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建筑的“机器”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建筑的“机器”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机器成为建筑新形式的发展和美学理论演变的基本原因,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高技派建筑以及智能化建筑三种发展风格进行分析介绍,更好的理解机器与建筑。

【关键词】机器;建筑;现代主义;高技派;智能

0 引言

16、17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们对沿袭千年的世界观的改变,使人们把对自然的认识统一到机器的观念中——世界是一个受到精确数学法则支配下的机器。科学和理性成为这一时期西方人坚定不移的信念,而机器则犹如一个主角,无论是在文学、音乐、绘画和建筑领域中都扮演着极其特殊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使其以机器的原则去理解世界,以制造机器的思路去改造世界。1851年英国伦敦“水晶宫”世界博览会的建造,之后埃菲尔铁塔、机器陈列馆等高技术建筑的出现,都充分显示了工业的巨大进步带给建筑的影响,使人们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自此机器成为建筑新形式发展和美学理论演变的基本原因,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1 现代主义建筑——机器的发展

法国美学家苏里奥(paul sourian)在其1904年发表的《合理美》中说:“机器是我们艺术中的一种奇妙产品,人们始终没有对它的美给予正确的评价。一台飞机、一辆汽车、一条轮船,直到飞行机,这是人的天才发展。在唯美主义者蔑视的这堆沉重的大块自然力的成就里,与大师们的一幅画或一座雕像相比,有着同样的思想、智慧、合目的性,一言以蔽之,即真正的艺术。”格罗皮乌斯在1925-1926年间的《艺术家与技术加在何处相会》一文,写到:“物体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如果它的形象很适合于他的工作,它的本质就能被人看的很清楚,一件东西必须各方面都同它的目的性配合,就是说,在实际中就完成它的功能,是可用的,可依靠的,并且是便宜的。”他强调建筑的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赞扬机器文化,认为机器可以为人们的生活需要服务,主张工业化方式建造住房。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以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采用不规则的构图手法,各个部分大小、高低、形式和方向各不相同,同时还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造价低廉。这种创新和重视建筑功能实用因素的主张,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机器美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提出“房子是居住的机器”,主张新建筑应当像轮船、汽车等机器那样实现新的审美与实用性、技术性的统一,像工程师那样使作品“走在通向伟大艺术的道路上”与“宇宙规律”相协调,在人们心里“唤起深刻的共鸣”,崇尚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他认为如果以机器的原则去看待建筑,以机器的思路去建造建筑,将对建筑的发展起颠覆性的作用,所提倡的机器美学理论引导着整个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第一,建筑应像机器那样造型抽象简洁又符合实际的功用,强调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机器的基本功能是通过生产热量和运动来“做事”,目的是经济和功利,就决定了机器形式尽可能简洁标准化,而机器内部结构则是完全由技术和经济标准决定的。它们遵循着自然原理,符合着数学的精准性,同时不受习惯势力和旧样式的束缚,一切建立在合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因而是经济有效的,是美的。就如柯布说:“如果我们暂时忘记一艘远洋轮船是一个运输工具,假定我们用新的眼光观察它,我们就会觉得面对着无畏、纪律、和谐与宁静、紧张而强烈的美的重要表现。”①而建筑是形式和空间的独特结合体,建筑形式必须反映功能,表现功能,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必须以功能为依据,物体服从科学的规律,因此所有的空间都是一样的,因为“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机体,同样的功能,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需要”,就如“汽车是一件功能很简单(转动)而目标很复杂(舒适、坚固、漂亮)的东西”一样。②

第二,建筑应像机器那样具有普遍适应性和高效性。机器在本质上与“运动”有关,它能把能量转化为生产,并且可以在空间中到处移动。因此,机器不属于任何地方,不会在某个具体的地方落地生根。而技术始终贯穿其中,并以进步理念为基础,效率、经济和功利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为了其他的目的。柯布巧妙的将建筑与机械表现出来的这种经济、精密、秩序、标准化、大量生产联系起来,提出了“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的设计理念,主张用机器的理性精神来创造一种满足人类实用要求、功能完美的“居住机器”。他甚至还用图说明现代主义建筑可以适合于任何环境,不论其地形是平整的或起伏的,不论其周围建筑是古典的或哥特式的,并且大力提倡工业化的建筑体系,以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建,满足时代的要求。萨伏伊别墅是他现代建筑理念最集中最完美的体现,该建筑像一架纯净、精美的机器,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

机器美学原则强调形式于内容的一致性,强调功能在建筑中的价值,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及审美观,正如柯布所说“机器把我们的工作与休息带到一个新的规律上去”。而建筑本身则以一种高度的精确性和严谨的理性获得魅力。包豪斯校舍、巴塞罗那博览馆德国馆、流水别墅等现代优秀作品,无不流露着“机器”的片段,体现着机器所表现的机械美。

2 高技派建筑——机器文明的进一步诠释

20世纪70年代,建筑思潮日趋活跃,使人们对当前的建筑提出了种种质疑,对现代建筑所形成的形式冷漠、单调的面孔感到厌倦,建筑界由此出现了一个多元化局面。作为其中一元的“高技派”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承袭多于否定,尤其是对其重技术的机械美学理念情有独钟。它推崇建筑设计的高技性与机器文明,主张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极力表现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增强这种机械式的艺术表现力。与现代主义建筑相比,高技派建筑表现的机械美学更轻巧、更灵活,注重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形式上,高技派建筑或室内造型经常显现着机器化的倾向。通常结构暴露,犹如发电厂、化学工厂等工业设施或工厂车间的内部,外形夸张,并且经常加以浓艳的色彩,以追求形式上强烈的感官刺激,引起人们的视觉,给人一种高科技结构建筑的印象,表现了强烈的富有时代特征的高科技机器美学。美国建筑师皮亚诺与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于1971-1977年间合作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外形像一个现代化工厂,结构暴露,各种设备管道也置于建筑物的外缘,并分别涂上了不同的色彩。整个建筑宛如一台“精美的文化机器”,向人们昭示着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劳埃德大厦是罗杰斯又一高技派代表作,整体机械化造型,精美的节点以及均衡的构图与古老的大钟使大厅带有典雅庄重的气氛。

在功能上,高技派建筑们还力求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柏林国会大厦可谓是外的光照射到议会厅内;在黑夜,则可将室内的灯光反射到穹窿屋顶,从而使之成为空中的视觉焦点;在这个造型奇特的椎体内还设置了通风管道,通过它可吸走室内的热空气,并经过转换器取出热量后重新注入室内,以保持室内空气的凉爽和清新;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更复杂的装置,都是经过精密的计算和严格的控制,各个部分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充分显示了机械美学所强调的逻辑性、流程、机械设备、技术与结构,充分显示了功能性。

在技术上,在高技派高技派建筑表现了一种新技术的功能层面。高级派建筑师们经常运用张力膜、薄壳结构、强力骨架等新的结构手段及装配技术,制造出组装的、大跨度的或高层的新颖的便于装配的空间,使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在他们看来“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反技术如同向建筑即文明本身宣战一样站不住脚”。法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说:“技术远不止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就别有天地”,“当技术使命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建筑艺术”,从而在理论上把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统一起来,并把技术的手段转化为目的性,为专注与建筑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依据。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充分显示了其技术上的劲道和魅力。其大部分部件运用飞机、轮船、桥梁等工业技术,并在多个国家加工组装而成。采用网格式的框架结构体系,这种钢柱和钢桁架暴露,宏伟的建筑体量,向人们极力张扬高技术性带来的新的美感。室内也是机器装配的空间,底部非常的开敞,两部自动扶梯形成一定角度,中庭部分表现出桥梁般的壮观结构,处处给人现代化新技术与高效率的运作印象。

高技派建筑不单单把精力致力于夸张的实用技术符号,而且也关注新材料和新技术给人的生活和感受带来各种可能,把建筑是讲究结构理性和对建造的高效性特点做了进一步诠释,宣扬了机器美和技术美。

3 智能化建筑——机器的当代科技结晶

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一次给建筑领域带来了具有的变化,1984年美国康州首府的哈特福重新改造旧楼“城市广场”,统一使用计算机进行进行监控,使空调、照明、电梯、消防与防警等设备,建立了先进的话音设备、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情报资料、检索等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先进的信息设备。这之后很快就掀起了“智能化建筑”的热潮。它经过严格谨慎的计算把建筑的各部分功能(如通讯、照明等)精确的装配在一起,使它们能相互关联的、统一的、有机的协调工作,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实用、高效、便利、可靠、低耗等目的。智能建筑把“机器”意识推到了极端,使建筑真正成了“居住的机器”。机器和建筑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使用功能和装配技术两个方面。

在实用功能上,智能化建筑犹如一台“机敏的自动化机器”,能“意识”到建筑内外的状况,自动地为用户提供舒适、便利的环境,同时还能迅速“响应”用户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使人们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让·努维尔使典型的信息时代的建筑师,极力尝试现代信息技术给建筑带来的尽可能的变化。他设计的阿拉伯研究中心,形式新颖,南立面的窗子上面安装了类似照相机快门的阿拉伯图案形态的机械装置,这些图案化的窗子又能对室内的进光量加以调节,时刻根据室外的天气为室内调整适当的温度,以保证舒适、温暖的环境。

在技术上“智能”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或室内空间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达到安全、高效、舒适和灵活的空间。墨西哥水泥生产商塞米克斯委托尼古拉斯·格雷姆肖设计的计算机中心,以对其全球生产、库存、销售等进行监控。计算机中心设置了独特的关照与控制系统,以使访问者体验侦探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进入中心,访问者必须先通过一道特别的安全系统,被一个沉重的不锈钢门向后滑开引入一个小型的封闭空间。门中心小孔投射出间接的蓝色光线,然后,隐入天花板的红色球体发出红色光源,仿佛对来者进行扫描。当滑道门完全关闭时,第二组门才打开,让访问者进入内部空间。同时室内设计对环境和气候的控制,使之适应墨西哥的气候条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术已融入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并成为表现建筑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把建筑当作一种感性或理性的艺术,那么机器不是一种保守传统的工具,相反它是一种具有启发性的工具,不断影响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建筑艺术。尤其是在当今流派纷呈、文化并存的多元化时代里,建筑师们在追求建筑自身强烈表现力的同时,不断拓展建筑的表达语汇,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并具有深刻情感的“机器”的建筑。

【参考文献】

[1][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矫苏平,井渌,张伟,编著.国外建筑与室内设计艺术[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美]阿尔贝托·萨尔托里斯,约瑟夫·芬顿,等,编著.建筑理论[M].马欣,郭志峰,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尹国均,著.国外后现代建筑[M].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8.

[5]同济大学,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6]陈志新.智能建筑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注释:

①走向新建筑[M].第86-87页.

②走向新建筑[M].第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