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镇沅县古城乡仔猪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镇沅县古城乡仔猪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猪肉消费占古城乡人均肉类总消费的90%左右,是人们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是解决全乡人民肉食的主导产品。近年的生产统计表明,有98%左右的肉猪是由农户提供的,面对当前粮食人均占有量不高的实情,要解决人们的吃肉问题,完全依靠集约化养猪来生产猪肉,不但一时间不可能实现,而且还涉及到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受地理环境等区域性影响,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专业户养猪和千家万户农户养猪生产,能比较充分地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占用资金少,粪肥可生产沼气和就地施用,有利于农牧结合和环境保护;资源与生产配置较为适宜,符合古城乡实际,对解决古城乡肉食品供应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因此,专业户及千家万户的农户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逐步向产业化生产方向发展,是人们当前关注的重点。现就古城乡养猪专业户及农户仔猪生产在的主要问题对策进行探讨。

1存在的问题

1.1盲目引种

目前,在古城乡猪的杂交主干体系中,除重视利用该乡优良的地方品种外,还应引进部分优良的外来种猪。但在引进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注重种猪生产性能,如肥育性能、胴体品质等。二是避免盲目性。一些在养猪方面有一定经验的农户在看到电视广告或书面广告上提到某品种猪生产性能好、瘦肉率高之后,就主动找到业务部门要求进行引种,如无应激皮特兰、双肌臀杜洛克等。这些品种目前县级种猪站都未曾引入过,乡下引种更不切实际。更有一些居心不良者,由于乡下种公猪引种及饲养管理还缺少规范化,于是就打着杜洛克、汉普夏、大约克、长白猪的旗号,到外县、外乡镇购入一些与上述品种外貌相像的二元或三元杂交公猪来冒充纯种公猪,用于自己饲养或卖给一些想从中追求小利的农户,这些公猪达到性成熟后实行对外配种,从而使其所产的后代猪群血缘混杂、品种退化,生产性能降低,一些其他品种毛色的基因在其身上显露出来,严重影响生猪的品种改良步伐。

1.2种猪过早参加配种,种公猪使用过频

在当前实际生产中,种公猪饲养户为了节约饲养成本,饲养种猪头数较少,区域内种公猪配种负担过重。村级所饲养的种公猪基本上未开展人工授精技术,而种公猪、种母猪参加配种的年龄和体重均未达到成熟指标,普遍偏小。这样不仅会对母猪产仔数和仔猪质量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种公猪、种母猪自身的发育和使用年限产生一定影响,故应当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仔猪生产中,要求种公猪、种母猪必须达到性成熟和体成熟后才能开始利用,严格控制其初配年龄与体重。此外,目前乡下饲养的种公猪配种频率存在以下现象:自然的,有时日配种数每头多达3~4次;采用人工授精配种的,由于农户对品种的需求不同,有的种公猪2~3 d内连续采精,有的品种7 d才采1次。正常的配种频率应为:自然4~6次/周;人工授精采精3~5次/周。配种过频,不仅会对母猪受胎率、年产仔窝数及窝产仔数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增加饲养成本,而且还会消耗公猪大量的精力和体力,降低其活率,造成个体未老先衰,缩短其使用年限。

1.3育仔环境差,生产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

农家育仔舍基本没有供暖设备,缺乏保温措施,有的则在母猪产仔前在产房里垫一些作物秸秆,但是一旦被粪尿污染后就会使圈舍变得潮湿阴冷。圈舍的消毒工作不到位,容易诱发仔猪黄、白痢,使仔猪生长慢、死亡风险加大。农户饲养的能繁母猪,基本是杂交猪的后代,选留时只进行外观选择,没有深入到血缘关系及一些系谱的跟踪。这样的能繁母猪在选留时,即使配了纯种公猪,所产的仔猪也不是二元、三元仔猪,而是更高代数的,其生产性能低于双亲本的平均值,并且这样的仔猪是由千家万户分散培育的,品种单一,市场销售比较困难。

1.4仔猪开食晚,补料差

目前,仔猪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种母猪饲养户呈逐年递增趋势,部分农户实行自繁自养。但由于圈舍较少,面积较小,大、小猪混养,没有固定的母猪产房和仔猪补饲栏,仔猪容易被母猪和大猪踩压;由于仔猪开食比较迟,只能模仿母猪采食,跟随母猪舔食大猪饲料。但母猪料与仔猪料差别很大,尤其是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含量方面,母猪料的粗纤维含量高。部分农户即使给仔猪补料,也未能根据仔猪的生长特点,待仔猪学会同母猪一起吃料才开始补给,而且料的质量低劣,造成补料工作无效;有的农户则过早加入农副产品和劣质粗饲料,这样不仅无法提供仔猪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严重制约其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对其断奶后的健康产生影响,造成体质降低,生长进度延缓,抵抗力降低,有的成为僵猪[1]。

1.5仔猪上市体重过小

大部分农家圈舍、饲养条件和技术水平不达标,除留作自养的以外,仔猪大多数在10 kg左右即断奶上市。有的则采用全窝上市的方式,待顾客买后剩下较为弱小的仔猪才留作自养。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的年产仔窝数,还能给经营者带来效益,但事实并非如此。试验证明,日龄为30~40 d的仔猪,其日增重正处于上升阶段,即20日龄时,平均日增重为150~200 g;21~41日龄时为250~300 g;41~50日龄时为400 g;51~60日龄时为500~600 g。而且这一阶段的料重比小,为1.0~1.2,接近“斤粮斤猪”。仔细权衡仔猪料和仔猪的价格即可知道,为仔猪补料是可行的,即使补给质量较高的全价仔猪料也是合算的。

1.6忽视整体卫生防疫措施的实施

农家培育出的仔猪,由于猪群分散,一年四季均有出生和上市,农户不重视仔猪防疫工作,认为卖出去了就不是自己的猪,搞不搞防疫无所谓,存在侥幸心理。这加重了仔猪生产的风险性。上市仔猪来源广泛,有来自本地的,也有来自外地的。外地的仔猪经长途运输,中途下地交易,通过不同的途径流入本地,有的猪场未给仔猪注射相应的疫苗,导致其中途接触病猪而发病,或者已处于潜伏期,农户购回仔猪过早合群,若原圈留养的猪没有免疫,极易引入传染病,加大了养殖风险。即使买进后的猪群可以再做免疫,但感染后处在潜伏期的仔猪仍然可大量发病,严重的传染病可造成全群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对策

2.1引进优良品种,合理利用种公猪

引种时,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有组织地引进,务必选择省内外优良种猪场的优秀品种,并进行严格检疫,定点繁育,大力做好选育工作。种猪,特别是种公猪的生产经营要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对杂优猪中父系里的母猪、母系里的公猪,应当由种猪场自己育肥,若出场,必须先行去势,不得向社会流失。针对基层种猪饲养户,种猪生产单位应加强服务指导工作,为其提供适用的优良种猪,使优良种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3]。要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走出消费的心理误区,只要是优良的品种,不论哪个品种的仔猪都有市场,不要专门只选配1个品种,而使该种公猪由于配种过度而过早地失去利用价值。

2.2仔猪早开食,及早完成补料

仔猪阶段饲料转换率平均约为1.2,比较高。因此,仔猪早开食、及早完成补料工作,不但符合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满足其生理特点的需求,而且也经济合理。在仔猪料上,要加大投入,补料品种以营养齐全、质量最好、知名度较高的饲料厂家生产的全价仔猪颗粒料为宜。自配仔猪料时,在添加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添加一些添加剂,如复合酶、氨基酸、调味剂、有机酸、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增加其断奶体重,而且有利于仔猪转群和生长发育[4]。

2.3改善猪舍环境

建议种母猪饲养户今后在新建或扩建猪舍时,注重育仔舍和产仔舍的投入,设置防压装置,尽量采取采暖或保温措施。人为地改变畜舍的小气候。平时保持仔猪圈舍干燥,为降低舍内湿度,冬季尽量减少舍内用水,适时清除粪便,定期消毒。当仔猪发生黄、白痢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若仔猪不会自由采食,可用中草药制剂母仔两代安饲喂母猪,使其过奶后达到治疗目的;也可采用注射给药的方法,选用牧科神针、盐酸环丙沙星、百痢金方,以0.1~0.2 mL/kg的用量进行治疗;还可采用外部涂擦给药的方法,即用止痢精擦剂在患猪的腰部顺脊柱走向涂擦,每次用量为:1~3周龄仔猪2.5 mL/头;3~5周龄小猪5 mL/头。简易舍要罩上塑料薄膜,上面加盖草帘,做到白天卷起、晚上放下,以改善育仔环境。

2.4做好仔猪免疫工作,尽量不要过早上市

引进猪只时,不到有疫情的地方选购,购回来的猪必须隔离观察30 d以上,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混群。建立圈舍定期消毒制度。仔猪上市之前,按防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免疫采取串户免疫和市场补针相结合的方法,力争做到不漏免,做好当地常发疫病的预防注射工作。如果条件允许,仔猪可以适当提早断奶,在原圈内饲养一段时间,当体重超过15 kg,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时再出售,一般不宜过早上市,因为过早上市对卖家和买家均不利。仔猪断奶过早,开食比较迟,补料不到位,其还不能大量采食仔猪料,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加上断奶转群、卖出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会严重制约仔猪的生长发育[5-6]。因此,应适当早断奶,以兼顾提高母猪利用率,但建议早断不早卖。

2.5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生猪生产指导工作

有计划地培育或引进二元母猪,然后与另一优良纯种公猪配种,所产后代才是三元杂交仔猪。因此,母猪“二元化”,商品仔猪“三元化”是当前仔猪产业化生产的大趋势。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本地资源和市场优势,宜采用乡村组织推动型,即以乡政府村委会及其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兴办的各种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实体,做好农户的正确引导和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乡级、村级可组织协会之类的机构,以研究部门为骨干,以各级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依托,以专业技术协会为纽带[7-9]。以试验示范基地为基础,加强宏观调控,以政策扶持为关键,改善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仔猪,从而解决饲养户“买难”和“卖难”的问题,使古城乡仔猪生产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3参考文献

[1] 陈倍技.仔猪断奶前后养育技术[J].畜牧与兽医,2004(3):24.

[2] 陈斌.品牌与养猪产业化关系的探讨[J].畜牧与兽医,2002(10):18.

[3] 王文福,张继忠.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J].畜牧与兽医,2002(8):16.

[4] 王国良.断奶前后仔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28(3):90-92.

[5] 杜新宇.断奶仔猪易出现的问题及防制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28(2):74-75.

[6] 霍新录.仔猪多活全壮的综合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4):56-57.

[7] 王怀禹.当前农村仔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禽业:南方养猪,2008(9):34-36.

[8] 彭秀琦,陈志法.当前农村仔猪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05(6):12.

[9] 卢升云,刘高升.当前农村仔猪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02(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