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读引出蝶飞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读引出蝶飞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它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点,经过思考理解,达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这种教学过程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过程转化的纽带。精彩引读,可激发学生思维的迸发,实现“破茧成蝶”的飞跃。

一、引领入境:山穷水尽有花径

引领入境的引读,常用设疑引读、梳理引读等方法。设疑引读,抓题眼设疑引读,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可以快捷、深入地读懂课文内容,围绕重点设疑引读,有效地突出重点,让学生单刀直入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梳理引读,教师读课文中某个语句的开头,引导学生接着读下去,提示引读或围绕一定的目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借理解促进表达。

如《“东方之珠”》引读片断:

片断1:课题设疑引读:

师:台湾罗大佑有一首歌――

生:《东方之珠》。

师:站在全球看中国,香港在世界的东方,所以称香港为――

生:东方之珠。

师:“东方之珠”题目加引号,特指――

生:香港。

师:香港是我国――

生: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那里有――

生: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片断2:课文梳理引读:

师:香港的海洋公园――

生:举世闻名。

师:因为什么这样有名呢?

生:因为“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师:海豚、海狮表演――

生:“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

师:看到这样的表演游客――

生: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师:香港这样有趣,真是――

生: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小学课文虽然文字生动、语言形象,但要弄清作者曲曲折折的思想过程也绝非一件易事。要想实现感知内容的不断推进和变化,最简捷的方法就是通过删、换、添、调、比、补充等方法进行必要的引读提示,对学生的思路及时指引导向。帮助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乃至妙处,在山穷水尽处寻找到一条芬芳的道路。

二、引导动情:东风夜放花千树

引导动情阅读,常用对比引读、主题引读、体验引读等方法,对比引读时,可利用文本所呈现的情景,利用认知的强烈反差,在对比中升华情感;主题引读,利用好这些语句,引导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理解后一次次诵读,会使学生加深感悟;体验引读,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替换,融入文本角色,有效引读。多种好的引读方式带进课堂,才会真正使读中学的读落到实处,使语文课堂不断焕发多彩的魅力。

如:《但愿人长久》引读片断: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题目是――

接:但愿人长久。

师: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和他的弟弟天各一方,相互思念,他们的想法是――

生:但愿人长久。

师: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所以他祝愿――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坡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他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吧。请大家一起再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安慰一下大诗人吧!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和坡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这句话是――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语文提倡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教学全过程以“春雨润物,点点入地”的方法,拨动儿童的心弦,使之思索、动情、明理,细细品味文中的情感因素,以便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法,使学生受到文章同感因素的感染,师生共同相融在强烈而鲜明的情感意境中。同时,教师上课时要全身心投入,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师生间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产生“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奔放效应。

三、引升飞跃:蓦然回首白云低

引读要善用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都存在与语文相关的知识,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的理念。在引读中,引导学生与语言文字直接碰撞,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悟,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如《青海高原一株柳》引读片断:

(出示仙人掌图)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小练习,教师读一句,你们仿一句,争取跳出文章。

师:这是一棵孤独的树,这是一棵神奇到令人敬畏的树。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柳树。

生:这是一株神奇的仙人掌,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仙人掌,它傲立在茫茫沙漠上。

以此类推:以《仙人掌》为题引一篇新的文章来。

有一个同学写道:天像一口烧红了的锅,倒扣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上;点点黄沙,似散落的点点星火。在这个神秘、陌生、恐怖的天地里,乍然出现了一株绿色的精灵,我不由得惊叫了一声。

这是我在沙漠上见到的唯一的一株仙人掌,它并不高大的身姿,在风沙肆虐中骄傲地伸展着自己的腰肢。翠绿的身体上,长着一块块长满硬刺的掌状茎,掌状茎上还生出一个两个小球,小球上长满尖刺,尖刺鲜亮,红得耀眼,直刺向火红的太阳。太阳的炽热在脸上,仙人掌的爱在心里。太阳有光,仙人球上有刺,仙人球就是沙漠中太阳。

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我没有同学那样优越的条件,但我比别人表现更出色,我是大队干部,我就要做沙漠中的仙人掌。

要想充分发挥读的功效,实现有价值的读,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依靠教师的得法引导,以读代讲,寓读于写练之中,使师生达到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在刷新中提速,达到“回首白云低”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