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选择统计图的选择性在哪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选择统计图的选择性在哪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选择统计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之后,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编排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理解,感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际中灵活地选用统计图,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完善学生的统计思想,无疑是非常有益的。教材呈现的例题如下:

分别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下面各表中的数据。

根据课时目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选择统计图上。可是备课时,我感觉选择统计图的选择性并不明显,提供的例题不能促成学生一定选择应用哪一种统计图。从提供的数据与内容来看,使用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都可以。考虑到学生独立选择统计图的难度,教材每组数据后面的“萝卜老师”都作了选择提示:要反映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要比较各个城市降水量的多少,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备课起始阶段,我并不认可这样的两句话,我觉得这两句话是多余的。一是这样两句话的呈现让学生选择的思维没有了;二是第一小题题目中并没有要求反映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第二小题本来就是要比较各个城市降水量的多少。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恰当地选择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有选择就要有判断,有判断就要有理性的分析。这道题该如何让学生去理性地分析?不去分析仅让学生去看“萝卜老师”的话,那么这道题的选择性又体现在哪里

看来,选择统计图要让学生学会理性地分析与选择是必要的。因此教学中,在出示例题之后,我就启发学生思考:第一小题你打算选择怎样的统计图来表示?第二题呢?学生反应基本一致,第一小题使用折线统计图,第二小题使用条形统计图。我知道这主要得益于学生在学习的间隙已经“会晤”了“萝卜老师”。为了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我进一步提问:例1和例2为什么一个使用折线统计图,一个使用条形统计图?这次全班学生应者寥寥。偶有学生提出第一小题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很清楚,我说条形统计图表示更清楚啊;也有学生说第二小题要表示6个城市的降水量,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合适,我说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与表示6个城市的降水量不是一样吗?也可以用12个条形图来表示。怎样才能辨清是该用折线统计图,还是用条形统计图呢?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试图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区别。例1是要反映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情况,除了可以清楚反映各月的降水量情况,还可以将12个月看成一个整体,反映出全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例2是统计6个不同城市在同一月份的降水量情况,这6个城市之间没有关联,所以使用相对独立的条形统计图似乎更合适。从学生平淡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认可程度”。凭什么一年12个月就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呢?难道这6个城市就不能成为一个整体?看作一个整体是一种相对的思维,在平常人看来毫不相关的事物在某些人看来却紧密相关,而平常极其相关的事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极其不相关。这样的道理显然不能让学生信服。数学是讲理的,这个理学生不认可,教学效果就不会好。

于是,我转而让学生观察两个例题后面所提供的统计图,让学生看一看有什么区别。这一次学生终于发现了它们的区别。教材考虑到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统计观念,所以都提供了基本构图。为了降低学生选择的难度,教材在提供的基本结构图上也做了适当的提示。用来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上月份的位置正对着纵向格线;用来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横轴上城市名称则标注在相应方格的正下方。学生看到统计图的数据标在方格正下方就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数据标在格线的正下方就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了这样的发现,学生选择统计图就显得容易多了,通过直观地看图就能确定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而不必费心思去分析后作出选择。但是,这样的“学会”显然是输入式,学生的学习体验是肤浅的。所以,我的思考还在继续。

思考到这儿,我忽然明白:选择怎样的统计图其实并不在于题目内容,而在于题目所要解决的问题。统计图的选择性在于统计图本身的特点与所要发挥的作用,在于制图者自身的制图目的与要求。如果想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那么就要选择折线统计图;如果只要表示出各个数量的多少,那么选择条形统计图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喜欢选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也未尝不可。因此,对于一些题目内容本身来说,如果没有其他的附加要求,选择怎样的统计图并没有绝对的区别与界限,这也是容易造成学生难以选择的问题所在。现在看来,是我备课时没能充分地理解教材。一味想着要根据题意去选择统计图,而不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统计图。题目中“萝卜老师”的话不是多余的提示,而是题目中的一部分,是题目的补充要求。不过,我觉得“萝卜老师”的话不应是帮助学生做出选择,而应是提出制图的要求,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选择。可以将“萝卜老师”的话设计为:要反映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选择怎样的统计图更合适;要比较各个城市降水量的多少,选择怎样的统计图更合适。这样,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结合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特点,学生就能应用所学知识,理性地选择相应的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