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评价等几个方面对中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硕士研究生教育 培养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美国是研究生教育体系最完整、最规范且具有多样化和灵活性的代表性国家,为许多国家所效仿。本文通过对中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进行比较研究,为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改进培养机制提供一些借鉴。
一、培养目标比较
(一)美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美国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研究型的培养机制,其培养目标为从事科研与大学教学的纯理论研究工作者,重视学生独立的科学研究活动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专业型的培养机制,既以理论性和基础性的科学研究为目标,又以应用性和功利性满足社会需要为基础和培养目标。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我国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制定比较宽泛,并且在学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比较单一。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但是我国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雷同,特色不明确,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产生了脱节,在原有培养目标下选拔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培养方式比较
培养方式是指根据培养目标及生源特征,在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方法和形式,包括培养年限、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导师指导等。下面对美国和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进行比较。
(一)培养年限。
1.美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
美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1—2年,例如斯坦福大学规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在3年内完成本学位的所有要求,本硕连读生在研究生阶段开始的第一个季度起的二年内也必须完成所有的要求。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生源较为特殊,有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学位的,也有正在工作或具备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培养年限更具灵活性,一般根据实际情况1—5年不等。
2.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
我国的硕士学位有着自己的特色,其学制较长,全日制一般2年半至3年,非全日制为4年。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第一个全面改革硕士研究生学制,当年该校70%左右的专业采取了2年制的培养机制。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对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实行或试行2年的培养机制。目前各高校一般是以2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适应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由“以学术型人才为主”到“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并重”的转变。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1.美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美国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非常重视学科渗透和文理交叉,要求学生掌握广泛的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以便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学术型研究生以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为主,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课程学习与课程训练,并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外,美国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方法形式多样,除了必要的讲授外,更多的是实验、实践、探索和研究。此外,各校同时安排一些实习、研讨课、演讲课、模拟课等多种授课形式,许多高校还通过邀请实务界的资深人士来校授课或演讲,为学生提供了解实务的机会。
2.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除了专业学位以外,全日制研究生一般都采用学术型的培养机制。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往往比较偏重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结构相对单一,专业选修课程选择面窄,开设的交叉学科和跨学科课程较少。当前我国研究生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师是主角,研究生在课堂上基本是听和记,很少有机会发表见解,更不可能与教师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种不重视、不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缺乏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开拓进取的勇气。
(三)导师制。
1.美国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制。
美国研究生培养实行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指导委员会方式。研究生入学后并不马上确定导师,而是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后,在师生双方相互了解之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除了导师外,还特别成立了一个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由3—5人组成,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制订学习和科研计划,安排课程教学的设计研讨会,指导和评定论文,并且进行专业咨询和具体的指导。这种研究生指导方式,具有教授之间学术优势互补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强化对研究生的指导。
2.我国的导师负责制。
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目前绝大部分院校的做法是:研究生在没有来上课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导师,并且导师的选择是单向的,研究生只有一名导师,而一名导师要带多名研究生。研究生进入科研项目之后,主要是按照导师的想法设计实验,与相关领域沟通交流的机会并不多,这容易导致研究生的思维存在局限。另外,研究生到校外实习锻炼的机会比较少,这也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使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欠缺。但导师负责制能够明确导师的责任和权利,研究生与导师的联系加强,这使得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都得到了保证。
(四)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1.美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且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特色就是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高度统一。美国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主要由研究型大学完成。并且联邦政府与这些大学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联邦政府把大学作为基础科学研究的中心,靠这些大学解决国家的重大问题,而大学靠联邦政府科研经费而发展。这种方式既使得大学有充足的经费搞科学研究,又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给联邦政府带来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