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貉子附红细胞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貉子附红细胞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建平县某貉子养殖场发生的附红细胞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了介绍,供参考。

关键词:貉子;附红细胞体病;大肠杆菌病;综合感染;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2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34-02

1 发病情况

建平县富山乡杨杖子村张某2012年饲养貉子96只,其中成年母貉18只,公貉5只,仔貉和育成貉73只。同年8月20日有3只仔貉出现发热、贫血、消瘦、腹泻。经应用青霉素、头孢噻呋钠、氧氟沙星等治疗后效果不佳,并于9月1日死亡8只。成年母、公貉共有4只发病。2012年9月5日至本中心求诊,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附红细胞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2 临床症状

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体温高达41.5 ℃,呈稽留热4~7 d;眼睑肿胀,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开始排稀便黑色,后转水样便,粪便腥臭;呕吐物为稀薄粘稠黄色内容物。尿量少,色淡黄,中后期色深黄至红褐色。心率150~180次/min,呼吸50~75次/min。四肢乏力、软弱,行走困难,嗜睡,喜卧,渐进性消瘦。怀孕母貉出现流产,产出多为弱仔、死胎、木乃伊胎等。个别病貉排水样粪便,后期转成棕红色。有的表现惊恐,有的头颈歪斜,原地转圈;有的前肢交叉站立,共济失调,起卧困难,死前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病程10~15 d后死亡。

3 剖检变化

病死貉子尸体瘦弱,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脂肪苍白或黄染,病程稍长者皮下组织出血,有胶冻样水肿。腹腔积液混浊有絮状物,呈暗黄色,有臭味。胃底部和小肠广泛性出血,混有糊状暗红色内容物;大结肠、盲肠内广泛性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索状,切面。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有坏死灶。胆囊萎缩,胆汁浓稠。脾脏肿大,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肾脏表现不一,有的颜色苍白伴有出血,有的瘀血、肿大。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4 诊断

4.1 实验室检查

(1)取病死貉子肝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粗短、两端钝圆的小杆菌。取病死貉子的心血、肺、肝、脑等组织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经37 ℃培养24 h后观察,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边缘波状、稍凸起、表面光滑湿润、直径1.5~2.0 mm的粉红色圆形菌落。取菌落涂片经革蓝氏染色镜检,见粗短、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芽胞,单双散在。瑞氏染色可见菌体两极着染。

选典型菌落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 h后观察菌落,发现菌落周围产生明显的溶血环。确诊为大肠杆菌。

(2)用药敏试纸法进行药敏试验,该菌对庆大霉素、乙酰甲喹中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

(3)取病貉子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后加盖玻片置油镜下观察,可见呈球形.、锯齿形的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液中。血浆中的虫体做伸展、收缩转体等运动。瑞氏染色,可见细胞变形为齿轮状、星芒状。

4.2 诊断

通过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附红细胞体和溶血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5 防治

5.1 治疗

(1)对发病貉子用长效土霉素按1.5 mL/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1次/d,共用5 d。同时应用干扰素,按100 U/kg体重肌肉注射,间隔2 d用药1次,共用2次。

(2)环丙沙星按1.2 mL/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共用3~5 d。

5.2 预防

全群貉子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原粉(含量90%)按0.4%比例投药,1次/d,连用5 d。同时在饮水中添加氧氟沙星(含量90%)按每升水加5 mg计算,每天中午饮用,连用5 d。

每天中午用84消毒液按1︰800比例稀释,带体消毒,连用7 d。建立消毒制度,坚持每周2次消毒。同时加强貉子场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

6 小结

(1)大肠杆菌是由带菌母貉和感染仔貉的粪便污染饲料、水、环境等经消化道传播;附红细胞体病原可通过空气传播,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引起发病。

(2)该貉养殖场管理混乱,制度不全,没有建立定期消毒制度,注射针头和手术器械等用具使用不规范,饮水不卫生,使场所内的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发病并迅速传播。同时,环境和饲料等因素造成消化不良,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引发大肠杆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