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冬补三九,夏养三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冬补三九,夏养三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顺应四季阴阳变化,春夏季节保养阳气,秋冬季节保养阴气的养生方法。近些年,越来越受老百姓热捧的天灸,就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中医传统疗法。

天灸,又称药物灸、发疱灸,与针灸疗法类似,是穴位刺激疗法的一种。它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性的中草药材,如毛茛、白芥子、吴茱萸、威灵仙等,捣烂或制成膏、散、糊、丸等不同剂型,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疱,通过药物的刺激和吸收作用,通经入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调整阴阳,从而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三伏灸与三九

虽然一年四季皆可运用天灸疗法治疗疾病,但多主张在三伏天集中治疗。三伏是全年气候最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阶段,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对于预防秋冬季节易发的“寒质”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谓之“冬病夏治”。

三伏天的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是第四个庚日,末伏为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庚日在五行中属金,根据中医学理论,肺属金,肺系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在庚日治疗的效果最好。此外,三伏天时,人体肌肤腠理开泄,毛细血管和毛孔扩张,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

而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人体阳气潜藏在内,卫表之阳气不足。在三九天,以辛温药物对穴位进行贴敷,可以祛除寒邪、温养卫表之阳气,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其对“三伏灸”也能起到有效的延续和补充作用。两者相配合,疗效相得益彰。

贴了不白贴,疗效受肯定

天灸疗法综合利用了中医时间医学、针灸、中药等方面的优势。作为中医外治领域的一枝奇葩,天灸疗法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蓟”(芥子泥)敷“中颇”(即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发疱,以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而经过后世历代医家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天灸疗法已经被证实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并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被誉为“中医疫苗”。

天灸并非包治百病

天灸疗法具有操作简单、随症加减方便、疗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故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过,根据众多医家的临床经验来看,天灸疗法尤其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关节痛等慢性疾病,这类疾病有一个共性:在天气变寒或变潮湿的时候,病症就会发作或加重。

施治个体化,辨证选穴位

哮喘

取穴:

肺腧穴:该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约二指宽处(1.5寸);

脾腧穴:该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约二指宽处(1.5寸);

肾腧穴:该穴位于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约二指宽处(1.5寸);

定喘穴:该穴位于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左右旁开约一指宽处(0.5寸);

天突穴:该穴位于前颈部下端凹陷处,即胸骨上窝正中。

功效:补肺健脾,纳气平喘。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或公丁香)1.5克,生姜汁适量。

治法:将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共研成细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制成5~6个小药饼备用。将麝香(或公丁香)研成细末,放于每个药饼中间。然后将药饼置于不同的穴位上,外加胶布固定。

过敏性鼻炎

取穴:

风门穴:该穴位于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约二指宽处(1.5寸);

肺腧穴:该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约二指宽处(1.5寸);

脾腧穴:该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约二指宽处(1.5寸);

气海穴:该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约二指宽处(1.5寸);

关元穴:该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约四指宽处(3寸)。

功效:补肺固肾,健脾益气。

药物:白芥子、玄胡各30克,甘遂、细辛各20克,生姜汁适量。

治法:将上述药材共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压扁切成小块,贴于选定的穴位后外加胶布固定。

慢性胃炎

取穴:

中脘穴:该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是;

天枢穴:该穴位于腹部肚脐旁开约三横指宽处(2寸);

胃腧穴:该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约二指宽处(1.5寸);

气海穴:该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约二指宽处(1.5寸);

足三里穴:该穴位于小腿外侧,屈膝时,膝前外侧有一凹陷(犊鼻),犊鼻下约四横指(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即是。

功效:温阳益气,行气止痛。

药物:白附子、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各15克,生姜汁适量。

治法:将上述药材研成极细末,加生姜汁调成膏状铺平,切成厚约0.2厘米的小方块,敷贴于选定的穴位上,用胶布固定。

膝骨关节痛

取穴:

肾腧穴:该穴位于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约二指宽处(1.5寸);

内、外膝眼穴:屈膝时,膝前内、外侧凹陷处即是;

阳陵泉穴:该穴位于人体小腿外侧,膝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是;

阴陵泉穴:该穴位于人体小腿内侧,膝盖下方,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即是。

功效:补肾强筋骨,祛风除湿。

药物:白附子、白芥子、吴茱萸、威灵仙各30克,生姜汁适量。

治法:将几味药物共研成细末,以生姜汁适量,调药末成膏状,取药膏如黄豆粒大小,分别敷贴于穴位上,外以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

天灸调理,贵在坚持

一般建议,天灸应连续坚持做三年,中途不要间断,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巩固的疗效。虽然整个疗程看起来跨越时间较长,但单次的治疗时间并不长,且不像药物那样需要长期服用。所以,被寒湿性疾病困扰的朋友,不妨坚持运用天灸进行治疗调理。

几点注意:

1由于天灸经常使用麝香等芳香辛窜性质的药物,因此怀孕妇女忌贴敷;有强过敏体质、肺结核、恶性肿瘤、严重心肺功能不足、支气管扩张等症者,也不宜用天灸疗法;此外,有感冒发热、痰黄、急性咽喉炎、湿疹、痔疮等热性病的病人,也忌用天灸疗法,否则会火上浇油,使病情加重。

2贴药时间一般为1~2个小时,但因药、因人而异。这与刺激性药物的性味,病人的年龄及皮肤对其敏感程度有关,具体敷贴时间以局部产生灼痛感时为度。也有部分病人由于皮薄肤嫩,耐受性差,时间应适当缩减,敷贴时可以灵活对待。

3天灸治疗后有可能会出现疼痛、起水疱、瘢痕、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属于正常现象,虽可能对美观方面造成一定影响,但对机体不会产生任何危害。贴药的部位当天不宜碰冷水,不宜暴晒,不宜用肥皂等刺激物品擦洗。

4贴药后如果皮肤出现水疱,水疱较小者,一般3~5天后可以自行吸收,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抓挠,无须特殊处理。水疱较大者,可以用碘伏消毒皮肤后,用无菌针在水疱下缘刺2~3个针孔,引流出渗液,并覆盖消毒纱布保护,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5对于贴药后出现奇痒难耐、丘疹及口干舌燥或烦躁不安等全身过敏反应症状者 ,应立即将膏药取下,可外搽皮炎平、肤轻松等软膏给予抗过敏治疗;如果局部皮肤呈暗紫色,有强烈的烧灼感或疼痛感,可涂万花油或烫伤膏以减缓刺激。

6天灸治疗期间,应禁食生冷、辛辣、煎炸、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蟹、牛肉、鸭、鹅等发物。【1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