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同成功学:“不要脸”、企图心、强迫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同成功学:“不要脸”、企图心、强迫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春对我来讲就是九个字:不要脸、拼了命、尽了兴。你们想听哪三个字?”在俞敏洪的新书会上,被邀请来与其对谈的这位一身牛仔休闲装束的年轻人,就是刘同。

他的“正职”是光线传媒资讯事业部副总裁,制作和管理过《娱乐现场》《最佳现场》等知名电视节目,还担任央视《是真的吗》总导演、《超级减肥王》等节目的策划人。从一位普通的节目策划到身居高位,33岁的他只用了六年,“男版杜拉拉”的称号早已传遍坊间。

“正职”之外,他更公共的身份是畅销书作家、知名电视节目嘉宾以及社交网络红人。你很难区分这三种身份的主次,因为,正是它们的彼此借力成就了如今刘同式的走红。

早年间,他以书写青春哲理小说出道,书名诸如《美丽最少年》《五十米深蓝》《离爱》等,在青少年群体中积累了一定的读者,但始终没有大红。两年前,他代表公司去知名电视招聘类节目《职来职往》担任企业嘉宾,本来只是去“站台”撑场,但却因为经常会蹦出诸如“选对方向,你就是NB;选错方向,你就是SB”这样的金句而一炮走红、人气直升微博粉丝逼近千万,随便一句话就能收获上万的转发和评论,是热门微博排行榜上的常客,他开始被称为新一代的“励志偶像”,全国各地的高校巡讲和新书分享会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其日程表上。

唯美又忧伤的琐碎青春变成了掷地有声的职场指南,刘同连续出了两本职场指南。去年,带有鲜明个人励志色彩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上市半年销量过百万,他也以715万元的版税登上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名列第14位。

官方和主流教育界也注意到了这位“有为青年”的存在,“全国关心下一代协会”聘他为“青年榜样”。就这样,他被当作青年才俊的代表人物成了俞敏洪新书会上与其对谈的嘉宾。有人不解:“他够格吗?”也有人释然:“他终于得到了应得的肯定。”知乎上,刘同的崇拜者说:“我要做的就是望着他,然后一步步地迈向他的高度”。

对刘同而言,如今的成功算是梦想成真,而对于无数旁观者而言,他的成功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烙印,而这些烙印又可以代表一个群体的共性,那个写小说、做电视编导的刘同是如何成为如今的这位现象级的刘同这也是盘旋在无数人内心的疑问,无论是质疑者,还是追随者。 “不要脸”:走过捷径的青春

“有些过错你会一直背着,比如十年之后,还会有人来问你。”

“不要脸!”在刘同问出本文开头的那个问题后,台下的学生大声地答道。他随即举例说明在录制《职来职往》时,他曾经因为自己的英语不够好而害怕被人瞧不起,“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开始改变。你们不就是瞧不起我吗,有什么了不起的,那我先‘自黑’。”

如今,他将这种“自黑”作为“不要脸”的一种,而在几年前,他还透露过自己其他类型的“不要脸”。

大学刚毕业时,为了自己的小说能有―个好的销量,他曾经策划了―次特别不近人情的炒作。他让出版方宣称,会给一位出了车祸的“前亚姐”模特捐出全部版税。之后,又放出消息说只捐一部分,亚姐的家人后来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不认识他,不接受这笔捐款。此事闹得众叛亲离,好几位朋友因此和他绝交,一位湖南电视界的“大哥”也痛斥他过分,在他到北京发展后,有些知道此事的人都把他当成“一个需要防备的陌生人”来看。

类似的往事还有很多。

大学竞选班长,刘同毛遂自荐。全班50个人,只有不到20个男生“跟他”。结果男生们做了假票,50个人做了70票出来,40票投刘同,刘同获胜。

20岁时,刘同为了“素质加分”参加各种比赛,曾花十块钱在路边刻字,拿去参加篆刻比赛得了三等奖,得瑟很久。

刘同的好友、《职来职往》主持人李响认为现在的刘同“温良恭俭”,但“早些年可真不怎么样”。他在讲述刘同的文章里也透露了一些刘同的小聪明把戏

一次中学月考时,上午考完数学后,看到试卷上写的是联考试卷,刘同就想,一定有别的学校已经考完这套试卷了。他骑车飞驰到另一个学校,那个学校的语文真的考完了。抄完所有答案,顾不上吃午饭再骑回自己学校,刚好发语文试卷,出的题真的一样,他原单照抄,还鬼精地故意错几道。后面的作文,刘同一时兴起给父亲写了封情真意切的信。第二天公布成绩,他得了第一名。作文只扣了一分,还成了全校的高三范文。瞬间“女生对他特崇拜,男生看他很高级”。

曾经的他认为这些“过失”也是属于他的一部分,而且是大多数人在年少时都尝试走过的捷径,因此,他也不介意和别人分享这些陈年糗事来还原那个急于求成的少年。而如今,他对于这种“不要脸”的态度,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你知道吗?采访开始时,我都不敢直视你。因为你的提纲里,好像有一种对我的既定思维。你真觉得我就是那样的人吗?”他问壹读记者。在记者表示采访正是为了求真去伪后,他点点头,眼神里多少还有点怕被看透或者看错的紧张。之后回答好几个问题,他都会加一句:“我不知道这样回答对不对,好不好。”

当再度被问起那些取巧的往事时,他说:“今天我终于知道,够不到,你就是够不到。而且有些过错你会一直背着,比如十年之后,还会有人来问你。”

在他2011年出的职场指南《这么说你就被灭了》中,一位来信者请教刘同,自己和一位同事都有晋升主管的可能,他想趁对方加班时,把他电脑里那份出色的业务方案变成自己的,但又觉得很不道德,希望能从刘同那里得到建议。

刘同在回复这封来信时再度讲起了那段炒作的“不堪往事”,末了,他写道:“永远不要为了工作,为自己的人生里埋雷。” 企图心: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

“一个能被人利用的人,至少不会被人遗忘吧。”

在刘同的做事法则中,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存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的成功法则,而这一切,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小学时,小伙伴经过他和其他人时,特别大声地说:“我妈妈说不让我们和刘同玩,他读书差还有传染病,和他玩会变坏的。”因为那样一句话,18岁之前的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到今天也会戏称自己是“贱狗”。

初中,他留着长长的头发,不敢和人对视,会主动帮打篮球的男同学准备凉水,会在第一节早自习课后帮女同学去买早饭,“一切的做法无非是为了让他们觉得我有价值。一个能被人利用的人,多少不会被人遗忘吧。”

所以,刚毕业进电视台,一旦有人喊到他的名字,刘同就会像弹簧一样站起来,大声说:“到!我在这里,需要我做什么吗?”这样做只是因为“不希望他们把我的名字当成一个语后助词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在好几年里,他都不愿意告诉别人他是双鱼座。“他们曾经因为我是双鱼座,等其他人的工作都安排好了才给我点活儿干。”

有人说,刘同满脑子都是“如何与别人不一样”,对他而言,“不一样”是个特别特别大的命题。 刘同对自己的长相很不自信,他直言自己“长得难看”,说:“拍杂志时,我都让他们别拍我的正面。”

就像大学毕业参加某家电巨头面试,一千多人在场,他看没人发言就举手了,说:“你好,面试官,我来自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你有听过吗?它是全国最好的中文系之一,我们的毕业生也非常不错,请问我能来竞争这个岗位吗?”全场哄笑中,面试官却问起了刘同的名字。

那时所有人的简历都是用透明壳包着,封面有醒目字体。刘同把简历做好之后,用两张黑色硬壳纸做封面,用钉子打了好多洞,用麻绳穿起来,用银色的笔书写封面,右边再用荧光小纸片分门别类,跟酒店的宾客须知一样。

某些时候,这种“求新求异”和“工于心计”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别看《职来职往》上面说话十秒钟,那些吧啦吧啦的排比句,全都是我精心设计好的。大概只有30%是即兴。包括我现在和你说话,也是如此(之前演练过)。我算过,我在《职来职往》的每次点评力争不超过七秒钟。因为我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我要发两次言,别的嘉宾就会很讨厌这个人啊。”

在新书《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里,刘同谈起自己经常会在旅途中下车的习惯,“我下车只有一个目的,希望未来跟同事们提起,我好歹能吹牛说我曾去过那个城市。这个毛病至今还在,明明有直飞到达的航班我放着不选,偏偏要挑在某个国家转机的航班,目的也只有一个,权当自己去过那个地方。”

他毫不掩饰,自己从家乡出来“就是为了让父母骄傲,尽快实现目标。我也希望我的同事都有名利心。” 强迫症:我是靠认真和体力活吃饭的

“所有的资源都在我手上,全公司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我更懂这个节目。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每个人的成功都有自己的偶然,但在偶然的背后,总有一个必然是必须遵守的“小聪明走不长远,不管做哪行,都得拼实力。”刘同说,“我是靠认真和体力活吃饭的。”

大学毕业后,他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考上梦寐以求的湖南娱乐频道。“那时候跟神经病一样,每天想各种各样的花招,琢磨怎么娱乐大众。晚上下班之后,还去特别高级的网吧,看台湾地区的节目,抄各种各样的段子。”

别的记者每天做一条娱乐新闻,他会努力做三条,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但他不是毫无章法地蛮干在采访现场时,他会让摄影师根据他脑子里想到的点去拍,把能用到的记在本子上,在回台的路上把所有要点排好顺序。回去之后,半小时之内成稿。审完后自己配音,15分钟编好片子。别人要做六七个小时的工作,他能在一个小时之内干完。

他曾经给湖南台的马可写脱口秀,现在给自己的脱口秀《坦白讲》撰写台本,每当写完那些自己觉得特别好笑的段子,刘同都会念给同事听。“我从早上9点写到中午12点,如果‘笑果’不好,就撕掉重写。中午别人都在吃饭,我就继续写,因为下午还有别的工作。”

刘同的微博至今发了6600多条,全部是自己动手。他说怕逻辑不清,有时一条微博要写一个小时,“我的草稿箱里存着300条信息,方便需要资料时随时调配”。哪怕是开年会,他也会在一片热闹当中跑到安静的角落,把那条该发的微博发好了再回去。

早年,他的“拼命”风格曾经有些不近人情。主持人柳岩有次请病假,刘同质问:“你还要不要做这个节目了?”柳岩吓得不敢说“不”。后来刘同才得知,柳岩是因为胸部长瘤要去看病,因为跟男主管请假不便明说,他心中好生抱歉。

之前在《娱乐任我行》工作一整年的时间里,他常常半夜惊醒,梦见被老板开除。有天半夜惊醒后,他坐在床边上想了一宿,“所有的资源在我手上,全公司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我更懂这个节目。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如今,贵为部门副总,他还有“放假焦虑症”:歇三天,就会担心公司搬家;歇五天,就会担心起公司是不是背地里把自己开除了。所以隔几天就会跟同事或老板随便聊聊,确认一下“有没有状况”。

他还一度看不得人家吃喝玩乐。比如相交多年的万博宣伟高管David Liu,天天在微博上发四处享乐的照片,刘同看不过,一度把他拉黑,后来又恢复了。“人家有人家的,我有我这种生活方式。没必要搞得那么剑拔弩张的。”

刘同在新书里提到一位已从光线离职的“张老头”,在管理刘同部门时,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无知,会问一些在刘同看来特别露怯的问题。有一次刘同实在忍不住,问他:“你就一点不害怕别人知道吗?”“张老头”答道:“不懂那些没关系啊,我懂怎么管你们就行了。”

刘同恍然大悟,原来,承认自己不是什么都懂,没什么大不了,而且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轻松。

2010年,刘同参加《以一敌百》,以绝对优势抵挡对面的99位对手,势如破竹。以为自己会红,“但是我没有”。

之后,他上了《快乐大本营》,以为会红,“但是我没有”。

再后来,他的畅销小说《离爱》被改编成连续剧,何炅、李晟等人主演,以为会红,“结果这个剧都没播出过”。 他还有“放假焦虑症”:歇五天,就会担心起公司是不是背地里把自己开除了。所以隔几天就会打电话给同事或老板,随便聊什么,确认一下“有没状况”。

如今,他真的红了。他曾有些慌乱,着急去问老板:“我红了,怎么办怎么办?”深怕那骤然的大红,转瞬即逝。这种慌乱并没有持续太久,“演艺圈是最势利的。说实话,去年来我们节目的人,今年我们都得想想,要不要再请,都得看市场的热度。我做一切不是为了迎合所有的人,我只迎合我的同类。”

《谁的青春不迷茫》大卖,一位早年曾和刘同合作过的出版社编辑有点不解:“这本书能如此畅销,他自己应该也有些意外。”有读者在“豆瓣”上愤怒地评论:“我欣赏你的人,不代表我欣赏你的烂书!”有一千多人在这条评论下点了“有用”。刘同知道这些争议。“这本书不适合所有人看,也不适合你看。”他对壹读记者说。“那就是和20岁时的自己对话。回过头来看,有些人很有共鸣,但文学价值不算高。”

尽管打鸡血、励志等已经成了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尽管他喜欢看的韩国电影《举起金刚》也是一部励志影片,他还表示过自己喜欢成功人士的俱乐部或者会所。“和成功人士做朋友,能更快地进步和成长。”但对于“励志偶像”这样的称呼,他却一直抗拒,“什么心灵鸡汤、人生导师之类的,太吓人了!那些,不是骗子吗?!”他说:“今天我看自己,也是一个旁观者,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品牌。我希望一切都可以控制。”

“你够格吗?”面对这个一直伴随着刘同的质疑,那位曾经给了刘同很多启发的“张老头”说:“够格啊。崇拜他的那些年轻人、职场新人,如果能够学点他的激情,敢去挑战,包括面对曾经过失的坦诚,都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