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分部换元法解无理方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分部换元法解无理方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79年至1996年,我在龙岩一中教书,我们一群刚从师专毕业的青年教师没有实习就“上岗”了,特殊时期,师专学位不足,只好让我们先分配后实习.所谓实习,就是让你教两个班,当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而另一个班的班主任就是你的实习导师.

我们这群青年教师都感到自己才疏学浅、毫无教学经验,大家一合计,决定组成一个松散的学习小组,在一位开茶馆家长的热情帮助下,我们每周六下午3:00聚集到小茶馆,边喝茶边吃着龙岩花生边谈论着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当一名好老师.我们的晚餐基本上就是一碗清汤面或清汤粉打发,然后继续谈,一直谈到晚上10:00左右,那时我们大多单身又都住在校内,回家的路上还在争论,没争完回宿舍再争.

那时我们不知道“沙龙”一词,我们就把这个活动叫“周末论教”.每次活动没有很明确的话题,谈着谈着往往会形成一个话题中心,大家也就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论说了.谈着谈着一跑题又可能形成另一个中心,再谈着谈着又回到原来的那个话题.

记得有一次我们谈到了读书,一位学长建议我们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那时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是谁,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一本书.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每周谈论书中的一个建议.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百条建议是我教育人生的一块坚实的基石.

80年代初,没有象现在这么多的教育新观念,也没有什么专家引领,我们只好“同伴互助”.真理越辩越明,我们对许多教师成长中的问题,就是在一次一次的辨析中逐渐明晰起来的.

记得有这样一个话题——中小学教师要不要进行教育科研?在学校里,当时很强势的一个观点是:“中小学教师只要教好书就行了,没有必要(至少不要刻意)进行教育科研.”一位很有威望的老教师说:“赵丹一辈子没写一篇文章,照样成为最优秀的演员.”我当时已经发表了几篇文章,觉得用心对教育教学进行适当总结并进行探讨,对我的帮助很大,可是在学校里我就是辩不过他们.但在我们的“周末论教”谈论中,对教育科研的观点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有人说:“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搞些研究有什么错?”有人说:“上海的老师多数在研究,向上海学习不会错!”有人说:“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我当时心里是这样想的,当大多数人不重视教育科研时,我先起步,领先一步,大有好处.

这篇文章,就是在当时的“反对”声中“走自己的路”而悄悄写成的,发表后都不敢“张扬”.

凝思

我一直悄悄地写,直到1988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得到龙岩一中王力峰老校长的充分肯定时,大家才知道我发表了许多文章,到了1992年,34岁的我,就有了百篇论文(或经验文章).

当时我们的这个“周末论教”,渐渐地在当地受到青年教师的关注,一些在闽西的不在龙岩的老师,他们要到龙岩办事或要经过龙岩时,往往会有意早几天来或迟几天回,争相加入我们的“周末论教”,外来的声音让我们“论教”越论越火.十几年后,我惊奇地发现,我们这个不起眼的学习小组里的10个核心成员,就有8个获得特级教师这个殊荣.

是偶然的吗?

展望

我们的“周末论教”,其实就是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合作学习的互推力,达成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我以为,当教师就要当“明师”.“明师”者,顾名思义,就是“明白”之师,就是贤明之师——思想开明,明白事理,不固执,不迂腐,宽怀大度,理解人心,尊重人性,通晓教书育人之道,他们因此往往能以通情达理的巧妙手段,把学生“引”向或者“导”向成才的道路.

我还以为,时代呼唤明师.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明师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明师的时代.可以预计,一个明师群起的时代即将到来.

无论是我的亲身经历,还是我了解的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共同体是明师群起的成长之源.

期盼有更多的教师尤其是我们数学教师,组建或加入学习共同体,不用扬鞭自奋蹄,努力“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