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只求点一盏心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只求点一盏心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人云:“文以载道。” 在教师、文本、学生三个阅读过程的主体经历体验、碰撞、对话后,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作者)与教师、学生自我心灵的沟通对话。如何更好地综合“人本”与“文本”,我觉得事关“一种意识、两个前提、七点做法”。

一、树立 “以文本促人本” 的意识

以课文为圆心,以学生为半径,内外结合,广泛联系,辐射生活。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文化内涵,追求美好的人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实现两个前提:教师先进文本,教师先思学情

每篇教材都蕴藏着情感教育的内容,或多或少,或正面或反面,教师应从整体、局部挖掘,从中找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为他们所需要的情感教育内容。有时是爱自然、爱国家、感恩父母、情感意志力等角度,有时是一些微乎其微却一直影响人的一生成长的东西,如对事物的热忱、做事的坚韧性、对人的热心等,这些正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

如果教师用心灵贴近了文本,用情感体验了文本,就会发现《秋水》里有“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有对亲人、对上级说话的艺术,《触龙说赵太后》里有劝说的步骤和最佳方式,《林黛玉进贾府》里有最妙的推辞的礼仪,《胡同文化》中有“忍”字精神对现代学生进行引导――哪些我们要忍,哪些我们不应该忍。教师激活了文本中潜在的鲜活生命力,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实施七点做法

1.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

转化角度,把社会视角转向学生个体,从成人经验转向学生体悟,从关注外部转向关注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教育而是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他们想学的东西,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说他们最感兴趣的话。合作课堂提供了很好的转化条件。

2.拓宽“文本”与“人本”对话的渠道

课堂上加入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元素,如《牡丹的拒绝》展示雍容华贵的牡丹图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加入林冲忍无可忍举枪杀掉陆虞候的片段,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加“人本”与“文本”交流的可能。

3.设置开放性题目

编写导学案时,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进行由文到人的教学搭桥,提供让学生“人本”发展的平台。

如教学《病梅馆记》时设置题目:我们是“病梅”吗?结果很多学生都回答因为有高考的压力,整天学习,我们是“病梅”。等学生稍微平静后,我引导他们返回文本,思考龚自珍笔下的病梅“病”表现在哪儿,再找出病梅形成的根源。学生安静地找,我再指导他们进行对照:你们是“曲了、欹了、疏了”,还是“直了、正了、密了”?你们是被人“斫正、删密、锄直,变得没有生气,无一完者”,还是可以通过学习提升精神层次、增加文化厚度,通过高考实现不同的人生目标?

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设计题目:在电影《杜十娘》中杜十娘投江前说:“我十娘所求不多,只想堂堂正正做一个人,可是……”杜十娘的悲剧给现代女性带来怎样的启示?无论是对生与死的思考,还是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无论是对爱情对象的选择,还是对美好人生的执著,甚至是杜十娘不讲求任何物质功利条件的爱情追求,又何尝不是学生要学习和借鉴的呢?

4.打造和谐平等的课堂

呵护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与胆量,催化“文本”和“人本”的交流碰撞。

教学《项链》时,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有学生同情她的遭遇,更有一个男生随口说:“路瓦栽先生是个无能的人,因为他不能让妻子得到幸福。”大家都笑了,纷纷提出异议:他其实还不错,懂得设法拿到舞会邀请函让夫人开心;夫人没有参加舞会的服装,他能拿出存了许久的所有的私房钱;他能割舍自己的爱好成全夫人的兴趣;他能在舞会结束后贴心地为夫人披上自己悄悄准备的外衣;他能在丢了项链后独自一人承担寻找的任务;他为了偿还项链的债务,拿出父亲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遗产;他甚至冒险到处借高利贷,每天辛苦替人写账目抄书稿,不离不弃用了十年的时间和妻子共同偿还债务。最后有学生这样总结:他是个真正的男人。如果学生的学习只到这儿,我感觉还不过瘾,于是顺势引导:“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好男人、真男人变得如此狼狈、如此可怜?”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小人物的命运越悲惨越可怜,越能表现作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大罪恶的批判,完成了主题的挖掘。

对于课堂上有价值的问题不要轻易放过,顺势让学

生回到文本发现答案,让他们不套用成人的、教科书的观点,而用真情实感与文本进行真诚的交流,我觉得应该保护这种“原生态”的学习方式。

5.多种方式朗读,给学生还原文本的机会

有幸听到这样一节示范课,授课内容是冰心女士的《谈生命》。刚开始授课,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配乐中,穿着白衫配着绿裙的女老师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时而是童话式的述说,时而是勇敢地抒情,时而是低沉的吟咏,她用自己的声音、感悟与激情向所有人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无论是教师还是朗诵,都给人美的感受,让人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战胜困难,享受快乐。

多朗读,就能和学生一起体会《失街亭》中马谡三笑是一次比一次狂妄,一笑比一笑露骨。特别是读到最后一笑,与战前再三试探十分谨慎老道的司马懿一比,学生早就知道街亭一战还没开打,诸葛亮就输了,对罗贯中的写作技法心生佩服,逐渐培养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

6.举一反三,联系实际,进行由文到人的情感迁移

学习《红楼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人物命名的艺术;联系《药》、《祝福》中人名的特殊含义,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命名对近现代小说的影响;还可以联系自己的名字,解读自己生命的密码,领悟父辈的殷切期望。

7.进行“文本”与“人本”的换位思考,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在教学《我与地坛》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层层剥笋,进行“文本”与“人本”的换位交流。从身体上比较,史铁生是残疾的,我们是健康的;从亲情上比较,史铁生的母亲是爱儿子的,我们的母亲也是爱我们的;从心理上比较,史铁生经受磨难而异常顽强,而我们呢?再从行动上比较,史铁生立志为母亲写作,要活出一番名堂来孝敬母亲,而我们呢?在这样的换位比较中,学生领悟的不仅是母爱,更有了要与困难抗争的收获。

古希腊有句谚语:了解自己就了解了全世界。当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他肯定是参与和提高了,而不是简单路过,看看风景而已。

教师不做“文本”的传声筒,要做“文本”与“人本”之间的桥梁,为学生点一盏心灯,让他们慢慢走向精神的自立。同时也要注意,语文学科还有其他的教育价值,人本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应抓住时机,避免过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