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层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层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介绍了管理标准化在现代企业管理文化中所体现的价值和所处地位,并以基层企业为对象详细的阐述了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建立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展望了未来管理标准化体系发展之路,说明了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可行和需要的管理活动。

关键词:

管理标准化;管理域;制度;体系;流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022-02

1 引言

实施管理标准化体系,是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及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管理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固定根基,它可使企业通过有效的、持续的管理改进而取得效益,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应变能力尤为重要,企业要想站稳市场,就要有先进的科技成果,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管理标准化体系,来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和实力。

2 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背景

管理标准化是以企业利益为目标,以重复性特征的事物和概念为对象,以管理、技术和科学实验(或经验)为依据,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过程。1984年4月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国内外先进企业普遍把管理标准化作为科学化管理的载体,它具有管理简单、规模化推广和持续改进的特质。一个企业的管理标准化程度可以体现企业的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把管理标准化纳入知识产权的范围,设置了技术壁垒,圈定市场范围。在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同时,管理标准化也是企业管理成熟度的标志。

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运用企业管理法规规范企业和全员行为,使企业成为面向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促使企业全面推行管理标准化,是企业走向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的一步。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管理标准化是企业法规的具体化,它是贯彻实施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经济秩序的最有效的依据和工具。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离不开管理标准化工作。管标准化通过建立企业最佳的生产、经营秩序,能够有效实施减人增效,提高用工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 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3.1 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基本内容

如图1所示,企业管理标准体系是企业其他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QHSE管理、内控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的集合,建立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应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特点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企业现行有效的管理制度、技术性标准、作业性流程文件为基础,建立健全以管理标准为主体核心,以工作标准、流程文件为支持,以岗位标准为保障的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并进而在企业设立管理标准化部门统一负责本企业的管理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管理标准化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2 实施企业管理标准化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在建立企业管理标准化之前必须明确几点原则,否则在建立的过程中可能会步入误区,甚至出现体系内部自相矛盾,互相打架的局面。

第一,标准化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有机衔接的原则。

以大型跨国公司建制为例,在总部公司和地区公司标准化建设指导方针、建设思路的指导下,结合基层单位基本建设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基本建设业务为主线,全面梳理基本建设业务相关的业务流程、制度,将不同的“管理体系”融为一个整体。

第二,先纵向标准化,再横向协调统一的原则。

先对各基本建设主管部门内部的业务进行标准化建设,然后,对与其他部门相关联的业务事项进行沟通协调,运用标准化原理,进行简化、优化、统一、协调,从而确保基建业务标准化管理手册文件内部结构性、秩序性、关联性、相互支持性。

第三,尊重历史习惯,动态调整的原则。

尊重现行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及各种管理流程和制度现状,对标准化体系建设必须进行调整和优化,按照公司相关程序,进行动态改进。

第四,与创新良性互动的原则。

在标准化体系建设时,应确保标准化体系不会对创新产生桎梏,相反,而应具有内生创新的功能。

3.3 企业管理标准化管理域的构建

企业中任何一个制度的产生都是基于管理域(管理的目标、业务、管理的资源与要素)及分解后的子管理域的需要而产生的。首先明确管理域的概念,管理域是被管理对象的集合,管理的对象包括目标、业务、资源与要素等。按照管理维度和管理深度的要求对管理域从上到下,从大到小逐级分类分层,分解为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三级目录、四级目录、五级目录……,直到形成适合的制度文件。在管理域构建时,根据目标管理、业务管理、资源与要素管理设置,从第一级目录开始,按照管理域本身的属性和维度来逐级分解。将业务全面地从上往下逐级梳理,形成从上往下的目录结构表,同时确定该级的管理域是否需要相关文件来支持。在管理域判断需要管理文件后,规划该管理域分解目录下应建立一个流程类文件,还是需要建立一个制度类文件,并且标明流程或制度的类别。流程分为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工作流程三种。业务流程是指核心价值链上的流程;管理流程是支持业务功能实现的计划、组织、实施、监督等方面的流程;工作流程是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一步细化到岗位上的流程性工作程序,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细分到末级一般都变为工作流程。由于基本建设业务涉及的协调部门较多,因此,在梳理业务时一定要从企业建设的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将核心业务功能实现的所有涉及的方面都要列入目录表,使目录结构系统化。

图2为某基层单位部分目标管理管理域框架表的内容。

图2 目标管理部分管理域分解最终表样示例

在进行业务管理域分解的同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次级管理域目录要体现上级管理域所包含的内容;第二,独立性原则,同级别管理域应具有内容相互独立性。第三,重要性原则,管理域分解应体现重要的管理事项和管理要点。第四,分类分级兼顾原则,在规章制度数量确定的情况下,分类和分级之间是反比关系,在管理域分解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分类和分级。

3.4 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管理制度梳理

按照现代大中型企业内的制度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类:

(1)目标管理制度体系:如企业愿景、战略目标、中长期发展目标规划、年度经营计划、QHSE目标管理体系文件、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文件、风险管理体系文件等。

(2)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如某公司的核心价值链的采购业务、勘探业务、评价业务、投资开发业务、建设业务、销售业务等。

(3)资源与要素管理制度体系:如人、财、物、信息、公共关系等资源方面的管理,审计、行政、档案、纪检等要素的管理。

以某大型跨国公司的基层单位,进行制度的梳理要在总公司和地区公司的总体思想和指导方针下梳理自己基本业务的规章制度,三者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企业管理标准化制度层级关系图

管理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对业务管理及资源要素管理实现的,资源要素管理为业务管理提供支持与服务。不同组织界面之间,上一级组织的目标管理制度体系、业务管理制度体系、资源与要素管理制度体系分别对下一级的三种管理制度体系产生控制和约束效力,下一级的制度体系必须遵守上一级制度体系的共性和强制性要求。在制度梳理的过程中,对于当前正有效执行的文件及各类规章制度中的部分内容,可采取直接引用;对于确定即将要改进制度或文件的,由责任部门牵头组织对原文件进行修订,修订后,收录在管理标准化体系文件中;对于确定空缺的制度或文件,由责任部门牵头组织对新文件进行编写,编写后,收录在管理标准化体系文件中,见图4。

图4 管理标准化模型(部分业务)

当制度梳理完毕后,依据管理域架构的设置,将相应的规章制度或业务流程文件归类到所对应的管理与目录后,就形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基本模型,可供管理者和岗位直接操作人员在日常所需是待查备查,模型具有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特点,查询极其方便迅速。

4 结语

管理标准化体系与传统管理标准及模式不同,它是一

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具有全面化、系统化、合理化的特点。

作者简介:

李正健(1987-),女,山东青岛人,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哲学与资源经济管理;

武林(1986-),男,河南郑州人,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

为此,企业在建立管理标准化体系时,必须经过制定计划、严格审批、监督实施、修订提高等一系列程序,充分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经验,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保证标准体系的先进性及合理性。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体系系统,建立之初工作量庞大,但使用极其方便,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发展将登上信息化、数字化的平台,届时,丰富的企业管理信息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爱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标准化[J].企业标准化,2009,(12):55-56.

[2]聂规划.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集成支持平台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

(3):28-32.

[3]谢戈果.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