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找准“生长点” 激发“兴趣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找准“生长点” 激发“兴趣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4――6年级)中要求学生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始课,也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是由算术跨越到代数的桥梁,在数学知识整体结构和学生学习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比对的六版教材(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西南师大版、北师大版和青岛版)将这一内容统一编在这个学段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在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笔者在课堂前测中发现:见过生活中用字母表示并举例正确的占40.8%,见过用字母表示数并举例正确的占51.0%,尝试用字母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的正确率仅为8.2%。由此可见,学生对用字母表示生活现象与数有一定的基础,但尝试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程设计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可见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是数学学习的必要前提。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顺势而导,笔者对六版教材在该内容新知引入处细细品味,见解如下:

1、回放已有的生活经验,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愿望。

浙教版在正式探究代数式(名称与初中接轨)之前,安排了一节代数式与方程的铺垫课,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衔接新的知识。

这是里的G1型、G2型,是一个代号,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字母表示数,但体现了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西南师大版承接准备题的梳理,出示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现象――失物招领。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字母表示数,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不确定性以及在这个生活情境中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两个版本的教材都列举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现象,相比较而言浙教版的设计对于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现象和数更全面,更具层次性。

2、回顾已学的知识储备,立足认知起点引发学习。

让学生积极回忆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立足认知起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切入新知教学,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联系,实现认知迁移,从而学会学习。正如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这一类是以人教版教材为代表的,它用了三个学生已经尝过的内容作为铺垫,再展开用字母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的教学。

第一层次认知字母可以表示一个数,承接学生的已有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由符号表示数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二层次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例2和例3)。

例2通过回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认知用字母可以表示所有的数,例3让学生认知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取值范围(如a≠0),并且在这里学习含字母式子中省略乘号的书写方法。“平方”的书写方法以及数与字母相乘的书写习惯,进而教学代入求值。同时让学生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实用性。

西南师大版与人教版有相似之处,探讨新知识之前,先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相关知识。

苏教版第一课时学了例1:相乘关系,例2:相加关系。用字母表示一步计算的(只含一个运算符号)数量关系后出示例3: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后学习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简写和平方。

浙教版与北师大版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有关图形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浙教版还回顾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的知识。

细看这些在引用旧知上的不同方式,加以比对,笔者认为人教版的例1承接学生的已有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由符号表示数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学习新知起着积极的作用。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因为学过以后运用不多,比如计算公式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它的含义,往往表达文字公式,所以学生已经生疏。因此笔者认为把这一块内容放到学生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以后,再如验证一般去运用与检验,进一步理解字母如数字一般可参与运算。而常用的数量关系是列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基础,所以用“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数量、总价”等常用的数量关系作些铺垫,可以分散学生学习的难度。

3、创设鲜活生动的情境,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

前面提及的机器人、失物招领都是很好的情境,而此内容中最经典的情境是青蛙图、猜年龄与摆小棒。

西南师大版的青蛙图和猜年龄。

苏教版利用摆小棒的情境直接学习用字母表示一步计算的(只含一个运算符号)数量关系;青岛版教材利用主题情境串“黄河掠影”,直接探索得出造地面积与造地时间的关系,当造地时间用t表示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造地面积(一步)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两步),同时学习简写规则与代入求值。教材这样编排是为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但笔者认为,在学生尚未明白字母表示数的真正含义之前,直接让学生探究含有字母的式子,并理解它的意义,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再让我们想想多次出现的情境的优点。青蛙图是因为“青蛙歌”的朗朗上口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且富含倍数关系。猜年问题也同样富有童趣,并且在两人年龄差不变的前提下,学生很容易找到大年龄=小年+差的关系。用小棒摆三角形,是因为它具有可操作性,即使不操作也能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能借助直观找到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由形象逐步上升到抽象的规律。

再次细看同一情境的不同之处。北师大版的青蛙歌是“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n只青蛙 张嘴。”是直接对应,一一对应的,放在例1,让学生感知当我们数不完时,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这样很简洁,是学生乐学而有效的。西南师大版在例1失物招领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后,学习青蛙歌“1只青蛙4条腿,两只青蛙8条腿……x只青蛙几条腿?”,我觉得这样设计有它的层次性,如果两个版本换一下,就不可取了。

猜年龄问题,也有细微之处与相同点:

西南师大版是列式: 北师大版是表格:

小强9岁时,小丽是9+2=11(岁):

小强10岁时,小丽是10+2=12(岁):

小强11岁时,小丽 :……

小强a岁时,小丽是a+2(岁)

相同点是都用列式表示数量关系,顺势迁移,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但西南师大版等式后的结果容易产生负迁移。如出现这样的情况:a+2=a2或a+2=2a。在本课之前,应该让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小丽的年龄是“11岁”也可用“9+2”这样的算式表示。这也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的基础。

教材是静止的,教学是动态的;教材是呈现,教学是展示;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最切适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