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挥教师人格形象在院校教育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2)5-0031-02
在军队院校中,教育对学员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及合格政治素养的培养发挥着关键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如果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形象,就会赢得赏的尊敬和依赖,学员也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学员的心理变化,左右着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作用的发挥,从而决定了政治理论教学的方向和效果。
一、情感的投入是教学沟通的桥梁
情感的投入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教师把情感投入到课堂中去也是学员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和审判需要。学员不愿看到教师板着冷冰冰的面孔,进行干巴巴的说教。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信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只有经过教师自己感情美化、强化和升华的知识才能感染学员,渲染气氛,引起共鸣。从学员角度讲,没有引起过自己心灵震动和感情共鸣的知识如过眼云烟,很难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情感的投入,能够使教师在学员中赢得最广泛的情感认同。人信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对崇高精神的向往和追求。如果教师能够始终注重学员的成长进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员对教师就会自然产生敬佩、信服以及亲切的心理,可以说,这是教师自然的、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它对赏的影响和激励作用是巨大而长久的。这种崇高的、积极的情感和情结能够感染学员的精神和热情,强化学员自觉改造思想的动力,从而对提高学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可见,教师与学员双方的情感交融,是学员乐于接受理念知识和思想转化的先导。
二、强烈的敬业精神是高尚人格的诠释
“敬业”最早源于《论语》“执事敬”一词,是指对“事”要“敬”,也就是做事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要一心一意、全神贯注。“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敬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都是在本职岗位上高度负责,尽心尽力。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这才者在教化,行教化都在教师。”作为教育者,更应像古今的优秀人物一样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任何情况下强烈的敬业精神都是教师对高尚人格最有力的诠释。院校教师敬业精神的体现是在从事教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其自身职业意识的一个过程,并在教书育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品德特征与行为倾向,是基于对军队教育价值的理性认识,并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上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崇尚、执着及专心致力于院校教育活动的精神状态。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下,通过学习和实践,以及个人的自觉锻炼、修养而逐步形成发展的,是以忠于党和人民、忠诚教育事业为基础,以勇于牺牲奉献为核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创新为基本要求,以鲜明的政治性为自身的特殊性表现,它是在加强院校教育的重要保证,是造就军事人才的重要条件,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实践践行是知行合一的示范
教学工作实际上是教学引导学员认识真理、坚信真理、践行真理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做到导之以行。学员接受教育获得的先进思想,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只有在实践中,学员才能巩固和深化已取得的认识成果,才能为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教学最终是为了培养学员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使命任务,为新形势下军队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因此,保证学员知与行的统一,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当前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环境等诸多因素对学员的影响,学员的知与行并不都是统一的,并且常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例如: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这间利益关系的问题上,时常会出现一些局部的、暂时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相冲突的现象。这个时候,单靠教师从理论上分析利害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尽管学员知道应该牺牲个人利益以顾全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但是,要把知与行统一起来,仍然有很多障碍。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其中,发挥教师实践践行的作用,不失赤一个行这有效的好办法。
在教学工作中,学员不仅听教师是怎么说的,而且要看教师是如何做的,教师的践行,具有行为上的示范作用,它能够使教师成为最可信服的行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年,我们党先
(下转第36页)
(上接第31页)
后宣扬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国安、李向群、方永刚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典型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格特点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学员的视野在不断扩大,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明显增强,学员不仅把先进人物作为自己行为的榜样,而且还特别注意从身边的人物,尤其是从教师的身上寻找做人的准则,教师高尚的人格形象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它能够成为无声的全集,规范学员的行为,引导学员把知与行合理的统一起来,为学员的行为指明正确的方向。
四、高尚的言行是优化育人环境的保障
院校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作为保障。实践证明,良好的工作秩序、崇高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教育成果的反映,又是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育人环境是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对于提高学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能够给予健康、长久的有力支持。要为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中教师高尚的言行对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是院校教育的主要力量,教师高尚的言行是优化育人环境的有效方法。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比如教育的外表、衣着、气质、风度将直接影响学员的课堂学习兴趣。一个仪表自然端庄、军容严整、朴实大方的教师能使学员肃然起敬,并给予学员着的享受。相反,一个军容不整、懒散拖沓的教师,会给学员一种不舒服、厌恶之感,甚至分散学员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再如教师严厉与宽容的结合,会赢得学员的尊重与信服。俗语说:“严师出高徒”,不可否认,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教育者的有效手段,但一味地苛求也有可能会使学员产生逆反心理。有很多时候,宽容能使学员内心受到感化,能够解除学员对错的恐惧感,排队压力,“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维护学员的自尊,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接纳、包容他们,会使学员体会到教师的真心,不带偏见。可见,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对学员充满关爱之心,用自身良好的人格示范,用灵魂塑造灵魂,用品德培育品德,用情操陶冶情操,显然会为院校建立良好的教育、和谐的育人环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J].教育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