟品种,开始播种时,采用尼龙薄膜搭架覆盖育苗,或者采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早春玉米采用拱棚或温室里的育苗技术,一般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苗床的选择应该是土壤疏松、肥力较好、阳光充足的沙壤地块。3叶期移栽,采用地膜覆盖技术,6月上中旬可收获,开始采收上市。精细整地后,施一遍稀薄人粪肥,做到土壤疏松、平整,土壤墒情均匀、良好。按3-5厘米的粒距排好玉米种子,略加镇压。甜玉米在播种过程中适当浅播,播种深度不能超过3厘米。再用细泥盖种,厚约一厘米。然后搭架盖膜保温,精心看护,适时移栽,苗龄20天左右,叶龄2叶一心至3叶一心,就要进行移栽,以便保证产量 。
3 合理密植,处理分蘖
根据玉米品种特性、气候条件、水肥管理和土壤情况,合理种植密度,以便保证其经济效益。甜玉米是一种商品,和普通玉米不同,普通玉米追求的是产量而达到经济效益,而甜玉米一定要注意果穗的商品特性,经济效益和产量的关系不大。农户种植时,要根据种植玉米的目的,来确定植株的密度,根据果穗的商品性要求来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通过密度控制产量和效益,尽可能在单位面积上有更高的经济收入。正常情况下,我们北方地区甜玉米的种植建议每亩3500-4000株。
如果农户种植无公害甜玉米,经济效益更高,但种植环境要求就更高了,注意种植区域空气清洁,3公里内无污染源,切实保证大气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标准,玉米的灌溉水也要保证清洁无污染,其灌溉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水质标准。还要保证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标准要求 。
4 田间管理
甜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首先是生长期的查田补苗。当甜玉米长到3-4叶期时,就要开始移栽,或者间苗,移苗时要带土,保护好根系,栽后马上给予浇水,最好在傍晚或阴天进行。甜玉米与普通玉米应隔离种植,要求间隔300米以上,和普通玉米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甜玉米的品质。另外为了满足市场供应,间隔播种,保证甜玉米陆续上市。避免一次性成熟数量大,而过胜造成损失。关于甜玉米的定苗,一般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除草、中耕、施肥,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前培土(趟)。保持土壤湿度,保证苗期土壤水分在持水量的50-60%。在甜玉米拔节期间,加大灌水量,保持在持水量的70%。甜玉米品种有多穗现象,应及时摘除,如果稀植可以保留分蘖打杈,每株留壮穗一个 。
防止甜玉米的虫害,是非常重要的。防治玉米螟的措施,在喇叭口期间用BT乳剂(苏云金杆菌)600倍或18%杀虫双500倍喷洒。保证玉米的质量,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
参考文献
[1] 吕纪增.冬种甜玉米病虫害防治[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01).
[2] 何余堂,陈兴奎,马春颖.甜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J].玉米科学,2007,(02).
[3] 刘立岩.甜玉米的研究进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