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韩愈命题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韩愈命题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众多古代文人都与科举有这样那样的关系,或主考或被考,或胜或败,都很萦于心怀,难免有所记叙。翻读中国书店影印版的《韩昌黎全集》,发现其中很多诗文都与科举有关。韩愈或训话太学,或推荐进士,甚至作为进士自荐,留下来的文章都大有助于我们了解科举。这册全集中还有《进士策问十三首》,更是第一手的科举史材料。

细读这些考题颇能体会唐代科举的着眼点和格局,当然也能看出韩愈本人的器识和情怀。第一道题是经策,问的是不同经书间观点互相矛盾的问题。《尚书》中说决策中有疑问要多找人讨论,“谋及卿士以至于庶人”,这是要透明、要广泛征求意见的意思;而《易》、《春秋》则说为政应保密,“几事不密则害成”。韩愈说“今其文相戾悖如此,欲人之无疑不可得矣”。这里是不是真有对错?或者指的是不同事情?韩愈让考生辨析。

这道题引起我兴趣的是韩愈作为命题官对经书的态度。经书作为信仰的载体是有神圣性的,经书的神圣性是保证信仰与价值传承的重要条件,也是文化体系的支撑因素。然而,经书往往原本是在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文献,早在被神化为经书之前就存在,难免有与作为经书的要求不符之处;同时不同的经书有不同的来源和背景,群经之间也难免会打架,有相左之论。这些不符之处、相左之论会引起人们的困惑乃至怀疑,对经书的神圣性形成障碍,对人们的信仰造成破坏。怎样对待这些经书中的疑点与弱点?当然把它们掩盖起来、变成忌讳也是一个办法,而且是一个常被人采用的办法;但这种办法问题很大,往往并不能真正消除人们内心的质疑,而不许公开的私下质疑很容易成为颠覆经书的最初裂口。韩愈则经由科举对经书的疑点采取了正视的态度,不回避,也不心虚,老老实实同时也堂堂正正地提出来供大家思考。这样反而有助于最终把经书中的道理说通,有助于把各执一端的经书整合成一个有包容性的体系,有助于巩固经书的神圣地位。科举命题者作为主流文化的代表认真地把这类问题提出来,本身就体现出一种不苟不欺的信仰精神,也体现出对经书的自信,对考生会有很积极的感染。让考生参与论辩这种敏感问题也是对考生的信任,会使考生油然生出认同感;而且公开谈论这种敏感问题还可以使问题脱敏,减少伤害。这道考题不经意间透露出唐朝健康的文化气象。

第五道题也开门见山,直接论“道”。韩愈说“道”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便于人而得于己”,这就把儒家文化中很神圣也很神秘的“道”从日常实用的角度作了定义,很有思想解放的意义。

我曾经对苏轼赞韩愈的话在心里打些折扣,“文起八代之衰”没问题,“道济天下之溺”则未必全信。而且“卫道士”的形象总会让人觉得很狭隘、很小气、很苍白。读完韩愈的全集后对苏轼之评信服起来。韩愈的确是个卫道士,但他是个大气磅礴的卫道士,是个眼界开阔、襟怀宽广的卫道士,他的思想和文章充沛饱满。他对经的态度、对“道”的理解都见出过人的境界。韩愈通过他长学主考的实践把旺盛的元气注入主流文化之中,这样的文化英雄辈出,遂使唐代文化蔚为壮观。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