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濯水古镇千年古寨上的端午盛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濯水古镇千年古寨上的端午盛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年来我走过了很多古镇,在德夯问天、西塘觅水;在南浔访书、俞源卜卦;在婺源寻花、朱仙学画……比起这些地方,濯水古镇的名气肯定小很多,但我对这里却情有独钟:亦动亦静,静得通透,动得淋漓。

清晰记得住在濯水古镇的那个清晨,在零零落落的流水声中醒来,晨雾飘渺,沏一壶清茶,端一根竹凳,坐在村口听着老人有一句无一句地讲小镇的故事,如此静美的晨光,可遇不可求。

延续了千年的商贸味道

濯水古称“白鹤坝”,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正式建镇亦有千年。中国唯一自东向西流淌的倒流河阿蓬江穿镇而过,和乌江、酉水一起构成了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也造就了濯水曾经灿烂的文明。这个小小的古镇沐浴过巴、大西等多元文化的传播融合,见证过神秘巴人的进退兴衰,目睹过秦祖汉人的金戈铁马。重要的商业地理位置,更使得濯水自古便成为了重要的驿站和商埠。濯水工商业发展最早的记录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朝初期,当时为秦始皇陵提供大量水银的中国最早女企业家巴寡妇清,就在这一带从事丹砂的开采和提炼。南宋时期,古驿道、古盐道经于此,濯水成为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经济交流的要冲。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商贾如云,店肆林立,地位甚至在黔江之上,各地商人纷至沓来,镇上相继出现了“茂生园”、“宜宾栈”、“光顺号”、“同顺治”等商号和三大会馆。频繁的商贸交易需求,使濯水形成长年无间歇的 “百日场”。

走进古镇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长约1000米、宽4至5米的青石板路,古镇的财气和霸气展现无余。两旁木质结构的阁楼,无不工艺精湛、造型别致,巴渝独特的吊脚楼和徽派风格的大院在这里完美融合。细细打量,盐行、客栈、布店、烟馆、糖铺、票号一应俱全,煮酒、制糖等数量众多的手工作坊穿插其中。随着时光的推移,虽然很多店铺商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但那些尘封的往事和热闹的场面,依然被生活在古镇上的人津津乐道着。

题写于清光绪十四年的道德碑,至今保存完好地屹立在古镇的中央,堪称“濯水古镇之魂”,上刻的“天理良心”四个铿锵大字,充分体现了从古至今濯水人的从商准则,也警示着世代的来往商贾,需遵循的经商、为人、处世之道。

古色建筑汇聚四方文化

有人说,到古镇初看建筑,再听故事,三品美食,四同劳作,其文化便可以嗅之三分。初到濯水,漫步其间,两旁林立的各式建筑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文化的碰撞和交融。登高望远,大小不一的天井形成规整的布局,使北方大院的气势一览无余;而错落有致的木柱撑起阁楼悬于阿蓬江崖之上,重庆吊脚楼的神韵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沿着青石板拾阶而上,徽派的防火墙又伫立在蔚蓝的天空下;驻留亭台之下,少数民族的纹饰则平添了几分神秘与原始。一圈走过来,种种景致悉数呈现,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代居住的巴人后裔,显赫一时的土家土司,走南闯北的各地商人,湖广填四川迁来的客家族人,带来各式文化在这里发酵升华,既相互依存,又自成体系。

在古镇门口下车,第一眼看见的便是高 3.3米﹑长28米的图腾墙,主体为抽象的西兰卡普图案,衬托着土家族的神圣图腾——白虎,旁边就是浓缩着客家文化的两大会馆:万寿宫和禹王宫。

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古为江西商人的聚会之所,气势宏大、雕刻精美的“戏楼”是其精华所在。明清以来,江西人带来的昆山腔、湖广人带来的南戏和濯水的后河戏在这里长演不衰,三大古戏在交流中慢慢融合,散发着独特的民族气息。

后面的禹王宫则被称为湖广会馆,是明代“赶蛮拓业”和清初“湖广填四川”的鲜活见证。充满土家风情的图腾墙和极具移民文化的会馆群并排而生,屹立镇口,就像一对情同手足的亲兄弟,张开臂膀热情地欢迎着每一个来到濯水的宾朋。

泛舟江上,是欣赏古镇的另一个最佳角度。从江面眺望而去,古镇显得更加立体,吊脚楼群顺江绵延千米,充满西南少数民族风味的风雨桥雄跨两岸。风雨桥是少数民族廊桥的一种,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而濯水的风雨桥更是堪称一绝,长303米、宽5米,桥上建有三层塔亭,两侧有约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供行人小憩。在端午时节,风雨桥自然是观赏龙舟比赛的绝佳地点。

各式吊脚楼中,要数龚家抱厅最为独特。这里是我国遥感事业的先行者、物理学家龚沛光先生的旧居,最具特色的就是吊脚楼朝向江河这一面,其实是房屋的背面,但走进才发现,这一面同样有门,可以拾阶进入,相当于又变成了房屋的正面,这种一正一反合抱式的建筑风格,在我国民居中非常少见。

濯水人的端午节盛景

在濯水,你要问什么时候最热闹,那无疑是端午。阿蓬江天然的赛道,孕育了隆重的龙舟盛会。那一天,万寿宫华丽的戏台也会上演着后河的神秘古戏,而宽阔的镇口广场则是土家族人摆手舞的大舞台。

赛龙舟在濯水已经延续了几百年,龙舟比赛的桂冠自古都是濯水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荣耀。对于濯水男子来说,如果哪一天自己能够在龙舟比赛中挥洒汗水、振臂抡桨,才说明自己已经从稚嫩的男孩转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在自己心爱的女孩面前参加龙舟比赛,夺得桂冠而求婚也成为了濯水男子心中最大的梦想。濯水的龙舟虽然不大,一般长20~30米,但打造十分讲究,龙头和龙尾必须画得格外有神,锣、鼓和其支架这些小件也会精心打扮。到了端午,层层选拔出的十几只龙舟队伍便齐聚江上,一决高下。

除了赛龙舟,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项目——抢鸭子。当龙舟赛结束时,河岸、吊脚楼、风雨廊桥会同时飞出很多鸭子扑腾到水中,参赛者从各处将船划到跟前,跳下水抢鸭子,而抢到的鸭子统统归自己。一时间整个江面人声鼎沸,亦有两岸有兴致之人,和衣跳入河中,各显本领,互不相让,引得两岸一片欢声笑语。

端午节其实还是当地人的另一个重要日子——濯水人的女儿节。按照传统,这天出嫁的女儿要被接回娘家,定亲的姑娘要被接到未来的婆家过节,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逐步就转化成了少男少女相亲的节日。

对于小朋友,端午的濯水也是玩耍的天堂,濯水自古有“打端阳锤”的习俗。“打端阳锤”的意思是在这天,父母叮嘱安全之后,小孩们就可以相互自由打斗了,双方父母也不相互追究责任。于是所有的小朋友都会跑到古镇的大街小巷,穿上民族服装互相追逐打闹,整个古镇都充满了银铃般的欢快笑声。

濯水的端午节也是一个饱口福的难得机会。在古镇有种说法:谁家的饭菜小吃做得越好吃,吸引来的朋友越多,那么谁就会得到更多的好运气。于是,古镇的人们在这天都会使尽全身解数,做出各种美食来相互赠送,以期待换来连连好运。青石板路两旁制作的各式濯水小吃,更是再现了古时候的传统做法,口味美妙自不用说,光看着现场熟练有趣的制作手法,也够让人大饱眼福的了。

濯水小吃里最有名的当数绿豆粉,用大米和绿豆为主要原料,先磨成浆,再用漏斗将其均匀的流到热锅上烫成丝状或块状,既可以煮,也可以炒,还可以烙成块状,直接沾着调料食用,种种吃法都各有风味,让人难以选择。马打滚也是不得不尝的,因其制作过程和真马打滚相似而得名,用糯米粉、豆粉、芝麻、黄糖粉制成,状如汤圆,食用时在黄豆粉中滚几滚即可,热而嫩滑,香味可口。

爱酒者则可以品品飞泉孔酒,这是武陵山地区闻名遐迩的小灶土酒,采用濯水泉孔龙洞水酿制而成,酒香纯正不郁浊,酒味绵甜而不酸涩,酒性平和而不浓烈。

到了秀美的阿蓬江上,当然不能错过吃鱼。濯水古镇的酸酢鱼早在古代就远近闻名,其制作方法是将捕捉到的新鲜小鱼破肚洗净,裹上米粉,拌上食盐、花椒、茴香、白酒等佐料,然后放进坛内腌制。一般来说,用盐比例略高于日常炒菜用盐的量,故黔江民间有“盐多不坏齄”的民谚。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其产生大量醋酸,待有酸味以后再取出来用油炸或者蒸食,味道又酸又香,十分可口。

吃完鱼再喝碗特制的油茶汤,更是绝美的搭配。土家油茶汤先将茶叶放入油锅里炸焦炸酥,再加入生姜、辣椒、腊肉等,掺水煮沸,然后分别舀进装有油炸黄豆、花生、芝麻、阴米花等配料的土碗里,香喷喷热腾腾的油茶汤就做好了。看一眼,红、黄、黑、白,鲜亮悦目;闻一闻,浓香扑鼻,沁人肺腑;喝一口,疲乏顿释,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