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柴芩清毒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柴芩清毒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柴芩清毒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瘀毒互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0mg(口服),每天一次,护肝片1.4g(口服)一天三次,治疗组以柴芩清毒散加减治疗。观察时间为12周。观测指标:①肝功(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按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②疗效观测。结果①经12周治疗,治疗组肝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经12周治疗,治疗组临床显效36.67%,有效51.67%,总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学差异(P0.05)。结论柴芩清毒散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瘀毒互结症肝功能状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柴芩清毒散;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58-02

我国为慢性乙型肝炎大国,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的患者约30万,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1]。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医学认为,乙型肝炎的病因是外感疫度、饮食失调、情志失合、过度劳倦引起。笔者认为,肝脾湿热、瘀毒互结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在此理论基础上自拟柴芩清毒散治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瘀毒互结症,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23至46岁,平均年龄36.55±9.47岁,病程2年至14年,平均8.21±2.49年。

1.2诊断标准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和《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试行)》[2],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瘀毒互结症。

1.3方法

1.3.1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阳性药物平行的前瞻性研究。

1.3.2治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0mg口服,每天一次,护肝片1.4g口服一天三次,治疗组以柴芩清毒散加减治疗。柴芩清毒散组成:柴胡60g、黄芩60g、茯苓30g、白术30g、白芍30g、女贞子15g、垂盆草15g、丹参15g、栀子10g、大黄10g、炙甘草9g。水煎服,日一剂。随症加减:阳性者加用菟丝子15g;阴虚者加鳖甲15g。

1.4观察指标

1.4.1肝功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按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

1.4.2疗效观测显效:自觉临床症状消失,无肝区叩痛,肝功能检查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指标下降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肝功能指标下降未达到50%以上。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观察指标进行分值处理,计量资料以 χ±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年龄、病程、肝功能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比较经12周治疗,治疗组肝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学“胁痛”等范畴,对于病因的认识,大多数学者认为,外因为湿、毒,内因为正气不足[3],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机为肝脾湿热、瘀毒互结,治宜疏肝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除湿。方中柴胡、黄芩疏肝清热解毒,辅以茯苓、白术白芍、女贞子、垂盆草、丹参健脾除湿,活血疏肝,栀子、大黄加强黄芩疏肝清热解毒之功,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除湿之功。综上所述,柴芩清毒散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瘀毒互结症肝功能状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月求,陈建杰,王灵台.从毒邪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3):8-10.

[2]公培强,薛博瑜.疏肝化瘀解毒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838-1840.

[3]吕嫒嫒,薛博瑜.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3,33(2):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