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十味活血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味活血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观察十味活血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十味活血丸治疗;对照组32例用针灸按摩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53.1%,治疗组疗效明

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疗法;十味活血丸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26-01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在于肝、肾不足,筋骨不健,复受扭挫,或感风寒湿邪,经络痹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一般分为寒湿痹阻、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几种证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性质多为刺痛,部位多在腰部及下肢,且位置固定,或伴有麻木感,在疼痛初发期,以气滞血瘀证最为多见。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均以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不伴有马尾神经症状。32例在腰椎牵引和物理治疗基础上,配合十味活血丸治疗,32例采取单纯腰椎牵引配合物理治疗的

方案,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2.诊断标准:患者出现腰部及下肢疼痛症状在1周内,腰部CT或MRI提示为原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上述两项条件纳入研究病例。

3.排除标准:肿瘤、外伤、脊髓病变等,致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受压损伤,伴有明确手术指征;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和诊断标准者。

治疗组中女4例,男28例,年龄分布30~50岁14例,5O~70岁18例;病程1―14天,平均病程6.3天;对照组中女2例,男30例,年龄分布30~50岁12例,50~70岁20例;病程1~7天,平均病程4.2天。所选患者均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来诊。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取行气、理气、活血、止痛的治疗原则,以十味活血丸片当归、桃仁、红花、香附(醋炙)、木香、陈皮、防风、白芷、延胡索(醋炙)、甘草等1次6g,每日2次;标准量口服甲钴胺片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期间严格卧床制动休息,腰椎牵引每天2次,低频治疗每天2次,6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严格卧床制动休息,标准量口服甲钴胺片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腰椎牵引每天2次,低频治疗每天2次,6天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①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活动正常,半年内无复发。②显效:腰腿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正常,直腿抬高试验50。以上。③有效:腰腿部疼痛减轻,活动改善,直腿抬高试验40。以上。④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治疗前后无差别。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 ;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3.1% 。两组有效率比较,经 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腰椎问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青壮年多发,主要是因为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椎问盘的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从破裂处突出于侧后方或椎管中,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及下肢疼痛,病理因素是突出物直接压迫或刺激水肿的神经根;还可能是突出的椎间盘使神经根及其硬膜拉伸,引起神经根缺血性疼痛 。十味活血丸系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已经投产上市的纯中药复方制剂,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OTC品种,收载于《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骨伤科分册,执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药理研究表明,对急性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疼痛,活血化瘀药物可控制和减缓炎症反应,吸收由炎症反应所致的渗出、充血和水肿,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同时提高痛阈值,从而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十味活血丸的主要成分当归、红花、桃仁等均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当归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降低全血粘度达到活血化瘀消肿作用,且当归中所含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而达到镇痛作用;红花水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对血流阻滞、血液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

总之,腰椎问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腰腿疼痛较重,而且疼痛部位较固定,疼痛性质为刺痛不移,是气不宣通、血瘀凝滞、气滞血分作痛之征象,故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为治法,十味活血丸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第3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4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165,197.

[3]杨克勤. 脊柱疾患的l临床与研究[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635(收稿13期:201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