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若能达到以学为乐的境界,定能学有所成。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好之乐之,定能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若能达到以学为乐的境界,定能学有所成。孔子的话精辟深刻地阐述了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好之乐之,定能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学好了它,能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与他人交流沟通,表情达意,陶冶情操……生活中处处不离语文。语文应该是备受学生欢迎的。然而,如今学生们对语文课却常常面临“兴趣危机”。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冷落给老师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们该如何唤起孩子们心中的学习热情?

首先要从教学观念上彻底更新。传统教学教师为“中心”唱独角戏,一人表演:一块黑板一只笔,一张嘴巴讲到底。教法陈旧,不知变通,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是昏昏欲睡,学生学习被动。我们要从这个误区中走出来,树立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贯彻启发式的原则,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最终达到学生语文素质的总体提升。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兴趣绝不是架空的强调语文的重要,空道理要少讲,重要的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知识本身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之“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教学方法灵活有趣

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描述了这样一番情景将学生带入文章:“暮色四合,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风颤动,林中弥漫着一种阴森的味道,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不敢再往前走,站在原地两腿瑟瑟发抖,只见那几点绿光离自己越来越近,是狼……”说到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于是我让他们问他们该怎么办?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应和着。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就在这样的夜晚,毫无准备之时遇到两只狼,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形式多样的朗读,趣味倍增。朗读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培养的学生语感,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惯用齐读、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等方式,时间长了,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我们不妨尝试分角色朗读、接龙朗读。在教授语言描写较多的文章时,我常用分角色朗读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性格,效果不错。在教授文言文时,我常采用接龙朗读的方法,朗读时要求不能读多字、漏字、错字、吞吐等,出错便停下由下一位同学继续读下去。这种方式能锻炼学生准确、流畅朗读的能力,参与面很广,备受学生欢迎。

体验换位,调动真情。所谓“体验换位”是让学生以特定的身份和角色来分析问题,表达思想,通过角色换位可使读者与文中人物思想上相通过,读者与作者感情上共鸣,增强文章趣味性。例如:在《生命 生命》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换位为文中的飞蛾、香瓜子诉说自己经历和内心世界,如此一来学生对飞蛾、香瓜子的角色体验十分深刻,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学生们摇身一变,成了侠义的“鲁提辖”,向“梁山好汉”陈述加盟梁山的申请。

自由讨论,积极引导。讨论是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组讨论中,教师巡视各组并参与他们的讨论。适当启发、点拨、反问、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再组织全班讨论。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明辨是非,寻找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新颖有趣

在教学中除了方法要新、要奇,教学内容也不可忽视。尤其在作文教学中选择素材新颖有趣,十分凑效。记得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试图突破语言这一难点。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简单明了的讲解,切实有效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我精选了有趣的例子和画面,让学生们阅读品析描写哈利波特在魔镜中看到父母时的语句,学生们一见这是自己钟爱的“哈利波特”系列书中的句子,可谓眼前一亮,学起来很有热情。而让学生看屎壳郎推粪球的短片,再修改病文,改起来劲头十足。

3.探究质疑思考有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

挑起争议练思维。例如:教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时,我提出问题:“中国人是否失掉了自信力?”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了自己不同的结论。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能引起争议的问题出现,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吸引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当自己的意见与他人不和时,往往会产生争议的冲动。当同学们为自己的观点争论起来时,教师便可指导双方进行辩论,可使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巧设问题调动积极性。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常常有一定的规律可寻,这些问题的设计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系统训练。因此在问题设计上要精心,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一个接一个,相互串联。这样紧张的抓住学生的心,促使他们立刻进入学习状态。

鼓励学生质疑,师生相互启发。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提问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和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电教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率越来越高,使用电教手段可以使客观事物的形声色直观的作用于学生的助听器官,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使课堂变“单调”为“生动”。录音、录象、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具有熟练运用电教手段的本领,搜集辅助教学的各类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4.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回想我们自己读书的日子,“因喜欢自己的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作为老师,若能让学生信服你,敬佩你,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作学生的良师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

让我们试着作学生的朋友吧!别把自己作为老师的身份看得高人一等,与学生多一些心灵的沟通,我们也能得到许多的快乐。

让我们把自己真挚的情感带进课堂吧!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知识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记得在教授《背影》一课时,当我们谈起父亲的爱时,我讲到了自己与父亲在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虽不起眼,但却动人,因为我读懂了父亲的爱,说到这里,我已是热泪盈眶,学生们听到这里,自然也动情了,眼睛湿润。于是我让学生们讲自己的父母亲那平凡而令人感动的爱的方式……教室里许多学生都哭了,因为感动,因为爱。

让我们在教学中多一点情趣和幽默吧!这会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师无法走进学生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能让课堂生趣,吸引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