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因素与助力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因素与助力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目前政府以及大部分研究的情况来看,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的,主要是指80后、90后的这批农民工。他们的学识比老一代农民工(即第一代农民工)更高,眼界也更宽;不论是在价值观念的取舍还是在行为规范的选择上,与其父辈都有着明显的差别。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占据农民工的多数,其对社会的影响正日益凸显。毫无疑问,“新生代农民工”己经开始充当并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充当农民工阵营中的主力军角色。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特指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有序流动,并逐渐转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一是户口属性的改变,即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二是地域的彻底变化,即由原来居住在农村社区转变为居住在城市社区;三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层面的转化,即在生活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农民工市民化不仅包括从农村到城市的地域转变、从农民到工人的职业转变以及户籍转变这些外部特征,更重要的是他们应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与城市融为一体,最终成为符合城市文明要求的、具有现代市民素质的城市居民。

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因素

(一)外部阻障

1、制度。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很难获得城市户口,难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可以说,户籍制度是造成城乡分割并妨碍流动人口定居城市的首要制度,也成为近年来改革的重点。户籍制度和现行社保制度又使得农民工难于在异地享受应有的社保待遇,阻碍了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也阻碍了他们在城市间流动。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践也证明,它需要系统的变革。户籍制度改革的真正困难之处并不在该制度本身,而在于与该制度相联系的种种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的社会保障没有覆盖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连续居住超过6个月之后,便统计为城镇人口,大量农民工被统计成为城镇人口,却没有享受到城镇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据调查,有10%到12%的城镇人口是实际上处于城乡两元分化体系中弱势一极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工业化过程中“被城镇人口”。这些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没有基本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如果没有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制度保障,在没有资本,也没有多少“知本”的情况下,很可能成为社会稳定隐患,这一问题是涉及未来中国能否长治久安的一大问题。另外,现行土地制度下土地使用权难于流转,也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阻碍。

2、城市的排斥。城市本身还没有做好接纳农民工的思想准备。尽管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干最苦最累的工作,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但很多城市人依然认为农民工影响了城市的治安,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城市还未能真正接纳农民工,对农民工排斥甚至歧视。另外,在子女教育方面也受到多种限制。我国教育体制是“分级办学,属地管理”,由于传统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民工子女难于在城市入学,难于享受到较好的教育。外地户口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要受到很多制约,既有制度政策上的障碍,也有经济上的障碍,根本不可能享受到和城市学生一样的待遇。

3、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基本的生活费用因素决定了即使是在户籍制度上解决了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制度障碍,其收入水平也无法承担城市中的生活费用(尤其是住房)。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多集中于劳动密集、价格低廉的建筑业、制造业、餐饮服务业、快递业等城市居民少有问津的低端行业。这些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供大于求,就业很不稳定。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流动性强,失业后又没有失业保障,生活无着落。与在农村生活尚有自给自足的可能性相比,生活在以消费为主的城市,低收入新生代农民工对物价更为敏感。稳定就业难、便宜租房难和安心生活难“三难”以及收入持续低、职业技能低、社会保障低“三低”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偏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处于满足温饱的状况,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投入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方面用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二)内在阻障

1、自身素质的限制。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依然难于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科技文化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他们职业期望值过高,对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2、固有的文化习惯和生活习惯难于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在受教育阶段接触了很多城市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但他们毕竟长期生活在农村,还难于从固有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中完全转变过来,这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3、盲目标榜个性。新生代农民工在受教育和成长阶段,能够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媒体和信息手段了解外面的世界,受改革开放大氛围和国外文化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强的标榜个性动机。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容易出现盲目标榜个性,为社会所不接受。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助力因素

(一)外部助推力

1、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与之伴随的城镇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迅速发展。城镇化以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为主要特征,也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化。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需求上升,而我国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便成了这些需求的主要来源。因此,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是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外部牵引力。

2、城乡生活差距大。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我国城乡差距迅速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相对发达富裕的城市和相对落后贫穷的农村并存。尽管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但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这种客观差距成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重要引力。

3、农村劳动力的闲置。农村经历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制度革命”,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形成了第一代农民工。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又经历了以小型农用机械的应用和新耕作技术的推广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使农村再次释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劳动力的闲置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又一重要外部牵引力。

(二)内在推动力

1、城市生活的吸引。信息化让农村人对城市生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大部分新生代农民不愿意再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不愿意呆在落后的农村。他们期待进入城市,向往城市的生活。这种愿望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动力。

2、改变农民身份的愿望。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初衷多是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而新生代农民工更多是为了改变农民身份。他们已经不愿意像第一代农民工那样做在城市打工的农村人,他们希望通过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来甩掉带有一定歧视性的“农民”和“农民工”这顶帽子。

3、更大发展空间的期盼。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年限明显长于第一代农民工,相当一部分都接受过高中或者职业技术类中专中职学校的教育。他们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派上用场,有发挥的舞台,希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城市在这方面明显优于农村。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刘钰.关于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12).