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境内辽代城镇遗址及其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境内辽代城镇遗址及其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辽代城镇分布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研究当时的城镇分布状况,对了解辽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有很大帮助。赤峰地区辽代城址的发现为了解辽代行政建置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赤峰;辽代城镇;城址;遗迹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018-02

辽代城镇分布与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关,辽代政治制度有利于统治的稳定和民族融合,并为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辽代的城镇及其分布规律有利于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辽代在巴林草原腹地的城镇建设,除耳熟能详的上京城外,考古发现为我们分析辽代城镇分布特点,提供了大量典型的证据。现将这些材料分别介绍如下。

1.祖州城遗址。祖州是耶律阿保机四辈先人的出生地,地处大兴安岭南端,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祖州城,呈不规则的五边形,周长3.5华里,由内外两层城垣构成。内城中轴部分为主体建筑――祖庙。祖庙由三重递进式宫殿组成,主要有二明殿和二仪殿。二明殿,供奉辽代四世先祖,即高祖昭烈皇帝、曾祖庄敬皇帝、祖考简献皇帝及皇考宣简皇帝。因为这里是四位先祖的出生地,故名日祖州。二仪殿里,供奉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塑像,摆放着太祖生前用过的兵器、日用品和服饰等遗物。现存的“石房子”是祖州城内保存较好的建筑,由七块巨型花岗岩构成,石屋高3.5米,宽6.7米,进深4.8米,在我国古代建筑物中少见,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完好。但石屋怎样建造,作何用途,则是千古之谜。天庆九年(公元1120年),金军攻破祖州,除“石房子”外,烧毁了所有的地表建筑物。

2.哈拉哈达古城。位于巴林左旗哈拉哈达乡小城子村内。面积约10万平方米,合周长约1.5公里,平面呈方形,边长各310米。南、北两城墙中部各辟1门,门外有护城壕。城墙夯筑,多被夷平。城内地表散布有辽代沟纹砖、布纹瓦、陶片和粗白瓷等。

3.努和图白其城址。位于巴林左旗白音勿拉苏木西北18公里。平面呈方形,由内外两城组成。外城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50米,周长约1.25公里,内城边长100米。外城南墙正中辟1门,门外筑瓮城。城墙上现存马面建筑座,圆形,直径6-8米。内城地表散布遗物丰富,以辽代沟纹砖、布纹瓦和陶瓷残片居多。

除巴林左旗发现的祖州等城址外,阿旗境内也有一些中小型城址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城镇分布状况,提供了较多的参考依据。

4.玛尼图古城址。位于阿鲁科尔沁旗白音温都苏木玛尼图南1公里处,呈方形,边长500米,合周长两公里。城墙夯筑,现存基宽8-12米,高2-3米,夯土层厚12-15厘米。四角筑有角楼,残高3-4米。四墙正中各辟1门,宽6米,门外均筑有圆角方形瓮城,直径11-15米。城墙上均筑有马面,间距的50-60米,现高3米。城内偏北有长方形建筑台基,东西长100米,南北宽40米。地表遗物较少,主要有陶、瓷、砖、瓦残片。城址四垣保存较好,始建于辽代,金代沿用并作为界壕沿线之关城。

5.宝日浩特城址。位于阿旗巴彦高勒苏木宝日浩特嘎查。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30米,南北宽470米,周长两公里余。城墙夯筑,现存基宽8-10米,高2米,夯土层12厘米。四面城墙各辟1门,宽6米,门外筑瓮城,长、宽各12米。城内有建筑遗迹或房址10余处。地面散布有砖、瓦、瓷片。此城始建于辽代,金代沿用。

6.白城子城址。位于阿旗罕苏木西北6公里。平面呈长方形,由内外两城组成。外城东西长100米、南北宽500米,周长合3公里。城墙夯筑,基宽5-8米、残高1-2米。东、西、南3墙中部各辟1门,宽3-5米,其中南门外筑有瓮城,圆形,直径6米。内城与外城构成回字形,平面呈方形,边长各250米。城墙为夯筑,残高2.5-3米,四角有角楼,高约3米。东、南两墙各辟1门,南门外有瓮城,圆形,直径11米。城内地表有“品”字形建筑台基、东西配殿及院落遗迹。地表散布辽、金、元各代遗物很多,是赤峰地区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辽金城址。

根据史料记载,辽国建立后,在今天的赤峰地区设有14个州,即上京道祖州、怀州、庆州、永州、仪坤州、龙化州、降圣州、饶州、头下丰州、松山州及中京道恩州、高州、武安州、松山州。

这些州城建筑,在建筑布局上表现的非常灵活,根据城镇的政治地位和地理环境,对城门、城墙等建筑进行合理布局。如祖州城为祖陵的奉陵邑,直属上京临潢府,曾是辽初重要政治活动中心。城垣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南门外有直通至外城南门的大街,宽约40余米。两旁有官廨、膳房、作坊及兵卒住所等建筑遗址。南城门外的大道两侧及其西面,有两组小型建筑群的基址,用石块垒砌房基,布局大致整齐,为守陵户居住区,面积大于城址。

辽朝的上京临潢府和中京大定府是当时规模比较大的两个大都市,围绕着这两个大都市建立了许多中小城镇,这些城镇的建立为契丹民族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根据对已发现城址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这些城镇的作用各不相同,如饶州以矿冶为主,高州以农耕为重。这种功能不同的城镇分布构成了多样的城镇经济体系。

这些大小城镇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各族间的交流,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加速了汉族与北方各族的融合。有助于形成经济区域和民族活动区域。在《辽史》中没有明确地对辽代的城镇进行规模等级划分,对城镇的划分一般都根据所载的人口量。但是辽代当时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尽管腹地政治地位非常重要,但是人口仍分散于游牧地区。所以辽代城镇等级的划分不但要考虑人口的因素,还应考虑到实际需要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当时的统治者能够根据这些因素来设置城镇也体现了其进步的一面。

辽代中小城镇的兴起和发展不但给辽国的草原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对契丹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城镇的分布也体现出当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特点。研究赤峰地区辽代城镇的分布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辽代历史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