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模态的人机交互趋势,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多模态化和教学过程的多模态化。教学资源的多模态化要求教师根据学习者对各种模态的交际符号的感知倾向,判断其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选择和调配各种模态的教学资源,实现最优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多模态化要求教师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布局和阶段性设计,利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框架,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多模态

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交际模式的多样并存;网络平台的逐步完善带来了文化资源的多元共享。大量非语言模态的符号(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已经积极地参与到口头的和书面的意义资源的构建,并取代了语言符号和伴语言符号(如表情、手势等)在交际活动中的主流地位。文化的多元化和交际的多模态化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加速了电化教育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话语形式、课堂教学组织也随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基于语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基于交际的多模态教学模式转变。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框架,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框架

语言是一种交际意义资源。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使用不同模态的社会符号,调动交际双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知渠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以实现成功的意义互动。多模态话语理论关注的是交际意义资源的多模态性,以及各种模态的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遵循功能语言学的研究传统,将语言的纯理功能拓展到其它模态的符号系统[1],探讨它们如何发挥互补、协作的作用,合力共现完整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目前,多模态话语理论已被尝试性地应用于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相关研究领域。

二.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学习是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获得[2]。教学设计(Instruction Design)是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目的,以及为满足这些需求而设计的教学系统的全过程[3]。

英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交际活动;课堂教学是这种交际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动力的存续和学习进程的推进。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征提供学习支持。当前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呈现多学科整合的趋势。

2.1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

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框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宏观调控和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课堂教学由单模态的静态活动转化为多层次的动态互动,使学习者在多模态的“教”、“学”互动中获得交际意义的构建能力。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有如下启示。首先,传统的单模态教学局限于口头的或书面的具体言语,脱离真实的目标语语境。网络环境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丰富的多模态的教学资源――各种模态的符号系统――去构建目标语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为培养学习者对多模态符号的感知能力和识读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多模态的话语方式贯穿了课堂“教”、“学”互动的全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以及教学内容调配和传输的主体,教师可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布局和阶段性设计,如利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设施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习得识读目标语和母语的文化差异。

2.2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纽带,需要设计者将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跨学科理论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的桥梁,需要设计者引导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资源的共享和共建。本文探讨的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是指课多模态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多模态教学资源的设计。

多模态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三位一体的动态交际过程。在构建多模态的教学过程之前,教师首先应全面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和现有知识等要素,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进行整体设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模态的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片段、音频资料)发出多模态话语(声音、板书、手势等),激发学习者视觉(PPT课件、板书、纸质教材)、听觉(音频资料、教师讲解、回答问题、小组活动)等多种感知渠道传递教学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将设计好的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协作、评估等方式实现英语学习的目标,最终构建听、说、读、写、译等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

三.结语

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探讨了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平台的逐步完善为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教学资源的多模态化和教学过程的多模态化。在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化的大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设计,还应对课堂教学的各阶段分别设计。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度选择、合理调配各种模态的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构建多模态意义资源进行交际的关键。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教学评估手段对各种模态的教学资源的比例进行科学地选择和搭配,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德禄. 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 2010, 5.

[2]田慧生, 李如密. 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287-288.

[3]孙可平. 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7.

作者简介:李菁菁(1982- ),女(汉族),吉林省通化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