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孤立地搞事业单位去行政化行不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只要各种授权、审批、认证、项目、经费仍旧高度集中在政府部门之中,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就好比由政府的庶出兄弟变为了奴婢仆从,在争取资源的讨价还价中可能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近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这是中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前在不同场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还曾向总理直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此次《纲要》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可以看作是政府从战略层面和更广阔的范围,对“钱学森之间”的尝试性回应和解答。应当说,这个回应是积极的、正面的,但这个解答远远不够。
首先,包括去行政化在内的事业单位改革呼声由来已久,改革的进程也早已展开和推进,但与“官本位”相联系的利益刚性恐非一两个文件所能克服。副部级或司局级事业单位现有领导的津贴补助等物质待遇以及声誉、社会地位、影响力等软性收入与其级别息息相关自不待言,离退休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的各种收入也与单位及由此派生的个人行政级别高度挂钩。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反对是集中、具体而异常激烈的。
其次,即便决策层痛下决心,毅然将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的政策落到实处,但最终的目的也未必能达到。不要忘记,去行政化只是手段,改革的目的是要增强而非削弱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一方面,事业单位行政化对内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方式,所以出现“一个处级与四十个教授”的故事,这也是行政化最为各方诟病之所在。但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对外确是争取资源的重要手段。只要各种授权、审批、认证、项目、经费仍旧高度集中在政府部门之中,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就好比由政府的庶出兄弟变为了奴婢仆从,在争取资源的讨价还价中可能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应当看到,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是学而优则仕的“书呆子”出身,并非熟稔于非营利组织经营的管理人才。他们靠着相信政府、相信组织能够为单位获得与级别相称的资源,一旦要他们“斯文扫地”去社会上组织政府之外那点有限的资源,“情何以堪”。可以预见,孤立地搞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最终结果是,事业单位对行政部门的依附不是减弱而是增强,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不是增强而是减弱。
因此,除了事业单位的去行政化之外,至少还应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资源分配的法律化、法治化。即通过各级人大立法及预决算报告和公示制度来组织、监督公共事业单位原先由政府部门调拨的常规资源。在公开的可辩论的场所以固定程序来获取资源,同时向会议和公众交代资金的来龙去脉,势必能降低取消行政级别之后事业单位负责人“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风险,同时减少事业单位内部“损公自肥”的情况。
其二是资源来源的多样化、社会化。富有价值的原创性贡献多数情况下并非搞定向工程突击出来的,而是在宽松的支持多样化的环境中经过大量的“试错”,“偶然”出现的。唯有多样化的经费来源,才能保证不同研究倾向的创新萌芽同时存在,并相互启发,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学术研究和公共服务在边际上出现真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