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兰州太平鼓文化渊源略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兰州太平鼓文化渊源略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兰州太平鼓是西北重镇兰州特有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作为兰州地区特有的鼓舞艺术,关于它的来历与起源却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定论。本文剖析关于兰州太平鼓起源的不同说法,加以考证,从而揭示兰州太平鼓肇端于永登陶鼓,继承并扬羯鼓,经过兰州人民政府的不断改进而创造出的符合兰州特色民间艺术。

兰州太平鼓是西北重镇兰州特有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民族艺术。据《兰州古今注》载:“兰州春节百戏……唯有两件特异者。一日八面鼓。壮夫十八人为队,锣鼓各八。翻腾掷击各中节奏,其前以二旗导之,高下急迟悉视旗为节度,盖为古代屯军习俗,发扬蹈厉使人兴奋。”这里的“八面鼓”即为今天的兰州太平鼓。《中华风俗杂志》中也提到:“元旦后数日,市民举行迎春赛会,满街锣鼓喧阗,几许人装扮若鬼怪,招摇过市。又十余人负大鼓,鼓长形,且跳且击,日太平鼓。闻此风俗为兰州优有之,他县所无。”

“太平鼓形如圆筒,鼓帮木质,鼓面蒙以厚实的牛皮,鼓身长0.7至0.8米,直径0.35米至0.4米,重约5公斤:”鼓内纸裱糊,诸面瓦渣粉泛模,两根拉黄较叉,系以铜陵;鼓身外表白布缠裹涂以油漆,多为黑红相间,绘以泥金饰狮子滚绣球、牡丹、龙凤等图案;鼓面中心绘太极八卦图案:鼓头边缘分别用“富贵不断头”花边装饰:鼓帮两头铁钉环二,以栓背带。鼓带细长,鼓手斜挎肩上,置鼓于膝下。“兰州太平鼓在兰州民间具有十份尊崇的地位,是年节时必不可缺少的仪式与节目。考证并研究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对于我们发掘古典艺术,研究古代兰州地区民间风俗艺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兰州地区特有的鼓舞艺术,关于它的来源与起源却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定论。关于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说法:一是徐达造鼓说。这种说法在兰州民间广为流传,兰州百姓口口相传,延续至今。二是讶鼓说。曹燕柳在《太平鼓正源》中考证,真正发明发明太平鼓的并非是徐达,而是北宋神宗熙宇初年拓边复地的名将王韶(字子醇)。他在边陲军旅,将当地“伢鼓”(或“砑鼓”)改造并从新编排而产生了今天的兰州太平鼓。

1986年3月,兰州市博物馆在永登县打通河东的河桥镇乐山坪一带,发现并收集了一批属于史前新石器时代的出土陶器,其中7件花纹精美、造型奇特的喇叭形器物最引为人注目。经专家分析认为,这些形制独特的器物,可能就是古代文献所记载的“以瓦为框”的土鼓。这些器物主要有喇叭的大头和成灌口、盘口造形的小头以及长形圆筒状的中腔三部分组成,陶器中空而前后贯通。部分器表面留有黑红相间的网格纹、锯齿纹、旋涡纹等彩陶纹饰,具有明显的马厂类型文化的早期特征,有的还保留着半山类型文化晚期风格。在陶器近喇叭口外沿一圈分布着6个到12个鹰爪状泥突。如果在生湿的皮上开一些小口,一一挂在这些突起的倒钩上,等皮干了之后,就会定型,而且生皮会收缩、绷紧,这就形成一个鼓面。而在陶器的小头,它也是敞口的,而且稍有外翻,假如在这一端也蒙上皮,用皮条、绳子之类的把它缠缚在这个口上,这样一面完整的鼓就被复原出来了。皮干了以后可以击鼓发生,只不过小头的声音调较高,声音稍小;大头音调较低,声音为大。这样,形成两种殊异的声调——在不同的场合,敲击不同的面,发出合适的声音。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器物两端的适当部位还有两个环行耳,我们可以想象,这里如果穿一条绳子,就可以挂在腰间——甚至斜背于肩上,更加类似与今天的兰州太平鼓。

这一陶鼓被看做是兰州太平鼓的鼻祖,它们拥有很多的形似点:第一,它们都是长桶形,都在两天蒙皮,两面都可以敲击出声。第二:它们的鼓身都有双钮,可以穿上绳索将鼓背在肩上,置于腰间来击打,在这一点上,不同于中国流行的各种鼓。第三,它们的鼓身都绘有图案,但想来不会有——原始人习惯于在他们所有的器物上绘图——至今所出土的各种陶器,或多活少都会绘有图案。但毕竟陶鼓是物流千年以前兰州地区先民所用的乐器,对于兰州太平鼓来说更多一种源头上的象征意义,真正考证兰州太平鼓的渊源,要从更近的太平鼓来说更多一种源头上的象征意义,真正考证兰州太平鼓的渊源,需要从更近的时代来把握。

兰州太平鼓又有“八面鼓”、“羊角鼓”、“羯鼓”的称号。清末兰州诗人高一涵就有诗《兰州绝句题鸿汀兰州古今卷后》写道:“新年社火陈堂堂,罗队高跷杂剧装。十八壮夫八面鼓,翻空腾击唱伊凉。”程先甲在其《游陇丛记》中也记载有:“正月初兰州城内有人腰系鼓遍行街巷。且行且击,其声震人,谓之羊角鼓。”文中提到的羊角鼓,是“腰系”着的,表演方式是“且行且击”,结果是“其其声震人”,和现在的兰州太平鼓一模一样。将兰州城内春节社火中的太平鼓称作是“羊角鼓”,想必不是随便称呼。兰州地区将“羯”作为公羊的代称,公羊又称作羯羊。“羊角鼓”也就是“羯鼓”。《金县新志》中则记载更加明白:“至建寅之月,羯鼓逐疫,惯行傩礼。亦周礼方相氏之风流也。”建寅之月,就是指正月,正月用打太平鼓来逐出疫病、祈神保佑,是兰州地区的风俗,《金县新志》将兰州地区用于娱神祈福、祛病禳灾的太平鼓称作是羯鼓,证明兰州太平鼓最少是在清朝时尚为“羯鼓”。事实上,兰州太平鼓在兰州民间一般并不称作太平鼓,而是被笼统称作是“鼓”。那么羯鼓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鼓呢?据《羯鼓录》中记载:“羯鼓出外夷,以戎羯之鼓,故日羯鼓。”是西北少数民族所擅长的一种民族乐器,《玉海》中则记载有羯鼓的形制,“羯鼓如漆筒,两头具可击。”

羯鼓水一种“直筒型模鸣类乐器,鼓框如漆筒,用桑木制成,两面蒙以皮革,鼓耳有绳”严昌洪、蒲亨强在《中国鼓文化研究》一书中也指出:“羯鼓,是一种圆桶行木质鼓身,两头蒙革并用绳线拉紧的两面鼓。鼓框有木质、石质之分。演奏时通常将其横置于鼓床(牙床)上,以两枚敲击左右两面,所以又有两枚鼓之称……羯鼓的音色比较高亢、明亮,穿透力很强,能破空透远,特异众乐。”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材质,外形,还是声音上,羯鼓和兰州太平鼓都有着天然的相似。在材质上,兰州太平鼓和羯鼓都用木材来做鼓框:在器形上,两者同样都是一种圆桶型的打击乐器,都是在木质的鼓桶上蒙以皮革,并用鼓枚两面击打发声;在声音上,两者的声音都比较洪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很能震撼人心。

羯鼓在东晋时期,由西域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原地区的。“秦汉以来,河西雄郡,兰州为最。盖地界戎夏之间,系天下芝安危”。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到,作为汉族和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在文的交流和融合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羯鼓作为一种流传较广、深受汉族上层贵族所喜爱的少数民族乐器,在兰州地区则更加流行,很多士族都将兰州太平鼓当作是羯鼓,至少在清末的世人看来,兰州太平鼓是羯鼓的流枝。但兰州太平鼓和羯鼓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演奏模式方面。兰州太平鼓并非单纯的将羯鼓改了一个名字,而是永登陶鼓,在兰州地区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吸收西域羯鼓“筒形,两头具可击”的特征,结合本地“高山厚土、风俗刚劲”的特点,将原本静置、枚击演奏的羯鼓变作直筒、肩背型大鼓;兰州自古地处边疆,战乱频仍,百姓多习有武艺,更有屯军遗俗,所以兰州太平鼓在打法上多糅合拳术的动作和军旅的阵法。后来逐渐演变,兰州太平鼓成为春节逐疫,震动地气,祈望年岁丰登的重要仪式道具,成为兰州社火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兰州民间世代相传,为兰州人民所深爱。兰州太平鼓由最初的几十人一队,发展到了上千人的队伍:由旧社会村邻之间斗殴的导火,变成各村百姓的友好交往:由自娱自乐、没于乡土的农民艺术,发展到奥运的舞台上:由普通的乡土民间舞蹈,发展成为引起世界赞叹的“天下第一鼓”,是兰州人民不断的结果。我们相信,因着兰州太平鼓本身所具有的浓烈的西北风味、深厚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必将发展壮大,成为兰州的一面金光闪闪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