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幸福”进行到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幸福”进行到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回望近年来的“幸福贵州”创建之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一系列新举措助力幸福,以民生工程落实幸福。幸福,正像花儿一样在黔贵大地生根、发芽、绽放。

2011年5月,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建设“幸福贵州”。

幸福是什么?幸福关乎民生,关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关乎就业、养老、教育、医疗……回望近年来的“幸福贵州”创建之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一系列的新举措助力幸福,以民生工程落实幸福。幸福,正像花儿一样在黔贵大地生根、发芽、绽放。

晴隆:

石漠化绝地上的扶贫曲

作为贵州省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县之一,从2001年以来,晴隆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大力发展种草养羊,探索出一条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的扶贫开发的“晴隆模式”。

“我们在石漠化荒地上种植了5到6种适合生长的绿草。” 晴隆县绿地和畜牧业中心主任张大全说:“这些绿草能存活20年,而且基本不需要进行人工保养。每个季度都会有2到3种绿草生长,这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给大山带来了一片绿意。”

该中心还引进了世界上最优质的两种肉用绵羊——波尔山羊和杜泊绵羊,并将他们借给村民养殖和培育,收入按照基地和村民1:9的原则进行分配。

在从中心借来32头山羊之前,夜迈村村民范兴元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如今,范兴元在13亩草地上养殖的1130头动物,每年给他带来5万元的纯收入。同时,靠着自己摸索出来的畜牧经验和心得,他还被中心聘为业余技术人员。

从2001年到2011年,10年来,晴隆县依靠种草养羊创造的总产值累计达1.2亿元以上;建成人工草地34万亩,改良草地20.5万亩,现存栏优质肉羊42万只;1.28万户养羊户的年收入,最低的在6000元以上,最高的达到10多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156元增加到2011年的3450元。

“晴隆模式”,真正实现绿了荒山富了民。

黎平:

危房变成吊脚楼

“感谢党、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这么好。如今我们住进了新居,崭新亮堂的吊脚楼代替了破旧的瓦房……”黎平县大稼乡荣咀村歌师姜昌花在自编的苗歌中唱到。

在大稼乡荣咀村,危房改造不仅写进了当地老百姓的歌里,也甜进了老百姓的心里。2008年以来,荣咀村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并对每户家庭给予国家补助1.5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178.5万元,实施危房改造119户。

在危房改造中,黎平高度重视村镇体系规划,结合农村居民点调整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扶贫移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土地整治等,科学引导农民开展新村建设,着眼于凸显苗侗特色建筑风貌,既改善了居住条件,又传承了地方民俗文化。

在利用危房改造发展旅游业、提高农民收入上,黎平做足了文章。位于黎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八舟河景区内的高屯村,危房改造与旅游发展得到很好的结合,176户崭新的农居透出浓郁的民族风情,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成为农家乐接待的好去处。

自2008年以来,中央和省政府累计补助黎平县危房改造资金1.45余亿元,已实施18514户。其中,今年实施危房改造13695户,各级补助资金达7774.3万元,目前开工率100%、竣工率97.3%、入住率94%。

金沙:

“零门槛”助推微企发展

近年来,金沙县积极扶持微型企业,扎实推进“万户小老板工程”,有效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商局等部门牵头举办了3期GYB创业培训班,对172名创业业主进行培训,为81名企业业主颁发了合格证书。县人力和社会保障局还与县第二职业学校联合,召开扶持职校学生创办微型企业现场指导会,培训200余人次。

与此同时,县工商局河东分局等窗口单位推行了“六办”、“五个一”服务机制,即:资料齐全立即办、资料不全指导办、非禁即允变通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领导办;对统计在册的创业对象进行一次电话预约,与申请创业对象进行一次面对面交谈,给申请创业对象一份申办微型企业需提交资料及前置许可项目一次性告知便条,设立一个微企联络人员手把手指导创业对象的便民服务台,完成一趟微企经营场地实地勘验,为微型企业提供准入“零门槛”、登记“零收费”、办事“零距离”的“一站式”服务,有序推进微型企业创业初审和注册登记工作。

县工商局、财政局、金融办、人社局等15个单位还牵头组织召开4次评审会议,对104户种植、养殖、加工、餐饮等微型企业进行评审,对投资 10 万元的微型企业实行财政补贴,落实补助资金40万元,帮助贷款30万元发展微型企业320 余家,对26户创业小老板进行申报,获得省“万户小老板创业行动计划”资金13万元,拨出专项资金14万元,组织酒类流通管理所免费为135家农村酿酒小作坊进行抽检化验。

截至目前,全县微型企业已达11248家,提供就业3万多人,微型企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

钟山区:

群众体检 政府买单

“一分钱没花,就检查了身体,还建了电子健康档案!”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卫生院,正在进行体检的69岁老人张建荣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钟山区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了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11年,钟山区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过去的15元/年提升到25元/年,这个标准与国家标准持平,高出省里的人均20元/年的标准。按照国家、省、市、区各级人民政府按比例“付款”原则,这25元中,中央财政按支付20元,省级财政支付2.3元,市级财政支付1元,区(县)级财政支付1.7元。

这25元虽然看上去不多,但它却为群众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常住人口健康档案,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等;针对重点人群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为0到36个月的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为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服务等;针对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等。

红花岗:

“四民社区”折射幸福色彩

在遵义市红花岗区环城路社区居委会,有这样一个小院,院内大小房间分设着“爱心药房”、“爱心粮油副食品配送点”、“邮政代办所”、“便民工具百宝屋”、健身室,虽然地方狭小、条件简陋,但却让很多居民特别是困难居民倍感温馨。

在红花岗区,这样的小院几乎每个社区都有。

2004年,遵义市红花岗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安民、便民、乐民、康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社区”建设活动,把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社区服务工作重点,通过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各项事务,搭建社会团体、企业共驻共建共享平台,拓宽社区便民服务等方式,构建起“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好事办在家门口,温暖送到人心头”的和谐社区新景象。

建立社区便民信息服务平台,出版便民服务指南(便民手册);设置社区“悄悄话”室,安装亲情电话;设立“爱心屋”,募集帮困基金和居民日常生活物资;发放爱心卡,建立对困难社区居民的帮困服务平台;成立“爱心家庭养老院”,让社区居民与独居老人“认亲”;在空巢老人和残疾人家中安装“居家宝”远程呼叫系统,方便居民随时求助;建立“农民工公寓”,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入住和就业推介服务……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极大满足了社区居民看病就医、文化娱乐、就业务工、环境美化、社会治安等需求,让老百姓感受到真正的实惠和贴心便利的服务。

晴隆、黎平、金沙……在全省各地,“幸福贵州”的创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带给群众越来越多的民生福利。展望未来,“幸福贵州”的创建之路道阻且长,还将克服种种困难,但无论如何,沿着这条道路,贵州将一路前行,将幸福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