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台北的商业姿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台北的商业姿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什么从亚洲四小龙时期的经济狂奔,到2010年GDP先后被广东、山东、江苏超过,看上去日渐式微的台湾土壤,依然可以滋生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乃至“台湾经验”、“台商精神”?而一水之隔、同宗同源的大陆,在对大陆经济成速度的一片惊呼声中,在一个个走马灯式的创业奇迹后面,伟大的经济奇迹却没有催生出伟大的公司?

《商界》记者走近台湾,对台湾细节进行观察和捕捉,只是为了寻找更直接和民间的答案。

你想象中的台北什么样?

从桃园机场出来,路不宽车不快,台北这座城市旧旧的气息,很难让你产生腾飞台湾的印象。但是慢下脚步,细细咀嚼,它的味道却又凸显。如吴晓波所言,论雄伟台北不如北京,论奢靡不如上海,论历史不如西安,论妩媚不如杭州,论活力不如深圳,论美食不如广州,但它可能是最好的中国城市,因为它最温和。

温和,更具有敲打人心的力量。

比如,为什么从亚洲四小龙时期的经济狂奔,到2010年GDP先后被广东、山东、江苏超过,看上去日渐式微的台湾土壤,依然可以滋生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乃至“台湾经验”、“台商精神”?而一水之隔、同宗同源的大陆,在对大陆经济成速度的一片惊呼声中,在一个个走马灯式的创业奇迹后面,伟大的经济奇迹却没有催生出伟大的公司?

如果说两岸互为镜子,温和,恰恰是今日大陆在狂飙突进的经济建设中淡忘了的一种可贵质量。三十多年过去,大陆企业家的价值得以彰显,但这些个体传奇,归根到底不过是追求物质的欲望释放出来的一种结果,相对台湾,我们能否拥有商业文明,又是什么在阻碍我们拥有商业文明?

――记者此行对这些台湾细节的观察和捕捉,自是为了寻找答案。观察来自商业,答案来自民间。

饶河街的生活与生意

“台湾这个地方已经很成熟了,它形成了自己一贯的品性――从容不迫,宠辱不惊,它不需要和别人说明它是什么样子。”

近距离观察台湾草根商业,最好的地方莫过于夜市。台北夜市众多,相比士林夜市等观光客云集的地方,饶河街夜市涌动的人潮则更多来自本地。

饶河街从台北八德路四段与抚远街交叉口到慈佑宫,绵延将近一公里。这一公里的街道两侧布满门店,再加上道路中间的两排摊位,诸如台中的“太阳饼”,新竹的“米粉”,嘉义的“鸡肉饭”,南投绍兴酒做的米糕,高雄的“山河肉”等等沿街叫卖,场面颇为壮观。

经营小吃,在台湾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也是很多人一生的事业。别看卖小吃的穿著并不讲究,还经常汗流浃背,但满手文身的老板很可能刚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家里有着亿万财产――即便如此,他们照样淡定从容地忙活,完全不介意记者诧异的眼光。

更值得一提的是,像经营小吃这样的生意形态在台湾比比皆是。相比日韩以财阀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台湾中小型企业众多,一个家庭几代人都从事相同小生意的更是数不胜数――这种自顾式的生意形态让台湾整个商业世界显得清爽而多元。

而当记者就此询问这些小生意人时,发现与大陆截然不同,原来并非每个生意人都在以一种力争成为人上人的心态企图做大做强,他们大多无意改变世界,而是固守着自己的小天地,并且过得不错。很多小店存在的意义无非是店主人觉得好玩,或者说得冠冕堂皇一点,因为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于是,漫步台北,你会发现街头很多不起眼的小店都会在它认为起眼的地方展示自己的历史,什么祖传秘方,三代烹煮之类的词汇很是盛行。

“史”的概念便以这种形式在民间绵延开来。

卖粥面的有这个家庭的一段粥面史、卖糕点的有这个家庭的一段糕点史、乃至于什么潮州人史、上海人史……不胜枚举。相比一个国家对于历史的官方表达公开陈叙,这种从草根民间出来的“史”,从个人家庭出发的“史”,隐透着一方地域的胸怀与民本主义色彩。而当“草根史”、“个体史”汇聚成流,往往比“官方史”更加扎实厚重。

事实上,这种历史的多和少,恰恰彰显出这方地域民间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另一个让记者吃惊的地方是,饶河街夜市上,除了形形的小吃,从帽子到鞋子,再到抢手的包包、各种廉价的流行商品,全都充斥其间。再说直白一点,台北的夜市很像如今只能在大陆城乡结合部见到的集市。可尽管夜市里人挤人,吵得要命,地面上竟然见不到垃圾纸屑,人潮的流动也非常有序,店老板不会因为你是外地人第一次来就宰你,即便这里便宜货众多,你也不用担心假冒伪劣,要找好吃的小吃,你只需看小店门口是否排着队。

排队是自发的。记者提到请人排队等常见于大陆包子铺的装点门面之举,台湾朋友很诧异,说在这里绝不会发生,“台湾这个地方已经很成熟了,它形成了自己一贯的品性,从容不迫,宠辱不惊,它不需要和别人说明它是什么样子。”

它展现出来的,就是它最真实的样子。

台湾人爱吃小吃,爱逛夜市。外界的眼光常常会认为它过于杂乱、过于生活化,而真正融入其中,你又会懂得它内在的秩序、内生的力量。同样的道理,当你在酒店打开电视,里面充斥的政论节目、八卦娱乐会让你觉得这座小岛乱哄哄的,似乎即将进入癫狂阶段,可等到你真正走出酒店,与电视外的世界交流时,你又会觉得它是那么地平和、自然。

在台北,无论是饶河街夜市里的小商贩、出租车司机,乃至忠孝东路上的年轻人,当那声“谢谢”自社会各处毛孔里冷不丁涌现时,你会发现这个词并非虚伪也非客套,而是整个社会在平静安宁中展现的一种集体人格。

台湾人说,他们不匆忙。这是生活的姿态,进而演化出生意的姿态。

凌晨的成品书店

“很多人说,这种温和是因为中国文化传统在台湾得以完整保留,这话似乎只说对了一半。更恰当的表述是,中国文化通过这里与世界其它文明进行着对话,产生了交通,并且因此有了新的张力。”

一水之隔、同宗同源,台湾何以与今日大陆的集体浮躁截然不同?

从凌晨的诚品书店可见一斑。在台北,24小时通宵营业的除了酒吧、便利店,还有诚品书店。诚品,在台湾人精神世界中意味着骄傲与尊严。这是一种共识,与读不读书没有关系。

诚品书店里铺着实木地板,清洁无尘,方便读书人席地而坐。它的所有书柜面对顾客保持15度后斜,而且书柜都很矮,书架上的书伸手可及。只要你不影响别人买书,一天24小时都不会有人有那份闲情来打搅你。凌晨时分,前来看书的人仍有增无减,有衣着性感的美女,也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表情恬淡,目光和缓。

然而诚品书店并非一登场便通宵营业。1995年9月,由于敦南诚品店租约到期,必须搬迁新址,因此举办了一场“今夜不打烊”的告别活动。殊不知一天的活动下来,诚品创下了台湾书店史上的三大记录:单日300万台币营业额、单日5万人以上的人潮、书店一直到凌晨4点都还要排队入场。

可以说,创立20多年,目前在全岛有着数十家分店的诚品书店,也固守着自己的小天地,不求做大做强,它只坚持推出自己认为的好书,不被畅销榜影响,甚至会推荐一些受到冷落的好书,有的书即使在书架上躺上三个月也不把它送入仓库。

更值得一提的是,诚品书店里摆放着很多诗歌或者纯文学类的书。虽然现在全中国的诗人似乎都跑到上海、台北的写字楼里写广告词去了,但不得不说,台北依旧是为数不多的适合文化人生存的地方。

文化带来的产业穿透力有多强,可以参见仅两千多万人口的台湾,一张唱片一首歌就可以影响整个华人世界。再看看它的创意产业,根据《2008年台湾文化创意发展年报》统计,2002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为新台币4353亿元,到了2007年,成至新台币6329亿元(占总体GDP的2.65%),平均每年增7.7%,远高于台湾整体经济的平均增率3.7%。不仅如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人数也逐年成,从2002年16.2万人,增至2007年21.1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的2.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