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重难点梳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重难点梳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复习涉及诸多概念的学习,且概念与概念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在复习中通过概念图策略和比较归纳,从新的视角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化,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能力,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比较

1.共同点

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联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

3.不同点

(1)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2)达尔文进化论是从个体水平研究生物的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二、自然选择

指环境条件或其他生物对某种生物的选择。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1.选择的对象

自然选择表面上是对一个个不同生物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从分子水平上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进行选择,从而改变着种群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

2.选择的因素

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其中一种或几种起主导选择作用,如在干旱环境中水起主导作用。

3.选择的手段

选择生存斗争。通过生存斗争使少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从而完成一次对生物的选择。

4.选择的结果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使之得以积累和加强,从而使生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并朝着特定的方向进化发展,久而久之,便产生了适应环境的新类型。

三、几个重要概念的区分

1.种群和物种

(1)概念不同:略。

(2)范围不同:种群是指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而物种是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和种群组成的。判断时应清楚种群是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总和,他们通过基因交流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物种的判断标准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并且产生可育的后代,不同物种不仅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而且不能,或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每个群体中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等,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2)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不同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彼此之间不能相遇、,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或者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如植物由于花期不同而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生殖隔离的类型如下:

(1)生态隔离:由于食性、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点的不同,使几个亲缘关系接近的群体之间不易成功的隔离机制。

(2)季节隔离:又称时间隔离。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生育季节和时间,如动物的期、期,植物的开花期和授粉期等。如果同种群体间的生育季节和时间不同,就会造成季节隔离或时间隔离,阻止了基因的交流,从而导致生殖隔离。

(3)生理隔离:植物传粉后或动物后由于生理上的不协调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现象。

(4)形态隔离:主要指由于植物花的结构与传粉者的形态结构不协调而造成的受精障碍。

(5)行为隔离:由于行为不同而使两个或几个亲缘关系相近的群体之间不易成功的隔离机制。

(6)杂种不育:一种杂交后的生殖隔离机制。不同种生物受精后虽能形成合子,并发育成成熟的F1杂种,但杂种不能产生后代。如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子不能生育。因为马的染色体为64条,驴的染色体为62条,杂交后产生的骡的染色体为63条,骡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即联会紊乱)而不能完成减数分裂和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即和卵细胞),故不能生育。

上述各种类型的生殖隔离,实质上都是隔离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使各个隔离种群拥有较强的稳定性,以保证在自然条件下各自朝着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发展。

4.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

物种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都涉及基因频率的改变,但改变的程度不同,生物进化可分为种内进化和新物种的形成(种间进化)两个方面。种内进化的基因频率变化特点是尚未达到生殖隔离的程度;当基因频率的改变突破种的界限达到生殖隔离后,便进化为一个新物种。因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